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梅
摘 要:STEM是源于美國的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為一體的綜合教育,是為打破學科間的界限,通過對學生應用學科素養(yǎng)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為社會的建設輸送綜合性的人才。在中學化學中實施STEM教育理念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在化學的學習中感受各學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本文以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海水中提取鎂”為例,詳細闡述中學化學STEM課程中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關鍵詞:STEM課程;中學化學;海水中提取鎂;化學教學;教學案例
STEM是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shù)學(Mathematics),強調(diào)的是在課堂上巧妙融合四門學科,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的運用能力。在課程改革后,中學化學教材中的知識越來越貼近生產(chǎn)、生活實際,為STEM理念融進中學化學教學之中提供基礎保障。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STEM知識的融合,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科外知識的了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運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選取案例依據(jù)
鎂質(zhì)輕、耐腐蝕性佳、減震性及耐沖擊性強、尺寸安定性高,在交通運輸、電子通信、醫(yī)療、軍工等行業(yè)中應用廣泛,而鎂在海水中的含量僅次于氯和鈉,因此開發(fā)利用海水這一巨大資源提取鎂在生產(chǎn)、生活中都有重大意義?!昂K刑崛℃V”在中學化學教材中居于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氯氣、碘的提取、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基礎知識之后,且這一工程中涵蓋化學、科學、數(shù)學等學科知識,在此工程中進行STEM教育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故在本文中以“海水中提取鎂”為案例,分析STEM理念在中學化學中的應有。
二、教學設計思路
從科學知識方面講,本課題以化學知識為主,主要涉及離子的富集、離子反應、電解熔融氯化鎂等知識;在鎂的提取過程中認識其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以及在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從課內(nèi)引入課外,使化學知識由“學術性”轉(zhuǎn)變?yōu)椤吧鐣浴?,教師的教學由“以學科為中心”轉(zhuǎn)變?yōu)椤耙詫W習為中心”。
從技術工程方面講,學生要通過已學知識和查閱資料,了解生產(chǎn)石灰乳的工廠所具備的條件,如技術先進、符合“綠色化學”、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流程中的副產(chǎn)品;“海水中提取鎂”涉及多種工藝流程,如煅燒、沉降、過濾、電解熔融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設計工藝流程,在小組討論和相互交流中精化工藝流程,對自己設計的工藝流程進行必要的改進,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從數(shù)學知識方面講,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數(shù)學作為輔助工具與化學知識相整合,如圖表的設計、鎂的提取率的計算,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還提高了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STEM情境】使用PPT展示鎂及其合金在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總結(jié)鎂的物理性質(zhì);以圖表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海水中各元素的含量,以及全國各地對鎂及其合金的用量,進而讓學生認識到制取鎂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從課程之初就意識到STEM理念在課程中的應用。
【提出問題】從剛才的PPT展示中,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全國各地對鎂及其合金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氯氣、碘的提取、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你是一位企業(yè)家,由于海水量巨大,你從眾多海水中資源的開發(fā)項目中選擇了“海水中提取鎂”這一項目,你會如何設計“海水中提取鎂”的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初探】依據(jù)教師提供的氯化鎂的熔點低、海邊貝殼的主要成分等信息,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海水中提取鎂”的工藝流程設計,畫出流程圖,以小組的形式呈現(xiàn)給全班學生,并說明小組在設計流程圖中所遇到的問題。
【疑難解答】首先對學生所做的流程圖加以贊賞,然后針對學生在設計流程圖中的疑問及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鼓勵學生對自己設計的流程圖進行改進。如學生普遍反映無法快速有效的提取海水中鎂,我們便可以利用前幾節(jié)學到的元素的富集方法來展開,進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鞏固。
【工藝流程再探】通過教師對疑難問題的解答和對化學知識的講解,對所畫的流程圖進行改進,確定最終的工藝流程方案。此過程為學生應用綜合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符合STEM教育中對學生工程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交流評價】小組之間相互展示設計成果,每組推薦一人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設計流程的原理和思路,以及對廠址的選擇方向,并回答其他同學所提出的問題。此階段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展示階段,學生在其中可以提高自覺的環(huán)境意識、責任意識等,為STEM教育理念的應用階段。
以上僅為STEM教育理念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用的一個小的案例,在中學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多嘗試開發(fā)相關案例。為保證此理念的實際意義,教師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開發(fā)關于STEM領域的校本課程及教材,并為學生提供課外STEM實踐機會。目前,在我國STEM在課堂中的應用尚處于嘗試階段,需要我們同仁再接再厲,探索將STEM理念融進中學化學教育之中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林建芬,解慕宗.中學化學STEM實驗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制作氫氧燃料電池”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8(10)
[2]田小蘭.基于項目的高中化學STEM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D].寧夏大學.2018.05.01.
[3]吳春勝.STEM教育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設計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6(23)
[4]任偉,李遠蓉等.基于STEM教育下的中學化學教學模式初探[J].化學與教學.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