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小學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在小學教育中,所有的文化類的學科,都屬于基礎(chǔ)知識的教育,科普性質(zhì)比較強,在小學教育中文化知識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教育也是小學教育的重點,需要將知識文化學習與德育教育相結(jié)合,小學階段正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對學生未來發(fā)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本文就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以小學的語文教育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教育滲透
小學的語文教育的內(nèi)容中包含大量德育教育的素材,語言文字能夠直觀的表達個人內(nèi)心的情感以及思想,小學的語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引導,因此小學的語文教育可以說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與德育教育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利用語文教育來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將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進行滲透,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水平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一.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教師的教學活動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有效的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jù)是教材,教材可以說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chǔ)和前提。因此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滲透也需要圍繞教材來開展,教師需要結(jié)合教材中的內(nèi)容,來對德育教育進行滲透,才能在保證學生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度的挖掘教材中的內(nèi)容,并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取出教材中有利于德育教育開展的內(nèi)容,然后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有效的規(guī)劃,保證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教材,并從教材中獲得思想道德的啟發(f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的研究,積極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自主的感悟到文章的思想深意,學生理解感悟的過程,就是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時機。在小學的語文教材中,很多充滿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這些榜樣形象,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德育教育的滲透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特點,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從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中獲得感悟,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以及思想品質(zhì)的提升。
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同時也是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有效途徑。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的積極的抒發(fā)真情實感,通過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情感品質(zhì)進行分析,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同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的謳歌真善美,在寫作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文章思想與個人品質(zhì)之間的關(guān)系,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一些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文如其人,透過文章,我們不僅能夠看到文章創(chuàng)作者的語言駕馭能力,也能感受到文章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個人品質(zhì)。教師的寫作教學不僅需要學生的語言文字駕馭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思想以及情感的引導。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體現(xiàn)作者真情實感的,只有在文章中流露出積極的價值觀,才能為大眾所接受,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思想品質(zhì)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完善,同時是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寫作素材的安排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抒發(fā)自身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以自然中的景物,作為寫作的素材,激勵學生抒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促進其愛國意識的形成。
三.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已經(jīng)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課外活動能夠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成長,同時課外活動也是教師滲透德育教育的良好時機,教師應該在課外活動中積極的滲透德育教育,以課外活動來提升德育教育的深度,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實。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之前需要對課外活動素材進行精心的選擇,既要保證課外活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需要保證課外活動能夠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題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選擇愛國主義演講,詩歌朗誦比賽等形式,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得到愛國主義教育,將德育教育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四.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
小學生模仿能力比較強,在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深的影響,可以說教師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載體,學生道德品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言行的影響,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自身的言行,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言行榜樣,這是保證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的基礎(chǔ)和前提,所以,教師要充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樹立較強的德育教育理念,不斷地提高個人修養(yǎng),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來影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示范性作用與榜樣作用。
總結(jié):
從本質(zhì)上來說德育教育是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也是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小學的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關(guān)系到學生個人思想品質(zhì)的形成,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通常通過開展德育教育課對學生進行教育,但是這樣的德育教育模式缺乏深度,難以實現(xiàn)德育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有著較高的契合度,小學的語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學生的思想以及情感進行引導,因此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將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能夠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深度以及有效性,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zhì)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楊美德.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學周刊,2020(03):65.
[2]黨萬堂.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20(03):69.
[3]葸學鴻.淺談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