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美珍
摘要:語文教學涵蓋內容豐富、廣泛,單純的依靠教師的單向知識傳遞遠遠不足,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加強師生有效互動,形成思維交流,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現結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現狀,分析限制學生興趣度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見解,促使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發(fā)揮。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習興趣
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形成了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與內在涵養(yǎng)為目標的小學語文教學,對于課堂組織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教育環(huán)境的加持之下,加快了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腳步。五年級語文教學占據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興趣是激發(fā)行動的源動力,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影響尤為突出。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現狀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師提升了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度,一改昔日的背書式教學,課堂互動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思想并未完全消除,導致升學壓力有增無減,社會對于理論知識的關注與遠遠大于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化仍然面臨較為惡劣的教育大環(huán)境所帶來的挑戰(zhàn)。新課改的教學要求與社會需求形成強烈的矛盾,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教師疲于應對,弱化了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此外,雖然教學方式日新月異,但是拋開現象看本質,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思路較為單一,大體分為文章閱讀、內容解析以及內涵講解三大步驟。模式化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學生喪失了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新鮮感及期待感,影響對于語文教學的興趣度。同時,固化的教學構建形式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相背離。
2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2.1加強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階段學生在認知能力以及自我約束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課堂專注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的有效互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以部編版《將相和》教學內容為例,首先,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以故事形式講解和氏璧的來歷,激發(fā)學生對于文章故事內容的興趣。然后,教師設置質疑“通過文章題目你們想知道哪些內容?”,“‘將’和‘相’分別指的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故事?”等導讀問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獵奇心理。讓學生通過文章閱讀找出相應的答案,并分享文章閱讀初感。最后,教師可以采取故事再現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模擬,通過自身理解詮釋人物,并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促使學生產生共情性,加深對于人物品質特性以及文章內涵的感知力度。通過加強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升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
2.2依托信息技術,構建多元教學
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是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教研課題,教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為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的興趣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依托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課堂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及靈活化,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習熱情。以部編版《楓橋夜泊》教學為例,該古詩句的教學難點在于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憂愁之感,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學習態(tài)度。教師可以借助教育信息技術將詩詞中所描繪的“月落”、“楓橋”、“漁火”、“霜滿天”等情境展現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古詩所蘊含的深層次內涵,并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此時的感受。此外,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方式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設置題庫,如詩詞背誦、“夜泊”、“烏啼”等重點詞句解釋、詩人看到的景色有哪些?等問題在大屏幕上快閃,學生隨機抽取題目進行作答。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完成課堂學習,提升學生的課堂期待感。
2.3注重情感教育,樹立學習信心
學習成就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合理的運用情感教育,適時的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促使學生感知語文學習的樂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首先,采取層次化的引導方式,以部編版《草船借箭》教學內容為例,教師以學生需求為出發(fā)點,實施差異性引導。對于中等層次的大部分學生,教師要求掌握文章脈絡,有序表述故事內容,并感悟人物特點。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強調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內容,并循序漸進的引導,逐步提升對于文章的感知力。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如嘗試賞讀《三國演義》、了解作者生平、閱讀作者其他著作等等,充分發(fā)揮其自身優(yōu)勢,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及文學素養(yǎng)。教師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促使各層次的學生能夠尋找適合的學習定位,享受語文學習過程。
其次,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立足以人為本,構建評價體系。一方面注重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及針對性,能夠給予學生鼓勵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可參考性意見或建議。另一方面優(yōu)化評價方式,轉變結果性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合理的運用語言智慧,給予客觀公正的評。此外,還可以嘗試實施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轉變刻板的評價模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結束語:
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順應新課改發(fā)展趨勢的必然要求。目前五年級學生對于語文科目的學習興趣受到自身認知以及教學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語文教學,投身教學創(chuàng)新,吸收新鮮教學元素,構建多元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提供和諧愉悅的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姚思陽.談如何打造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課堂[J].才智,2019(27):52-53.
[2]張雪.小學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實踐意義探尋[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14(04):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