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里
【摘 ?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師首要的教學任務。小學的知識點相對簡單,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建立獨立思考、邏輯分析的學習框架。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數學的實際應用,并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實踐練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29
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推進,人們逐漸從應試教育的怪圈跳出來,不再只專注于學習成績,開始意識到學科思維的重要性。通常意義上的思維是基于認識但區(qū)別于應激反應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形式,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夠對完成探究或者發(fā)現事物本質關系和規(guī)律性的過程有著不同的影響。近代以來人們發(fā)現,思維除了常見的邏輯概念,還包括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而數學恰恰是一門重點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的學科,需要學生利用形象思維解析抽象知識,利用靈感思維來引申已知知識,發(fā)現更多規(guī)律。數學思維從廣義上講就是數學思維能力,指能夠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也是學好這門課的關鍵所在。在小學階段加入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也對學生的未來有著重要影響,數學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有條理、理智地去分析并解決遇到的困難,提高應變能力。
另外,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依賴外力的推動。小學生可以說是一張白紙,世界上天賦異稟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教師的引導往往決定著紙張的底色,也是協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的主力。但很多小學教師的數學教學過程循規(guī)蹈矩,過度依賴教學大綱,授課手法單一,學生很難有動力進行學習。另外,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傳統的教學方式直接將學生的想法拒之門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太遠,教師很難了解學生學習中產生的問題。無法解決問題,無法引入新的觀點,學生很難構建完整的數學思維系統。因此,教師要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可以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利用課堂問題設置來加強學生推理歸納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并精簡習題,使學生真正學會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數學思維
首先,創(chuàng)建課堂情景?!芭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推動著學生加深學習。所以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引導學生產生數學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指導作用,根據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及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擺脫課本內容的束縛,采用更加多樣的教學方式體現數學中有趣的地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創(chuàng)建課堂情景,將一些抽象知識轉變?yōu)榫呦蟮摹1热缭谡n前討論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將數學原理和數學知識的應用表達出來,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有著廣泛的運用,學習興趣就被激發(fā)起來了,自然會更加投入地參與到課堂中。
其次,巧設疑問。有了興趣,沒有概念,依舊很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思維是什么。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可以設置疑問來誘發(fā)學生數學思維的萌芽。例如,在小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拋出“題目是在計算什么?”“能不能直接算出答案?”“這道題先要算出什么,后要算什么?”等問題,讓學生按照數學思維的步驟解答。巧設問題不但能夠逐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解決學生面對問題時無從下手的情況,還有利于培養(yǎng)其思維的流暢性,引導學生沿著數學思維來進行解題。
二、培養(yǎng)學生聯想能力,引導學生增強數學思維
首先,強化學生的“說”“寫”能力,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在理科類的專業(yè)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有很強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思維發(fā)散能力,也稱之為聯想能力,另一個則是對于新知識的敏感度。從學習數學的角度來看,后者其實是服務于前者的,只有在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足夠高的時候,才能將知識與其他內容相聯系。而強化數學敏感程度,則需要鍛煉學生的“說”“寫”能力。很多學生會解題,卻無法用語言描繪解決問題的過程,根本原因是學生對知識點不夠熟悉。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參加討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發(fā)現并彌補自己邏輯思維上的錯誤。
其次,新舊知識相關聯,幫助學生建立聯想的數學思維。數學的學習過程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知識與知識之間都有著一定的聯系,甚至很多知識都遵循相同的規(guī)律。因此,教師在講解一個新知識的時候,必須要加入對過往知識的回顧。比如學習分數運算法則時,引入之前學過的整數運算法則,學生就可以更輕松地推算出分數的運算法則。
最后,建立聯想的數學思維,這能夠幫助學生將各類有關聯的知識組合起來,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還可以完善數學知識網絡,數學知識網絡就像交通線一樣連接著不同的節(jié)點,學生學到一個知識就可以很快想起相關聯的知識,掌握知識間的聯系以及規(guī)律就會更加輕松,數學思維也會相應加強。
三、理清邏輯脈絡,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
首先,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的邏輯脈絡。數學知識的結構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更加復雜,沒有理清思維脈絡,相當于不理解文章內容就開始背誦,只要停止記憶,就會出現記錯、記漏的情況。數學思維的運用其實是一個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遵循數學學科邏輯性很強的特性,注重解題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先將無序的知識整理出來,幫助學生理清邏輯關系,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解題步驟,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來思考。
其次,練習要精題精練。長期以來,題海戰(zhàn)術被普遍認為是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最有效方法。但從目前的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長時間、大規(guī)模的習題演練學習方式并不適用于全部學生,很多學生會在枯燥的練習過程中感到疲憊,產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后期學習。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數學課本上列舉的知識點案例都極具代表性,這些題難度適中,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了解所學知識,又能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教師在布置習題的時候,也可以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精題精練,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思維的運用模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還有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而我們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則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計劃,不僅要注重傳授知識,還需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