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科學占據(jù)重要的位置,其課程中的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愈發(fā)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但當前,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時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開展意識不強,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對課程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fā)利用,使學生的科學運用能力得以提升。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引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科學的教學工作逐漸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對于學生而言,科學這門課程有復雜的內容,還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為了使教學效果得以提升,教師要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在教學時,與其他學科聯(lián)系在一起,對學生的視野進行開拓,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一、充分開發(fā)利用學校資源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學習,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時,對學校資源進行開發(fā)利用是無可厚非的,這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方式。學校資源包括實驗室資源,這種資源對于學生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喜歡對事物進行探究,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開發(fā)和運用實驗室資源,這可以營造探究、求知的氛圍,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實驗室中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例如,在講解第六課《固體、液體和氣體》時,可以準備石頭、面包、礦泉水、袋裝牛奶、充氣的氣球,先讓學生判斷這些物品是屬于哪一種形態(tài),然后讓學生用秤去量這些物品的質量,在測量這些物品后,教師再對其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會了解到固體、液體和氣體的不同。
二、充分開發(fā)利用家庭資源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場所,教師應當讓家長明確自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通過自身行為引導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在日?;顒又信c學生多探究科學知識,和學生共同參與到知識內容的學習中,適時制定學習計劃,并與教師及時溝通,掌握學生在校內的科學水平,利用家庭活動消除其對科學知識的畏懼情緒,讓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以提升。例如,學生在學習第二十六課《面團長大了》時,家長可以與學生一起制作饅頭,因為在家庭中,制作饅頭是媽媽經常做的事,家長要讓學生了解饅頭的制作步驟,并與學生一起去完成這些步驟,重點是讓學生知道在面團中加入酵母,面團就變大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告知孩子面團長大了,指的是面團發(fā)酵。學生與家長共同制作饅頭的過程,會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還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
三、充分開發(fā)利用戶外資源
教師在科學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戶外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去感知、接觸自然,感受到自然的文化和生態(tài)資源,這些都是珍貴的資源,教師要帶領學生采集、挖掘自然的資源,讓這些資源成為科學教學的素材。例如,教師在講解第四課《植物的花》時,可以帶領學生去大自然中觀察鮮花,如它們的形態(tài)、顏色、生長過程,對這些花的生長需求也要了解,促進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讓科學學習的效率得以提高。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鄉(xiāng)間進行采風,因為鄉(xiāng)下有更多樣的科學資源,如民風習俗、水文、植被等,讓學生對這些科學資源進行直觀地感知,也會激發(fā)他們保護科學資源的意識,如此,教學質量也會得到保障。
四、充分開發(fā)利用網絡資源
現(xiàn)階段,我國已進入到信息化時代,網絡資源日益豐富,因而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結合多媒體為學生呈現(xiàn)一幅生動的畫卷。利用多媒體將靜態(tài)文字轉變?yōu)閯討B(tài)的圖像信息,讓學生沉浸于構建的場景中,提升對科學理解的效果。教師要充分落實科學資源教學工作,結合時代背景和實際生活情況,增加生活化的內容,在保證科學內涵的基礎上,讓科學知識變得有趣,加深學生對科學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師在講解第十課《太陽和影子》時,如果只是單獨向學生進行講解,他們很難理解這節(jié)課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多媒體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中的視頻、動畫將不同光照下的物體影子展現(xiàn)出來。隨著太陽由東向西移動,影子逐漸由長變短,由淡變清晰。在中午,影子往往在物體的正下方,并且最為清晰。午后,太陽繼續(xù)向西移動,影子漸漸變長,并且越來越模糊。在該動畫展示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被持續(xù)吸引,課堂氛圍也較為愉快,整體學習熱情與質量能夠得到大幅提高,對于這一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另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遇到難題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在網絡上查找相關的資料,以此更好地利用網絡這一資源。
結束語:
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是必要的,這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突破了原有的教學局限,增強了科學學習趣味性,提升了科學的教學質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發(fā)和利用資源時,要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考慮在內,以激發(fā)興趣為主要方向,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學習中,幫助他們形成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以此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敏嫻.農村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92-193.
[2]劉洪振.分析小學科學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學周刊,2019(23):80.
[3]陳東賢.小學科學校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