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啟蓮
【摘 ? ?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互動氣氛越來越濃厚,但互動效果有待進一步加強。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以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這將使他們獲得活動方面的知識,提高基本的社交技能,并使語文課程的價值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互動性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81
小學語文互動性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作為主導更充分地了解學生,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愿望,給他們參與的渠道和平臺,逐漸將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向內部進行轉化,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幽J降臉嫿ú粌H在于形式,更在于其核心精髓,而這需要教師認真的把握,并且融入更多新的有趣的素材,打造出受小學生歡迎的互動課堂氛圍。
一、小學語文教學實施師生互動的現(xiàn)狀分析
(一)語文教師整體素質需要提升
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師生之間能否進行有效的互動。但我國小學語文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教師不是師范類學校畢業(yè)的專業(yè)教師,不少教師沒有掌握新的教學技術,不能有效運用新技術開展教學等。這些問題都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大打折扣。
(二)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欠缺
部分年輕語文教師比較熟悉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過程中能有效結合文字和畫面,并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解。但年輕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相對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不容易掌握好尺度,從而影響到師生之間互動性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實施師生有效互動的相關策略
(一)借助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互動教學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很多教師說,學生習慣了被動學習,所以,根本互動不起來。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是接納的,喜歡的,那么,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就更容易積極參與,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相反,如果教師命令式地給學生提出互動的要求,學生可能感覺到巨大的壓力,進而難以在互動教學中體會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平時的課堂上,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一些看法和回答,教師要學會尊重,特別是一些比較標新立異的思想,教師不要對學生的想法否定,要積極鼓勵他們,通過這樣的鼓勵和強化,學生便更愿意積極地將自己一些本來不敢說的觀點分享出來,這有助于他們在課堂上進一步釋放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潛能,讓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敞開心扉交流的機會和愿望,從而讓課堂互動教學的氛圍變得更加熱烈,從中也讓思想火花迸發(fā),也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具有創(chuàng)新的特征。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通過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
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也要基于良好和諧的班級關系氛圍的構建。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分數(shù),更為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如何處理事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所以,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他們與人的社會交往機會增多了,并且年齡相仿,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也會表現(xiàn)出一些相同的特征,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互動的活動中,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社會溝通交往等特點。從而能夠在具體的交往方式和理念方面給學生做出指導。在互動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就要考慮到學生成長發(fā)展的一些基本的需要,他們的成長發(fā)展既需要增強一些心理方面的素質,也需要在社會交往技能方面得到培養(yǎng)和訓練。如何說話,如何遵守一些禮儀,如何解決一些問題,這都可以通過組織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來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所以活動的主題要結合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基本需要,才能讓他們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的內容時,教師不僅要運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司馬光一生的經(jīng)歷和事跡,還要配合生動的語言講解,從而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司馬光的生平事跡。另外,教師還要使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描述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情節(jié),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司馬光的處境。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并能讓他們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順利開展師生互動。
(三)注意傳授學習方法,提高學生互動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例如,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回憶相關的知識點,并且促進學生思考,那么,要做到有效的互動,就需要教師提前告訴學生要做一些什么樣的準備,比如,課前要預習,而預習要完成哪些預習的任務,才能在課上聽課的時候,抓得住重點。所以,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反映在課上提問這一個方面,實際上反映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逐漸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huán),讓學生可以跟著老師的思路,按部就班的獲得更好的學習回報。而且互動也可以在課下展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通過課下的活動小組等方式充分地展開,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接受老師的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是學生之間思想相互碰撞的表現(xiàn)。每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理解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在知識理解方面會存在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客觀地看待學生的這些差異,并鼓勵學生開展有效的交流和互動,通過學生分組討論以及合作學習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思考和溝通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視野,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總之,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人際互動的一種特殊方式,因此,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也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很容易分散注意,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互動式教學有很多好處,可以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讓他們增強自我控制意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曉潔.漫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互動”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9(5).
[2]張朝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J].中國教師,2013(24).
[3]劉瓊徽.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