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初中的語文教學來說,詩歌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語文教師要重視詩歌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斷地去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認識和了解,進而有效健全學生人格,促進他們更好地發(fā)展。文章將針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措施與策略
一、 引言
詩歌,它作為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能夠生動形象地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帶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韻律將現(xiàn)實生活集中地反映了出來。我國的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給后代帶來了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去將詩歌學習傳承下去。
二、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習詩歌的必要性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我國上下五千年,我們偉大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瑰麗璀璨的詩詞杰作,它們內(nèi)容廣博,情感豐富,語言優(yōu)美,比較為大眾所接受。
在初中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地將詩歌知識傳授給學生,那么,這將會對提升他們的想象力有極大的幫助。因為古詩詞具有短小、簡潔明了以及抒情的特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讓學生們?nèi)ダ斫庠娭械囊饩常墒歉嗟膬?nèi)容還是需要學生去進行自我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這一古詩詞。除此之外,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shù)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這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來說也有很大的積極影響。最重要的一點,學生們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可以感悟到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而將其弘揚光大,古詩詞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jié)晶,初中生通過學習詩歌,不僅能夠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之情,更能讓他們不斷提升自我的道德素養(yǎng),進而實現(xiàn)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學習古詩文,尤其那些著名的詩句詩詞,都是人生哲理、中國魂,字不虛設,一篇頂若干篇,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三、 初中語文課堂中詩歌的有效教學措施
(一)教師要多帶領學生反復朗讀詩歌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它對于許多學科來說都是非常適用的。詩歌的教學也是如此,學生們?nèi)绻胍行У乩斫庠姼璧暮x,就必須將它反復朗讀,然后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詩歌的朗讀也有一定的技巧,教師要帶領學生們進行古詩節(jié)奏的劃分,主要通過這兩種方法,第一就是按詩句的意義進行劃分,第二個就是按音節(jié)來劃分,我們?nèi)粘3R姷奈逖月稍姺譃槎?,七言律詩分為四三式。比如說,二三式的詩句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首詞是《菩薩蠻》中的一首,教師在給學生們歸納總結(jié)了朗讀方法之后,就要靠他們自行朗讀,不斷加深對于詩歌的理解。
閱讀本身就是思維創(chuàng)新活動,新課標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與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尊重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比較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zhì)方面有著顯著優(yōu)勢,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同時落實比較閱讀方法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需要語文教師結(jié)合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與靈活性,使得學生逐漸愛上閱讀。如,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詩經(jīng)》兩首教學目標:熟讀并背誦詩歌,掌握詩歌寫作技巧與主旨,并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教學重點就是掌握詩歌表現(xiàn)手法與主旨思想,《關雎》《蒹葭》兩首都講述古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后,可以從詩經(jīng)中再選擇幾篇文章,通過比較閱讀形式加深學生對其理解,如《鹿鳴》《桃夭》等。這些文章基本上處于同一時期,寫作手法與結(jié)構(gòu)上存在類似性與關聯(lián)性,均采取情境交融的方法,文章文學價值較高。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鑒賞與研究文章,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二)通過更加多樣的形式將知識表達出來
古詩詞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不僅意境優(yōu)美,而且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它用最為簡練的語言來表述最為深刻的思想感情。在當時它有效地將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以及軍事文化這些方面的理論記錄了下來,特別是文化層面,所以教師如果想要讓初中生們在更好的學習古詩詞文化,就可以將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采用學生們喜歡的方式將知識更好地呈現(xiàn)出來。古代詩歌中有很多都從側(cè)面或是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有的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品質(zhì)表現(xiàn)出來,還有一些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初中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古詩詞比小學多,因為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古詩詞也變得多了起來。
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平臺把古詩詞更加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到學生們的面前。在教學《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時,教師可以制作一些有關月亮或者和詩人的人物形象有關的圖片,并配上這首詞所對應的演唱的歌曲《明月幾時有》,通過這些手段,課堂立即變得“有聲有色”了,學習氛圍也更加輕松愉悅了起來,那么學生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月下思親”的這一情境之中,能夠有效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三)激發(fā)初中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古話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借助一些有趣的典故或者故事來不斷地激發(fā)出初中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深度地去剖析詩歌的內(nèi)在,只有讓初中生真正理解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他們才會產(chǎn)生共鳴,才會有更多的興趣去進行學習。通過對于字詞的細細品味,語句的斟酌探討,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有效地調(diào)動了起來,只有當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課堂表面的學習,詩歌教學才會真正有效。
比如說,教師在給學生們教學《登高》這一首詩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們?nèi)プ屑氥@研詩詞中的這幾個字眼,風為何是“急”,天為何是“高”,渚為何是“清”,鳥為何是“回”,只有仔細研讀了詩詞,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才能夠有效掌握這些字眼所要表達的意思。這種新鮮的體驗也有助于激發(fā)初中生們對詩歌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詩歌教學有效性。
四、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初中的語文教師如果想要有效提升學生們詩歌的學習能力,那么就要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們熟讀詩詞,用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和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教師還應該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自己教學教得很活,學生學得有味,不斷提高初中生詩歌的水平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春娟.初中語文課堂中詩歌的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20(9):193.
[2]岑禮霞.初中語文詩歌創(chuàng)作教學活動策略探析[J].青海教育,2020(3):38-39.
[3]陳旭賢.創(chuàng)建現(xiàn)代詩歌教學情境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yǎng)[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20(8):96-97.
作者簡介:
張權(quán),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七中金山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