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下學生學得相當被動。課程改革以后,研究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改變,老師作為引導者,課堂教學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學習方式,致力于課堂上學生們有思考性的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充分表達和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quán)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教學;探索;合作式學習
在我任教農(nóng)村一年級的識字教學經(jīng)歷,這個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我們所面對的對象,年齡又小,若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識字教學是乏味的“讀、寫、記”的過程。加上農(nóng)村的孩子們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沒有爸爸媽媽的輔導,學起來更無趣。我在教學一年級時,根據(jù)課改的要求,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
一、 識字教學第一步:拼音教學基礎
漢語拼音是打開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鑰匙。但漢語拼音在小學生的眼里看來全是不知名的符號。為了讓他們愛上它,理解它的作用,我在裝飾教室里的環(huán)境全部貼上拼音,孩子們一進入教室,仿佛進入了一個“拼音王國”。這樣就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愛好,又讓他們增加了與漢語拼音字母見面的機會。
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注重每一課所教內(nèi)容的趣味性,變枯燥的字母拼音為學生愛讀的順口溜或兒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編兒歌來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和形,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在課堂教學中,預留給學生們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當孩子們沒能夠獨立掌握一組音節(jié)時,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互讀,聽錄音讀等方式進行訓練。學習了音節(jié)后,結(jié)合教材、語言環(huán)境和實際生活進行音節(jié)組詞、造句。在教學翹舌音zh、ch、sh、r時,考慮到這四個聲母的讀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特意安排了一個“招待客人”的情境。今天啊,有四位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依次出示四位“客人”,即頭戴zh、ch、sh、r頭飾的四個學生客人來了,我們要打招呼啊,今天這幾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別,叫的時候要把舌翹起來(引導學生跟著老師讀zh、ch、sh、r,當學生會讀之后,就請“客人”進門,請進門的過程中又鞏固了zh、ch、sh、r的認讀)。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加強了zh、ch、sh、r的認讀。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讀多練,輕松有趣地突破了翹舌音認讀的難關(guān)。學完拼音后,通過測試,孩子們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識字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激發(fā)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教育學中我們知道:“沒有任何愛好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習的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農(nóng)村的孩子們單純而好學上進。因此,在學完拼音進入識字教學前,我會給他們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用了一堂課的時間,說說自己會認的字,在黑板上寫一寫自己會寫的字,讀一讀你會讀的兒歌等,然后給予十分的贊賞。孩子,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贊賞的。得到贊賞的孩子在以后學習漢字時會更加有愛好,而沒有得贊賞的孩子就有了自己的學習目標。由此引發(fā)了孩子們對學習漢字的欲望。
三、 增強識字過程的趣味性,在學習中提升識字效率
(一)課本中的識字教學
一年級學生只有六、七歲,在識字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學得快忘得也快的現(xiàn)象。因此,在教學課文中的生字時,我讓孩子們借拼音這把識字的“鑰匙”,先自主拼讀。然后讓他們自己先說說自己通過拼音的幫助,認識了哪些字,而自己認為難的字又是哪些?這樣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在識字教學中我除了著力教給學生識字的方式,不停提高識字能力,還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識字教學中編了很多順口溜和兒歌一級小故事,并鼓勵他們自己用多種方式自主記憶,這樣,不只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教學“碧”時候,我讓孩子們說出自己記憶的方式。他們用了數(shù)筆畫、換一換、找朋友、想象等方法來記憶這個字。到最后我在編個小故事:“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頭上說悄悄話,他們說得津津有味……”這樣的故事,從而可使學生很快記住這個生字。再如教學“烏”和“鳥”的時候,孩子們想到了區(qū)別這兩個字的方法:小鳥們都有明亮的眼睛,就是第三筆點,烏鴉的羽毛烏黑,眼睛也是黑的,黑黑的羽毛遮住了眼睛,烏鴉的“烏”就沒有一點了。雖然這種說法不那么準確,但是,這是孩子們自己想出的記憶生字的辦法,自己也就容易掌握了。
(二)課外識字興趣的培養(yǎng)
在當堂學習生字之后,我會讓小朋友做一些游戲來加深對字的認識。如放學回家后和同學玩“識字撲克牌”游戲。我制作把教過的生字制成“撲克生字牌”,玩時把所有的“撲克生字牌”抓完,輪流出,只要會讀的生字牌就能打出去,不會讀的生字牌留在手里,直到有人最先把生字牌出完為止。誰最先打光自己手中的生字牌,誰就是最大的贏家。在農(nóng)村玩這種游戲,可以積極調(diào)動學生鞏固識字的興趣。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增加了孩子的識字量。
四、 日常復習識字教學的鞏固工作
一年級學生學習生字容易有“回生”的現(xiàn)象,因此,我在識字教學中注意了識字的鞏固。
(一)反復認識,加深印象
俗話說“熟能生巧”,“熟”字要創(chuàng)立在演習的基礎上,只有多練才能達到“熟”。多練不是簡單的要學生抄寫生字三五十遍,而是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鞏固所學生生字。例如,在教了“十”字,就讓學生在“十”字上、加筆畫,變成“什”字、“千”字。教了“紅”字,就讓孩子們用換一換的方法,換成了“江”“漢”“汗”字。這樣不公可以鞏固已學過的生字詞,而且可以增加學生自學興趣。
(二)增加學生同生字、生詞見面的機會
生字、生詞“回生”跟學生同它們接觸少是有關(guān)的。有的生字、詞在一冊課本中出現(xiàn)過一兩次,同學生見面機會少。對于這些字詞,我鼓勵學生自己制作生字、詞卡片,每天和好朋友一起相互考一考,比一比,看誰記得牢。在課后又去找一找,你看過的哪些故事書中出現(xiàn)過學習了的字,哪些地方出現(xiàn)過我們學習過的哪些漢字。同時,培養(yǎng)小組長,組織大家做多種識字游戲來鞏固生字、詞。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興趣,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并注重課內(nèi)外的有機結(jié)合,使識字教學取得一定的效果。
作者簡介:
溫寶珊,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陂洋鎮(zhèn)蓮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