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敏
【摘 ? ?要】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詩歌教學方法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新穎高效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詩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詩歌學習習慣。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詩歌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41
小學是學生正式學習詩歌的開始,不僅關乎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還為以后的詩歌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語文詩歌教學方式,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實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詩歌學習積極性。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抓住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語文詩歌教學模式,積極推陳出新。
一、當前小學詩歌教學方法的缺陷
(一)忽視小學生的詩歌學習特點,詩歌教學缺少針對性
小學詩歌教學是針對小學生的詩歌基礎知識的積累,以最普遍、最基礎的知識點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運用恰當?shù)脑姼杞虒W方法,促進小學詩歌教學的發(fā)展是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教學不應該忽視學生的學習特點,尤其是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小學生學習詩歌主要依靠教師督促,缺少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小學生處于懵懂、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階段,此時的小學生對于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十分專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抓住小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改革教學策略。當前的小學詩歌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特殊性,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阻礙了學生的詩歌學習,是小學詩歌教學無法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忽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詩歌學習習慣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一個教學工作者都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小事的積累和糾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每個教學工作者的首要任務。當前的小學詩歌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詩歌學習習慣,一味的要求學生背誦詩歌,默寫詩歌,忽略了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詩歌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發(fā)現(xiàn)詩歌蘊含的韻律美,從而提高自身的詩歌審美能力。小學生不是詩歌的搬運工,生硬的背誦和默寫套路非常不利于學生對詩歌審美能力的提高,而且容易造成模式化教學。應試教育的弊端明顯的呈現(xiàn)出模式化、固定化的問題,導致學生思維受到限制,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導致了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一味的注重詩歌背誦默寫,只要能夠背誦完成,就不深入了解詩歌蘊含的詩意。
(三)詩歌教學方式仍然處于傳統(tǒng)的模式中
現(xiàn)代教育改革倡導推陳出新,保留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積極因素,改革消極因素,尋找適合當代學生的教學方法?,F(xiàn)代小學詩歌教學應該摒棄模式化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更應該運用新穎的、有活力的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有效學習詩歌。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小學詩歌教學模式仍然處于傳統(tǒng)階段,阻礙教學模式的革新和發(fā)展。小學生如果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會阻礙新型教學模式的推廣。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使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還處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中,這樣的教學是導致小學詩歌教學處于困境的主因之一。
二、如何實行有效的詩歌教學
(一)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詩歌教學方式
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性制定對應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小學生需要在教師的督促下學習詩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督促學生背誦和默寫詩歌,更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從新穎、有趣的角度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學習李白的詩歌,教師可以選擇新穎的角度講解李白的詩,關于李白有很多小故事,在學習李白的詩歌之前,教師可以引用小故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李白詩歌藝術特色的印象,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應該在詩歌教學過程中,將枯燥乏味的詩歌用新穎的、足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講解,致力于提高學生詩歌學習的積極性。
(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詩歌學習習慣
想要提高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效果,探索有效的詩歌教學方式,先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詩歌的時候,常常在還沒有開始學習詩歌之前,翻看詩歌注釋,根據(jù)詩歌注釋理解詩歌表達的內(nèi)容,從而局限于詩歌注釋,沒有形成學生自己獨立的認識和理解,導致學生局限于固定的詩歌解釋。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反而誤導了學生,在詩歌教學之初,教師不應該局限于這樣的教學方式,而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獨立的理解,鼓勵學生在學習新詩歌之前,先發(fā)表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言,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糾正學生錯誤的理解,鼓勵和贊美正確的詩歌理解。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經(jīng)養(yǎng)成,學生便自然而然地擁有自我的管理能力,對其今后學習發(fā)展起積極作用。
(三)打破傳統(tǒng)詩歌教學的局限,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
無論是社會生活還是教育教學,都是在運動中不斷前進的,是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舊事物滅亡的過程。語文教育教學也應該遵循這一規(guī)律,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教師提供了許多幫助,讓教師能夠借助科學技術更好地提供教學服務。傳統(tǒng)的語文詩歌教學只能依靠教師對詩歌的描述,記憶詩歌內(nèi)容,無法給學生營造現(xiàn)實的詩歌意境。當前的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應該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在引導學生學習詩歌之前,可以通過制作生動的演示文稿,播放詩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看栩栩如生的詩歌動畫,真切的體會到詩歌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詩歌蘊含的詩意美,營造氛圍濃厚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避免了紙上談兵式的教育。所以,小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簡而言之,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方法關乎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需要教師在傳統(tǒng)詩歌教學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并通過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詩歌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認真負責,不僅僅為了當前的教學任務而教,更應該為學生今后的詩歌學習考慮,將教學眼光放長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詩歌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施丹俐.淺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制定[J].新課程(小學),2015(3):37-37.
[2]白瑞芳.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才智,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