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今新時代下數學教學理念的新標準之一。在整個教學體系下,初中數學教師要注意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更要以此作為延伸,尋找在知識體系上能快速解決數學問題的重點思維的培養(yǎng)方式。這也是如今新教學體系對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新評判標準。
關鍵詞:數學課堂;初中數學;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6-0065-02
引 言
初中數學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基礎?;诖耍踔袛祵W的思維模式培養(yǎng)更是重中之重。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知識、解答問題時,也要更加注意基于數學學習的基本知識,鍛煉學生解答數學習題的思維模式。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不僅要學會簡單地解答習題,還要注意形成同種習題的解答思維模式。
一、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弊端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當代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弊端日益凸顯。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完數學的相關知識后,會運用大量的題型、題目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大量的題型讓學生掌握。這樣的“題海戰(zhàn)術”對基礎知識學習不牢固的學生來說作用并不大。正是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效率才不高。
在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在課堂上講解重難點,然后讓學生機械地畫重點、記筆記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一堂課下來,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時也只是翻翻數學書本,隨便抄抄,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在考試來臨時,將教師上課畫的重點死記硬背下來,然后套用到題目中,其實根本不理解題目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似乎變成考試的機器,學習知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實則什么都不懂。正因如此,學生也不能在課堂上學習到自己想學的、感興趣的知識。這種畸形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逐漸失去興趣。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大多對題目及方法進行講解,讓學生在課堂上對相關的解題方法進行記憶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也正因如此,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思考問題或者看待問題都會存在局限性。這也是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弊端[1]。
二、學習數學知識的優(yōu)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知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課堂上的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初中數學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形成屬于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待問題也會變得更有邏輯性,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數學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邏輯性及抽象性。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縝密的思維邏輯。小學數學是學生未來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而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關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轉折點。所以,學好數學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設置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
課堂學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場所,而設置情景模式更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集中注意力,有效進行課堂學習。課堂情境的設置能增強學生的代入感,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思路,發(fā)散思維,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在設置情境時,教師所拋出的問題或者是課堂導入的相關故事,都能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緩沖,跟隨教師的思路思考,更有利于后續(xù)的課堂學習。
如何在課堂上設置情景模式,是值得教師探討的問題。教師可在上課前通過講述有關課堂知識內容的故事,或者是通過提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容是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等,從而讓學生能明確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更好地解答數學問題。
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以更好地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的課堂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2]。
四、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數學而言,知識內容更加廣泛,如有理數、無理數,以及更加系統(tǒng)的數學概念都在初中有所涉獵。但同時,初中數學又是真正意義上數學的開始,從知識難度角度來說,多為一些概念性的普及,以及之后的知識概念上的強化。在此階段,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正視數學概念,激發(fā)其數學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還應將生活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有很多問題與數學有關。另外,對于數學的某些概念,學生在小學階段并沒有接觸過,教師也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設置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建立數學思維
數學教育,簡單來講,就是進行習題練習的一種學習課程。學生既可以通過數學概念及相應的定理解決數學問題,又可以通過數學問題進一步反證數學定理,熟悉數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領路人的角色,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其相應的指導。因此,在數學練習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針對同一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在明白數學概念后,自己解答數學習題。又樣既有助于培育學生自主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數學思維[3]。
例如,在學習瀘教版數學教材第十四章第二節(jié)“全等三角形”時,學生逐漸了解了有關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定理。之后在解決三角形全等的問題時,學生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探究證明過程,得出結論。而討論過程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又一次熟悉,也是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又一次掌握。教師在處理學生的問題時,也可以進一步將問題復雜化,如在一個復雜化的圖形內,把三角形全等的概念知識和其他圖形結合起來,產生復雜問題。教師可讓學生繼續(xù)分組討論,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在自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強化思維訓練。
六、改正錯題,強化學生數學思維
錯題是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出現的。而如何面對錯題,是得過且過,就此翻頁?還是針對錯題深度剖析,形成資源,有效利用?前者的數學學習效果是可以預見的,錯題得不到改正,學生終究會一錯再錯,對數學知識也就無法有效掌握,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更不知從何談起。因此,針對數學錯題,學生務必及時改正。整理錯題是學生避免再次做題出錯的有效手段。但是,大部分學生只是把做錯的題目抄下來,甚至把正確的解題步驟和答案也直接抄下來,而不進行反思,這樣對糾正、避免錯誤沒有絲毫幫助。學生在記錄、整理錯題時,應先明白錯在哪里,厘清正確的解題思路,然后把題目抄下來,最后再獨立地完成這道題的解答,這樣對題目的理解也會更深刻。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發(fā)揮輔助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到其在某一個知識點存在的錯誤或者漏洞。而學生在努力改正錯題的過程中,也會進一步修正自己在初中數學知識體系上的誤區(qū),深層次地強化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以學習瀘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二章“四邊形”為例,學生在學習完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后,可通過做課后習題的方式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效強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明白平行四邊形的定理后,解決與之相關的課后問題。有的學生對某部分的定理理解不深或者記憶錯誤,就會將課后習題解答錯誤。這時,學生就必須針對遺漏的有關平行四邊形的定理做出深層次的記憶和理解,并在這個基礎上,了解到更多關于平行四邊形的特殊圖形,如生活中常見的矩形、菱形等。
學生應經常翻看錯題,可以重新把錯題多做幾遍,在復習錯題時應該在旁邊注明這道題涉及的知識點,以及簡單介紹一下解題思路,還可以通過翻閱資料找一些類似的題目摘抄在旁邊。這種反復復習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公式;而摘抄類似的題目,學生也可以對知識點有一個更加全面的理解。除平時對錯題的復習外,考試前重新翻看錯題也是一種很有效的復習方法。學生復習錯題不僅可以復習知識點,還可以根據自己做錯的題目對自己的做題習慣和方法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這樣,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拓展數學解題思維。
結 語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建立和強化,其實都是在數學概念的理解及習題練習下得出的一種思維模式。而且數學學習最奇妙的地方在于,雖然數學答案幾乎是已經確定的,不像語文答案那樣模糊化,但是數學的解題思維和方法,并非只有一種。也正因此,教師在傳授學生初中數學知識時,還應幫助學生熟悉數學的基本概念,使其學會對數學知識體系的理解進行轉化和運用;在激發(fā)學生對數學領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并為學生在之后的數學學習生涯奠定雄厚的數學基礎。
[參考文獻]
樊祥林.點擊思維過程 ?實現高效教學[J].名師在線,2016(10):48-49.
石玉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16):59.
李緒亮.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分析[J].中華少年,2018(05):49.
作者簡介:張艷芳(1986.6—),女,山西運城人,碩士學位,二級教師,現在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