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巖里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根據(jù)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創(chuàng)設“任務型驅(qū)動”教學情景,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究中。這種教學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基本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同時可以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發(fā)揮出來,從而有效提高信息技術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任務型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有著較多適合學生實際的信息技術知識。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對巧妙地設計出相應的任務,從而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充分激發(fā)出來,促使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積極主動學習具體的信息技術內(nèi)容,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和把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任務型教學法進行了探索,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具體如下:
一、借助小組合作策略,有效解決信息技術任務
在新課程背景下進行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最為核心的就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小組的成員是多層次的,沒有性別之分,沒有成績之分,也沒有學習能力之分,是為了共同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明確責任分工而進行的互動性學習。將小組人員分配完成之后,我提供相應的材料和問題讓小組內(nèi)的成員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在這樣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優(yōu)等生能夠得到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中等生能夠從中得到相應的鍛煉,而學困生能夠從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幫助和提高。小組內(nèi)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能夠進行充分的互補,從而培養(yǎng)起較好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大程度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小組間也在進行著充分的競爭,從而可以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較好地培養(yǎng)出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
比如,在對用《奇奕畫王》畫畫這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用一張紙片進行畫畫,學生很容易掌握和操作,但是采用軟件進行畫畫,學生就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因此,教師就要針對畫畫的基本知識進行全面的講解,讓學生能夠了解軟件和使用軟件。這樣才能畫出相應的作品?;顒诱n《夕陽下的稻草人》的畫畫,教師對具體的步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選擇畫筆工具中的鉛筆工具,前景色和筆頭。將一個圖層建立起來,勾勒出稻草人和麥田的大概形狀以及相應的小鳥等動物形狀。學生看著書本上的操作步驟,自主進行操作,借助小組合作力量,對任務進行充分的了解,團結協(xié)作進行充分的任務安排。從而將一幅優(yōu)美的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只有通過學生不斷的自主探究,才能在實踐過程中回顧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第一,小組內(nèi)進行任務分工,確定具體的學習任務。第二,小組內(nèi)的同學用軟件將相應的畫面畫出來。第三,設計出相應的臺詞。當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之后,讓小組輪流上臺表演,主要針對設計理念和設計過程,然后對每個成員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所得分數(shù)計入小組的總分,同時將總分平均分配到各個同學身上。當表演結束之后,計算出每個小組的得分。對于冠軍、亞軍和季軍進行相應的獎勵。當我布置了這個任務之后,小組內(nèi)的同學們就積極參與到自己小組的工作中來,出謀劃策,爭取讓自己小組能夠獲得最好的成績。通過這樣的準備之后,選擇口語表達較好,情感充沛的同學代表小組同學登臺表演。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所有的學生都有著較好的表演,同時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并且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團隊精神,并且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思維,對具體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性使用。
二、知識任務擴展延伸,提升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因為小學學生年紀較小,思想單純可愛、天真活波,正在逐漸走向成熟,沒有較多的生活和學習閱歷,但是他們的上進心是非常強的,總是對新鮮的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進行任務型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針對全體學生進行,從而促進所有學生的成長。在具體的任務中,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其中,調(diào)動自己的積極性思維,有效提高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
比如,在對《設計電子小報》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在充分領會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電子小報設計出來。就要明確相應的學習目標,學生只有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知道常見的電子小報是哪些?構成電子小報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在進行電子小報制作的時候,具體是設計過程如何?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明確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目標之后,才能圍繞具體的主題對作品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確定。同時才能對作品中的標題進行相應的確定,從而可以較好的進行后續(xù)設計工作。學生圍繞具體的主題和版面內(nèi)容,對制作過程中需要的具體素材進行充分的收集和選擇,并且進行針對性修改。并且在設計過程中能夠?qū)⑿蟮陌婷嬗行гO計出來,并且將相應的版面草圖繪制出來。在相應的設計過程中對他人的知識產(chǎn)權進行充分的尊重。學生只有明白了這些具體的教學目的之后,才能有效完成小報的制作。
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在不同的節(jié)日制作一些禮物,而當前的信息技術背景下,一些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被改變。比如在清明的時候,很多人都通過網(wǎng)絡的方式進行悼念掃墓活動。這種方式顯得比較環(huán)保,同時也能起到對祖先祭奠的意義。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于《奇奕畫王》的相關技術,將具體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充分結合起來。在用《奇奕畫王》畫畫的教學過程中,
活動課《夕陽下的稻草人》的畫畫,教師對具體的步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選擇畫筆工具中的鉛筆工具,前景色和筆頭。將一個圖層建立起來,勾勒出稻草人和麥田的大概形狀以及相應的小鳥等動物形狀。學生看著書本上的操作步驟,自主進行操作。從而將一幅優(yōu)美的繪畫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只有通過學生不斷的自主探究,才能在實踐過程中回顧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相應的知識進行傳授之后,通過示范操作讓學生逐步掌握了相應的操作技能,就要大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實踐,對知識進行充分的掌握,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查找生活中涉及到信息技術知識的場景,將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才能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從中可以看出,每位學生的個性都是不盡相同的,每位學生的思維和生活經(jīng)歷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充分理解每位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施教。而在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追求的是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從而對學生個體在能力、情感、智力和體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了忽略,導致教學過程盲目性,不利于學生全面接受知識,同時也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生活技能。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相應的任務,以此有效驅(qū)動學生進行相應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劉鑫國;有效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年第9期;
[2]王偉;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活動課的有效性[J];中國科技投資;2018年第4期;
[3]吳云高;論小學信息課程探究中的學習模式[J];科學教育;2019年第5期;
[4]吳桂萍;論中學信息技術探究課[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