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
【摘要】本文結(jié)合實踐,分析了新課程改革以來發(fā)展的趨勢,提出課堂游戲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體現(xiàn)課堂游戲在語文教學效果的價值,從而更加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習主動性;班級凝聚力
在新課程改革影響下,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課堂質(zhì)量對語文教學是至關重要的。語文課程內(nèi)容具有廣博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并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而且“寓教于樂,寓教于玩”正是我們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因此,低年級的教學活動要是具有游戲性、體驗性的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游戲,它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一個親身體驗的參與者,眼、腦、手并用,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應用所學所掌握的知識來完成游戲任務,進而深度挖掘?qū)W生黨額各種潛能和展示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課堂游戲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聯(lián)想活躍,思維敏捷,表達欲增強,積極的游戲活動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敝纳窠?jīng)學家艾里克·簡森曾在《以大腦為主體的學習》說道:“手臂和腿部的交叉動作對左右兩側(cè)腦半球都非常有好處,因為人腦部的左半球控制身體的右半邊,而右半球控制身體的左半邊?!闭n堂游戲中的動作式教學能幫助學生把自己的能量用到正確地方,可以明顯改善腦部功能,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昂玫拈_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眾所周知,每一堂課的時間有限,在課堂的一開始,如果教師的課堂導入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這表明教師就成功了一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課堂有所期待,并自愿參加進來。這是讓學生獲得體驗的先決條件。我們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拍手歌》時在課前可以熱身“手腳交叉”游戲。抬起左腿,用右手拍打膝蓋,然后抬起右腿,用右手拍打膝蓋,重復該動作6次。教師在正式上課前二到四分鐘引導學生做這樣的簡單交叉運動游戲,也可讓個別學生來領操。游戲完之后,順理成章進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當中,在本節(jié)課文教學當中再配上拍手動作。有了課前動開手腳,打開身體的體驗,學生很快就能學會拍手節(jié)奏。這樣簡單的動作不僅可以消耗掉學生多余的能量,改進手眼配合,還能將運動和思考相結(jié)合。除了“手腳交叉”之外還有“快、慢、快”“不要讓氣球掉下來”“從頭到腳”等這些課前動作游戲。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集中起來,動起手腳,放空緊張的情緒,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
二、課堂游戲能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營造出良好、愉悅的學習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第一學段的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寫話有興趣,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這就強調(diào)了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而我們在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的學習興趣最有效的就是游戲教學。我們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四《猜字謎》中引入游戲“猜猜猜”讓一組學生拿著帶有部首偏旁的卡片,另一組學生拿著字的部件的卡片,自由組合成新字,猜一猜能組成幾組生字寶寶。學生在游戲中開動腦筋,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把“要我學”的學習態(tài)度轉(zhuǎn)變成“我要學”。教師和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真正得到樂趣,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也能幫助學生記住課程重點。
三、課堂游戲能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凝聚力強的班級會“一呼百應”,而凝聚力弱的班級則“一盤散沙”。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是“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合作”。在小學階段合作是學生進行良好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zhì)。因此,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如在教學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我們做朋友》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比比誰的氣球多”這個游戲,全班劃分為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商量決定派出三個成員代表小組參賽,在明白游戲規(guī)則后利用游戲道具(充氣管、氣球、棉線)給氣球充氣,不能用嘴吹,時間3分鐘,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給氣球充氣,多者為勝。要求各組同學要認識本組的小組成員,要挑選最能展現(xiàn)本組實力的同學參加,并利用所學知識為小組出謀劃策,討論交流參加“比比誰的氣球多”的選手怎樣合作才能成功。不參加的學生也要為他們鼓勵加油。觀察發(fā)現(xiàn),在游戲中沒有一個學生不高興的,學生在游戲當中團結(jié)一致,互相配合,并很快認識本組成員,班級凝聚力大大增加。除了像“比比誰的氣球多”外,教師還可設計“拼圖游戲”“紙張翻轉(zhuǎn)”“猜猜我是誰”等這樣增強凝聚力的課堂游戲,學生在玩游戲過程中不斷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jié)合作精神,且增加了競爭意識,樹立不甘落后的學習勁頭。
課堂游戲不需要復雜的物品和材料,但它們卻能讓每一個學生體會到參與游戲的樂趣和滿足感。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游戲難度不大,學生需要用在玩游戲的時間不會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從而使得學生快速投入學習當中。因此,教師要巧用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想象力,從而增強學生地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游戲既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興趣,又能給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而創(chuàng)設良好活躍的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可謂一舉二得。
總之,以游戲?qū)胝n堂教學,不僅能開拓學生的思維,還能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增強班級凝聚力,增強學習氛圍,使嚴肅、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課堂游戲確實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深入探究,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美]盧安·約翰遜.讓學生愛上學習的165個課堂游戲[M].中國青年出版社.
[3]李湘蓉,李晶.新探班主任工作——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M].龍門書局.
[4]吳思娜.21世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M].龍門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