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宵君
摘要:數學體現出較強的邏輯性,如果數學教師不能讓高中生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則不能合理運用所學的課程知識分析以及解決問題。在對高中生開展教材知識講解以及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數學教師則應該思考怎樣促使他們對課程知識進行能動性的分析與運用,如何合理地滲透數學文化,引導探索數學知識的魅力以及價值。所以,本文主要思考將數學文化納入到課程教育中的意義,分析數學教師如何在數學文化視角下去構建高質量的課堂,強化整體課程教育的成效性。
關鍵詞:數學文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數學文化滲透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重新審視數學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許多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數學符號或數學公式上,他們并沒有把數學這門學科當作是一種文化。長此以往,學習這些符號公式會讓學生失去對數學的興趣,而將數學文化滲透進來,可以使得數學的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文化性,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設適切性數學學習方式
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變,更加富有創(chuàng)意性和自主性。學生在經過數學文化長期的熏陶下就會對數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也會更有激情與動力。這樣就會增加學生分析數學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答數學問題的應試能力。教師的教學方式經過數學文化長期的滲透,可以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內涵。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目光,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使得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3.幫助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精神品格
數學不同于人文學科,人們提起數學,往往都會覺得數學是一門追求真理的學科,所以數學文化更重要的是理性精神的培養(yǎng)。教師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讓學生充滿求知欲,并且不斷地追求真理尋根問底。學生學習數學文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還有不斷追求真理的科學探索精神,將這種精神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實事求是,這對于學生自己也是一個發(fā)展和進步。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
1.以問題創(chuàng)設引導數學文化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最容易接觸到的就是問題,以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引導數學文化滲透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而對于學生來說,數學這一門學科是一個基礎學科,這門學科是他們學習化學、物理等一些其他的應用型學科的前提。所以對于數學的學習非常強調學以致用,并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數學與其他的學科完美地結合起來。教師將數學文化滲透進講課過程,對于數學概念的提出、定理的推導等都可以講出前因后果,這無疑對于學生理解和熟記這些公式、定理有幫助。而對于一些有名的數學家,他們一生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講述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活潑,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在生成知識中引入數學文化
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主要依靠的就是他們所產生的數學思維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知其然,又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樣在生成知識,形成邏輯思維的過程中就有了數學文化的融入。而要在生成知識過程中融入數學文化,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還原知識的產生發(fā)展過程。讓學生站在數學根源上去思考問題,即站在歷代數學家的肩膀上去思考學習數學問題。
3.于知識運用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這門學科雖然是基礎學科,但是它也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所以在學習這門學科時,我們一定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結合。這也是突出數學價值的一個方面,而許多學生無法理解這一點,他們認為數學與實際生活很遙遠,這時我們就應該將數學文化和數學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能彰顯數學的價值。例如在橋梁的建設中,橋梁建筑師通常要考慮,橋梁下船能否通過,這時我們就需要運用數學知識來設計這個橋梁使它更加科學規(guī)范。建筑師可以通過數學建模來計算橋梁的數據,使得橋梁的建設更加精準。又如現在中國所弘揚的工匠精神,我們需要達到這種工匠精神,首先就要保證精確度。達到精確,數學是核心條件,這些都要以數學知識作為依據。在運用的過程中滲透的數學文化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熟悉知識的用法,同時也了解數學文化。
4.在研究性學習中引入數學文化
在新的課程中,教師更加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學習能力,主要就要用到研究性學習。在自主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鉆研精神與創(chuàng)新思維,還有科學素養(yǎng)。例如教師在講述圓周率的過程中,可以引入研究性學習這個內容。在中國古代,人們從實踐中認識到圓的周長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而中國數學家劉徽則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祖沖之在劉徽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與研究,反復演算,將圓周率推算至小數點后七位。而學生在了解到這個故事之后,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明白了數學公式定理發(fā)現的艱辛,最后養(yǎng)成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明白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5.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文化不僅僅表現在學校課堂里,更多的是滲透在社會生活中。教師做好本職工作,讓學生深刻理解數學內涵,但同時也應該在生活中拓展數學文化和數學思維方式,真正地讓數學課程走向生活。例如,在某些超市和商場會舉行一些抽獎活動,這時學生就可以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概率知識,計算出獲獎的概率,從而發(fā)現商家所設下的陷阱。還比如,在儲蓄中收益最大化也與數學息息相關,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學的等比數列、等差數列等相關知識,來比較銀行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與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哪個比較高?這些都體現了數學文化與生活的息息相關,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體會到數學文化的魅力。
三、結束語
總之,在我國數學漫長的發(fā)展史中,數學始終與科技文化的發(fā)展息息相關,而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也就更加緊密了。所以教師就應該將數學文化融入課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讓數學課堂更加活潑生動。
參考文獻:
[1]劉田.論數學文化視角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
[2]任海港.數學文化視角下高中數學教學方式初探[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
[3]牛騰,鄭強.論數學文化視角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