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
摘要:數學是抽象的,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班幼兒會覺得學習數學很難,所以一般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都不是很高。但數學學習又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時期的重要學習內容。教師要善于誘導幼兒的學習興趣,把枯燥抽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設計得充滿活力,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感受、追求數學的美。
關鍵詞:游戲活動;感染力;感受數學;動手操作
幼兒時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所以在幼兒數學教學時,教師盡可能選用操作性強和實踐性強的學習方式。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小班幼兒學好數學,就要讓幼兒忘我的投入其中。教師要善于誘導幼兒的學習興趣,把枯燥抽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設計得充滿活力,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感受、追求數學的美。那么教師作為小班幼兒數學教育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怎樣更好的開展小班幼兒數學教育呢?
一、豐富的游戲活動
我們大家都知道,幼兒時期的所有知識都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只有通過激發(fā)幼兒興趣來學習數學,幼兒才能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這樣才會有較好的學習效果。而玩游戲是所有幼兒孩子的天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教學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幼兒發(fā)展?!彼越處熆梢詫祵W教學滲透到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吸收數學知識。
如教學《圖形寶寶來作客》,只認識書本上單純的圖形,小班幼兒很快就會覺得乏味,甚至有個別的幼兒根本不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用游戲活動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把各種圖形做成各種顏色鮮艷的頭飾?;顒右唬鹤層變赫J識各種圖形,說一說它們的名稱?;顒佣鹤層變哼x擇自己喜歡的圖形戴在頭上,然后找到和自己一樣的“好朋友”,同時讓幼兒觀察同伴有沒有找對了自己的朋友,再一起去到各個標有相對圖形的小動物家去?;顒尤簲狄粩得總€小動物家有幾個相同的圖形寶寶,再在下面的數字選項中圈出相對應的數字。這樣的游戲設計,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使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同時在游戲活動中幼兒體驗了學習過程,使幼兒對數學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同時體會到原來學習數學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
幼兒的特點就是參與力不能持續(xù),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設讓幼兒充滿好奇的、有美感的教學情境,使幼兒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旋律當中享受式的獲取知識,獲得進步。同時,優(yōu)美的情感不僅能促進小班幼兒的知識獲取,還有助于幼兒良好心態(tài)的養(yǎng)成。如教學《三以內的點數》,教師投影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活動的情境圖。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1棵大松樹,遠處飛來2只小鳥,草地上跑來了3只小兔子,還有三朵小花在微風中搖來擺去)。幼兒一下就被這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旋律給吸引住了。而帶有這些數量的物體都是留著空白,為下面的教學做準備。在欣賞的同時教師引導幼兒按要求找出數量1的物體涂上黃色;數量2的物體涂上藍色;數量3的物體涂上紅色等。
三、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知識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知識與現實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可以利用小班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抓住機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數學教學。
如教學《貪吃的動物們》(4的認識),活動一:教師先放一首幼兒熟悉的《生日歌》,幼兒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很快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再投影出一個生日蛋糕上面插著四根蠟燭。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數字4: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小朋友們知不知道笑笑今年幾歲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兒通過觀察生日蛋糕上的蠟燭,能準確的說出笑笑的年齡,教師再讓幼兒通過數一數進行驗證?;顒佣赫埥衲晔撬臍q的小朋友起立。教師再指導幼兒用手指表示4?;顒尤和队俺霈F3個小朋友。這是笑笑請來參加生日會的好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接著一一投影裝著4塊蛋糕的盤子,4杯飲料,4個蘋果,4塊棒棒糖等。問有幾盤蛋糕?有幾杯飲料?有幾個蘋果?有幾塊棒棒糖?最后所有的物品都讓幼兒數一數進行驗證。這樣通過一系列有關數字4的教學活動,幼兒對4的印象就更深了。
四、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引導幼兒時利用各種圖形或物體,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通過觀察、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等活動,激發(fā)幼兒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從中發(fā)現數學知識,并掌握數學知識。如教學《圖形的認識(二)》,活動一:教師拿出一個圓形,由于小班幼兒對圓形已經有了認識,一眼就能認出它,并說出它的名稱。這時教師說:我來變一個魔術,小朋友們想看嗎?接著教師把圓形對折變成一個半圓形。問:這個圖形跟原來有什么不同?是怎么變來的?讓幼兒認識新圖形的名稱,并熟記?;顒佣航處煱咽孪葴蕚浜玫膱A形發(fā)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折一折,觀察半圓形是怎樣變來的。通過折一折,幼兒發(fā)現圓形對折能變成兩個半圓。活動三:教師再把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發(fā)給幼兒,讓幼兒也用折一折的方法把它變成新的圖形。由于有了前面的圓形變半圓形的認識,大部分幼兒都能很快的把正方形變成長方形,或者是三角形。這樣的教學活動既鍛煉了小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發(fā)展了幼兒的智力。
總之,在小班幼兒數學教學中,應通過多種形式,從生活經驗入手,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制造富有挑戰(zhàn)性的動手實現活動,能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動力。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9月教育部教基(2001)20號
2、徐金瓊《淺談幼兒園游戲教育》公務員期刊
3、張亞楠《游戲在幼兒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4、杜林蘭《幼兒數學教育》2009年南海出版
廣東省信宜市教育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