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凰
【摘? ? 要】多元實踐能力是指老師通過一定的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孩子快速地進行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培養(yǎng)。在大班幼兒美術活動過程當中,有效的游戲化活動實施是課程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為了能夠幫助提升幼兒繪畫能力,本篇文章將會從幼兒的觀察能力,趣味能力與寫實能力三方面進行論述,進一步的提高幼兒學前教育的整體素養(yǎng)。
【關鍵詞】學前教育? 大班幼兒? 繪畫美術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197
大班幼兒的自我意識正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美術和繪畫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如果在實踐活動當中發(fā)生矛盾時,幼兒常以告狀或者是攻擊性的行為來進行解決,遇到困難時也并沒有產(chǎn)生合作意識。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審美意識,將可以進一步地把多元化的實踐能力融入給幼兒。
一、善于觀察,開拓實踐
美術思維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藝術,是否能促進幼兒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是能夠推動幼兒事業(yè)不斷進步的一項重要指標。幼兒園美術活動分欣賞、繪畫和手工等幾個方面,在這些活動當中所呈現(xiàn)出的大量藝術作品,是由孩子本能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是自然世界中的事物所無法代替的。老師只有帶領孩子們對大自然的事物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以此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實踐能力,開拓更好的活動和空間。
例如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更加深度的觀察,老師可以以“大眼睛”為開課主題展開活動。首先,老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孩子們聽一首歌曲《黑眼睛》,并通過提問:歌中最多的提到的是什么?我們都有一雙明亮的黑眼睛,大家都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口,知道為什么嗎?讓每一個大班的孩子發(fā)動自己的腦筋進行討論,也可以通過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互相地了解和學習。其次,老師引導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同桌的眼睛,引導孩子們進一步發(fā)現(xiàn)眼睛的外輪廓呈現(xiàn)橄欖型,中間飽滿,內(nèi)外眼角尖,而上下眼皮和飽著眼球上,眼皮有單的也有雙的,都長有睫毛,眼珠上還有我們的影子,老師通過帶領孩子們觀察仔細眼睛微標,讓孩子們說說不同的眼型的特點,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最后,老師可以在現(xiàn)場進行示范,運用實物,在投影上示范畫出上下眼皮和眼珠的位置,表現(xiàn)出不同的眼。老師在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實驗活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運用畫筆對周邊的事物進行簡單的描述,并用眼睛來進行襯托,以此來達到更好的幼兒美術實踐活動的效果。
二、手工示范,增強趣味
老師在美術課堂中的示范有一定的語言和演示的作用,再進行手工折紙課堂上面,對于一些簡單的事物,可以進行局部的示范和整體的示范,讓孩子們對活動的內(nèi)容和探究欲望明顯增強。但是如果老師示范的時間過長過細,可能會使幼兒缺乏耐心,對活動內(nèi)容失去興趣,因此,在開展手工示范課程之前,一定要做好一節(jié)課的準備工作,保證孩子們可以在充分的時間內(nèi)保持對手工作品的新鮮程度,使老師走好每一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和內(nèi)容。
例如,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孩子們對于美術所表達出來的精神世界感到更加有興趣,就可以通過一些手工活動來提高大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老師以“快樂的歌唱家”為活動內(nèi)容進行開展,通過引入:夏天到了,看池塘里什么開放了,池塘里除了有荷花,還有什么?等一系列的問題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后,利用多媒體來播放關于青蛙的彈跳動作,并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孩子們對世界的青蛙的種類進行更加細致的了解,老師在上課前將折好的青蛙折紙展現(xiàn)給學生,并讓孩子們觀察折紙示意圖,請他們一起說一說虛線箭頭所表示的意思,對孩子們所看不懂的地方做局部的示范。接著,老師可以鼓勵幼兒先看懂折紙圖示在進行折疊的時候,要注意角與角對齊,邊與邊對齊,并且可以就此向孩子們敘述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小知識,讓孩子們給小青蛙畫上花紋,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為了能夠凸顯孩子們的手工作品,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學校的草坪上進行玩耍和展示,在唱唱跳跳中結束歡樂的美術課堂。
三、豐富素材,增強寫實
不同的美術活動材料本身就是幼兒的探究內(nèi)容,老師可以從小切口進行切入,讓孩子們對某一個物體進行細微的觀察,并通過準備更加豐富的活動素材,讓幼兒可以全方面的了解到物體的五官和形態(tài),從而增強繪畫的真實性。
例如,在對動物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時,很多學生往往缺乏想象能力,這時,老師可以利用猜謎的形式:“我個頭高高,一年四季穿著花襖,不會說話,從不嘮叨,愛吃樹葉,也愛奔跑”。讓孩子們對老師所描述的猜謎動物進行猜想,從而引出長頸鹿。接著,老師,再通過播放一段長頸鹿的寫實紀錄片,讓孩子們仔細的觀察長頸鹿的脖子,頭,身體都長什么樣子,重點觀察頭部的腳,耳朵以及身體的形狀,并且通過為孩子們講述長頸鹿吃樹葉,喝水,喂寶寶,奔跑時的動作場景,讓孩子們在腦海中可以呈現(xiàn)出動物的某一幅精彩的畫面,幫助繪畫圖形的構造。然后,老師利用課件來進行比較,通過游戲找茬的方式,讓孩子們對長頸鹿的脖子,身體和頭部進行變形,幫助幼兒掌握好長頸鹿的身材比例,進一步的幫助他們認識長頸鹿。最后,老師可以讓幼兒根據(jù)四幅不同造型長頸鹿的圖片進行寫生,鼓勵每一個孩子大膽想象,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來創(chuàng)造出各種版本的長頸鹿,無論是快樂,悲傷還是調(diào)皮的,都可以進行發(fā)揮。
四、結束語
美術活動中,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進一步的為孩子形成更加廣泛的空間聯(lián)想能力,有利于幼兒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見識,使他們的美術技能技巧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和發(fā)揮。在幼兒園的大班學前教育當中,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觀察能力,在創(chuàng)造繪畫活動中,不斷強化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幼兒成為生活的強者,成為人類美好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
參考文獻
[1]張曉黎.幼兒園分享式社會實踐活動探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1):60-61.
[2]富靜.課外游戲教學對幼兒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8,(21):185.
[3]李青梅.在幼兒教育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探析[J].讀與寫,2017,(32):2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