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雪松
摘要: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與國家政策變化緊密關聯,“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對教育工作的開展產生的影響,需要加以具體分析與探究,及時調整各類教育對策特別是學校教育對策,以實現立德樹人、科學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全面二孩?政策影響?教育對策?系統(tǒng)工程
獨生子女向全面二孩的政策變化,改變了家庭、學校及社會三類教育的理念、內容與方式,研究學校教育如何適應“全面二孩”政策下的教書育人新常態(tài),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就學校視角下“二孩”政策的實施影響進行簡要分析,分享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育對策,旨在通過及時、積極的應對,凝聚與時俱進的思想共識和科學育人的工作合力,努力在為黨育人、為國培才上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
一、“二孩”政策實施對教書育人工作的主要影響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綜合國力正在飛速提升,同時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逐年提高,但也呈現出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全面二孩”政策應運而生。政策實施幾年來,“全面二孩”開始步入幼兒園,早期二孩已經進入小學甚至初中,“二孩教育”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其中,“二孩”政策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資源明顯不足
隨著二孩家庭日益增多,托幼機構與中小學明顯感受到生源增長速度逐年提高。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暴增的情形,但可以預見在3~5年的時間內,各級各類學校將迎來生源高峰。這勢必帶來校舍、教室、電子白板、多媒體一體機等硬件資源,以及各學科師資、教輔人員、教育管理人員等軟件資源的短缺矛盾。如果教育機構特別是基層學校無法同步擴充內部教育資源總量,那必然會難以滿足教育教學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教育場所、實踐基地、配套設施、教師數量等,都難以跟進二孩時代教育的新形勢、新要求,將不同程度影響和降低學校教學質量和育人效益,影響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整體水平。
(二)教師工作負擔逐步加重
從現實的角度分析,教師也是“二孩”政策受眾群體,諸多女教師也會生育二胎。這部分女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好大量的學生,而且還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師的負擔相應就會逐漸加重。但是由于教師的個人精力有限,同時加上學生數量的增多,教師就很難有充足的時間提升自我的綜合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另外,教師所面對家長的年齡、認知也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所面對二孩家庭中兩個孩子的情感、心理也有實質性的差異,使用傳統(tǒng)方式與家長交流、與學生溝通,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間接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不同程度降低。
(三)學校管理難度持續(xù)加大
“二孩”政策所產生的連帶反應之一,就是學校管理的難度會逐步提升。在“二孩”政策下,學生的心理會產生較大的變化,例如二胎的出現會讓老大在一段時間甚至是較長時期內出現心理落差,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自卑。大孩嫉妒二胎的情緒會逐步提升,不同程度地影響與二胎之間的親密關系。有的大孩會產生排斥甚至敵視心理,不愿接受或主動回避與二胎交往,甚至會采用逃避的方式不與家人接觸,極端的大孩還可能發(fā)生威脅父母、打罵二胎、自我傷害等偏激行為。因此,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方式將難以滿足二孩時代學生管理的需求。另外,在進行教學管理期間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德育教育、思想政治引領、親子關系維護等方面的管理,保證學生的學習心理不會受到“二孩”政策的影響。
(四)學生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
獨生子女的心理以及受教育環(huán)境與非獨生子女有著較強的差異性。在獨生子女家庭當中,家長會將所有的關心都投入到獨生子女身上。但是在新添一名家庭成員之后,父母對于子女的關心就會分出一部分到新添的家庭成員身上。獨生子女對此就會產生一種不受關注的消極心理,在這種心理的促使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積極性就會逐漸受到影響。學校如果沒有同步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學生建樹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難度會明顯增大,對其未來發(fā)展將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學校教育適應“二孩”政策新形勢、新情況的有效對策
“二孩”政策無形中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兩個孩子特別是“大孩”的影響不容忽略,必須有針對性地做出適應性的改變和變革,基于因材施教原則采取差異性、個性化的有效對策,為兩個孩子特別是“大孩”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一)不斷豐富各類教育資源
