史春燕
摘要:語文是我國所有學科中最基礎的學科,是學生個人表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國人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涵蓋了我國悠久的文明歷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以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為基礎,詳細闡述了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希望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隨著新課標標準的不斷深入,相關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不光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其中就包括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閱讀理解培養(yǎng)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更要加大力度,探索出最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一、加強實踐與互動教學進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正常狀況下學生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學習的熱情也會不由自主的提高,所以,老師要加強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并且多方面調(diào)動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在初中語文學科教課過程中,要創(chuàng)新老師的教課方式,進而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更高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快的融入課堂氛圍,加強自主學習和自我分析問題的思維邏輯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燕子》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仔細觀察觀察燕子,并總結出燕子的特點和行為習慣。在課上,通過對文章的閱讀,讓學生們對比出作者描繪的燕子和學生觀察的燕子有什么不同的特點,以此來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思想感情。在針對每個段落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輪流進行朗讀,并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了解燕子的可愛之處,在此過程中,語文老師也可以傳授一些朗讀技巧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找出并闡述自己從文章中感受到的真實情感。
除此之外,在學習其它文章時,語文老師需要根據(jù)對文章的了解和判斷,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方案,這樣才能讓學生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題。同時,語文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多次閱讀并分析,讓學生在每次閱讀之后都能夠有不同的收獲,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點。
二、加強學生自我誦讀、互動誦讀的培養(yǎng)
在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朗誦習也是極為重要,學生通過朗誦文章不單單能夠更好更快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能夠培養(yǎng)出更好的語感,增強對課文的領悟和回顧,對自己的寫作能力也能起到一個很好的提升作用,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提升閱讀能力的效果。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給對學生安排文章朗誦的任務,要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
例如:讓學生利用課余和早課時間放聲朗讀課文,在課堂上,合理的規(guī)劃時間,讓學生進行集體誦讀,分角色式朗讀或者背誦等。通采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集體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學生在朗讀中就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本含義,體會各種語境,從而增強理解和記憶能力。
與此同時,老師在進行語文授課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提出獨特的感受和特別的理解,作為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尊重,并準許他們對文章思想,課文主旨,人物動態(tài),作品特色等各個方面抒發(f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要鼓勵他們對文章、對學習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困惑和問題,開發(fā)學生善于質(zhì)疑,敢于質(zhì)疑,勇于挑戰(zhàn)巨擘的膽量和氣魄。
例如,面對學生的不全面的觀點和錯誤的認識,老師可以開展班會讓學生自由的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憑借全體學生的聰慧來加以改正。通過加強培養(yǎng)學生勤學好問的習慣,進而指引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深入探索,從而使學生們的學習變的更加主動、樂觀向上。
三、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對世界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認識,和自己初步的看法,這個階段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I并加以指導,使其能夠形成真實的感受和正確想法,進而開拓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荷花》這節(jié)課時,文中第二、三段中都詳細的描繪了荷花開放的景色,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同時讓學生在課前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荷花,并且大膽的講出自己所觀察到的場景和自己的想法,老師在聽過學生口述之后,要根據(jù)學生的敘述再結合文章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提問,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理解文章來找出問題的答案,多讓學生針對問題產(chǎn)生思考,能夠很有效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對想象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拓展,在提問和講解的過程中,老師一定注意多對學生進行鼓勵,鼓勵學生大膽勇敢地談論自己的想法,當然,也不是說學生這可以隨時隨地任意的發(fā)言,老師要對學生有一顆包容和理解的心,同時,不能單單圍繞設計好的問題進行授課,不能總是按部就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時調(diào)整。并且引導學生學會在合適的時機下正確的闡述自己的想法、理由,這樣才能讓小學生閱讀能力切實的達到提升,對老師的教學指標也能達到一個提升的效果。
結束語: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語文老師一定要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教師師需必須要深刻認識到低年級小學生的特殊性,和低年級教學的重要性,一定要在不斷教學的過程中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要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基礎,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每一篇文章的時候都能抓住其中心思想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老師也要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提升學生閱讀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為學生成長為全面型社會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淑霞.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1):79-80.
[2]蔣瑛.關于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構建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87.
[3]包小娟.探究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98-99.
[4]汪小燕.插上閱讀的翅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