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是保證學校應對“二孩”政策產生影響的基礎條件,也是提高教書育人效益的重要保障。在“二孩”政策下相關的學校管理人員必須要重視教學資源的豐富工作。教學管理人員必須要準確有效地認知到“二孩”政策下學生數量的增加會連帶著影響到教學資源的需求量,并在這種意識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尋求政府部門或者社會組織機構的幫助,適當地加大對于教育資源豐富工作的資金投入量,從而保證教育教學資源能滿足各類課程實施的需要。學校要適當地提升教師的數量,面向全社會招收一些綜合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使其能夠有效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并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指導。
(二)加強教師適應專題培訓
無論在何種階段何種政策下,教師都是教育教學工作的直接執(zhí)行者,是教育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管理工作者必須圍繞“二孩時代”教育的主題,組織開展專家講座、沙龍研討、教材培訓、案例剖析、在線輔導、心理咨詢等一系列的適應性培訓。同時,基于“二孩”政策實施后教書育人任務加重的情況,嘗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用臨時教師或者教師代班等方式,來緩解教師工作壓力,給予教師充足的時間釋放不良情緒、維護積極心態(tài)、提升專業(yè)能力。在培訓中,突出“二孩”政策下教育發(fā)展方向,應對“二孩”政策影響的方法探究、大孩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良性競爭與合作關系等培訓內容,實打實地提升教師的履職能力與心理素質。
(三)不斷增強學校的管理效益
學校管理是“二孩”政策下學校能夠持續(xù)有效且規(guī)范發(fā)展的基礎保障,只有在完善的教學管理模式下,才能降低“二孩”政策產生的消極影響,持續(xù)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學校管理者需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案例研討,引導各班級各學科教師發(fā)表其教育引導“二孩家庭”兩個孩子的困惑和不足,然后引導教師集思廣益共同商討具體的解決辦法。學校教育管理者需要重點強化對于教師以及學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重點關注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學態(tài)度。而對于學生的引導則重在宣傳“二孩”政策的核心含義、積極意義及其背后的家庭觀、價值觀等內容,保證學生用良好的態(tài)度接納家庭新成員,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降低學生產生消極心理與偏激行為的概率,從而保證兩個孩子友好相處、健康成長。
(四)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生態(tài)
良好的育人生態(tài),不僅可以保證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還可以保證教學計劃和實踐性課程順利實施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廣大基層學校以及一線課任教師都需要重視良好育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作。例如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充分滲透,以及良好家風、家規(guī)、家訓的教育引導,將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尊師重道、孝悌意識、感恩心態(tài)、合作分享等元素融入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例如組織優(yōu)秀影片賞析、“我是家庭主人翁”演講、典型引領與警示教育等,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優(yōu)秀品德、家庭美德對于自我成長、對于兄弟姐妹發(fā)展、對于家庭和諧有著重要的作用。特別要創(chuàng)造同學伙伴之間、大孩二孩之間,參加趣味教學、文藝演出、社會調查、勞動實踐等社會化交往的機會,包括給予大孩照顧二孩、保護二孩的機會,在春風化雨的過程中引導二孩家庭兩個孩子相互悅納、相互扶持、相互合作,改變逃避、排斥甚至敵視的心理及行為。
綜上所述,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大背景下,包括家庭、學校及社會三類教育都面臨著沖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內容及方式,將不同程度地難以適應兩個孩子特別是大孩的成長需要。全國教育大會強調,立德樹人是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教育工作,人人有責,需要各方支持、合力共為。在學校視角下,針對教育資源明顯不足、教師工作負擔逐步加重、學校管理難度持續(xù)加大、學生成長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等因素的影響,需要采取豐富各類教育資源、加強教師適應專題培訓、增強學校管理效益創(chuàng)設、良好育人環(huán)境等有效策略,積極謀劃,務實作為,真正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履好職、盡好力。
參考文獻:
李樂,王喜海.二孩時代大孩的反常表現及教育應對[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9(0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