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煜
◆摘? 要: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論”是用于論述和解釋禮貌現(xiàn)象的一個頗具影響力的理論。但B&L的理論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礎(chǔ)上的面子保全論,所以運用到中國外語課堂上卻不少置疑。面子理論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著不同的側(cè)重點,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本文探討在中國英語課堂上存在一些威脅面子的行為,教師努力采取面子禮貌策略降低面子威脅,這些策略的使用會更有效地促進言語交際。
◆關(guān)鍵詞:面子理論;面子策略;大學英語課堂
一、面子理論闡釋
Brown和Levinson將"面子"定義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Brown& Levinson,1987:61)。通過與他人的交際,這種形象可以被損害,保持或增強。
他們認為每個交際參與者都具有兩種面子:積極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極面子(negative face)。積極面子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欣賞和尊敬;消極面子是指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阻礙,有自己選擇行動的自由。(Brown & Levinson,1987:62)Brown &Levinson認為在會話過程中談話雙方的兩種面子都會受到侵襲,即說話人和聽話人同時面臨著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威脅。
絕大多數(shù)言語行為都是威脅面子的行為(Face Threatening Acts,F(xiàn)TA)(Brown &Levinson,1987:24),不是說話人的面子受到威脅,就是聽話人的面子受到威脅,甚至第三方。而禮貌的會話功能就在于保護面子,降低面子威脅行為的威脅程度。威脅面子的言語行為大致可分為四大類:①威脅聽話人消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向聽話人命令、請求、勸告、威脅、警告;②威脅聽話人積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不同意聽話人的見解,向聽話人給予批評、蔑視、抱怨、譴責、指控、侮辱,對聽話人的積極面子持否定態(tài)度;③威脅說話人消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向聽話人表達謝意、接受批評,對聽話人過時的反應作出違心的許諾或提供非情愿的幫助;④威脅說話人積極面子的言語行為:說話人的道歉、接受批 評或恭維,懺悔、承認有罪或有錯;等等。在交際中,一方面,說話者必須要關(guān)注對方,或向?qū)Ψ浇o予關(guān)注;另一方面,說話者要維護一定的獨立性,同時對對方的獨立需求也表示尊重。面子的矛盾性就表現(xiàn)在,如果給予對方過多的關(guān)注或參與,勢必會威脅到自己的權(quán)利和獨立性;但是,當說話人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和獨立時,可能會侵犯對方的 權(quán)利和獨立,同時又會降低對對方的關(guān)注。
二、課堂威脅面子行為分析
在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中國大學課堂中,是否存在面子威脅行為,如果有,教師是否采用一定的面子策略降低面子威脅行為,并對采用某種策略的原因作一些歸納分析。
首先,祈使句。
我們看一個句子“Lily,you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這種指名道姓的指令方式,增加了強加程度,使學生的負面面子受損。這種指令使用稍有不慎或使用過多,就有可能導致學生的負面反應,教師失去對課堂的有效組織。很多教師習慣為了使這個祈使句不太有命令的口氣,往往會在后面加上“please”來緩和負面面子的影響。在一些西方國家,課堂上教師一般會采用“Would you please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或者“who would like to read for us?”這樣兩類句型。這兩個句子里,用了would you like..這樣的表達,體現(xiàn)教師征求學生的意愿,并且“us”拉近了師生距離,學生和教師站在同一平面上了。這樣把采取某項行動的自由留給了學生,維護了學生的負面面子;與此同時也滿足了一部分學生積極參與、希望展示自己能力的愿望。這種開放式指令增加了這部分學生的自我形象被欣賞和贊許的概率,因此滿足了正面面子。
第二種,話語打斷。
例如:S: this story is talking about ….where they lived…
T: sorry to interrupt, but is he still in that village?.
S: Yes, sure.
T: OK, go ahead!
大學英語課堂中有打斷學生話語現(xiàn)象,而且打斷的目的不是教師不耐煩,或想終止學生的話語。更多的現(xiàn)象是教師對學生的話語進一步進行闡釋,或教師需要作一些理解核實,或者在學生話語出現(xiàn)問題時給予及時的提醒或者幫助。這樣不但增加了說話者的信心,還增加了更多學生參與話語共建的可能性。教師在必要時可以利用能夠自由說話的特權(quán),選擇時機調(diào)整語境,改變話語方向,以便給更多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在一般情況下打斷人說話是不禮貌的,有損面子,但教師偶爾適時地打斷不僅不會威脅學生面子,反而給學生暗示,教師在認真地傾聽他們的話語,并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興趣,這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滿足了學生的正面面子。
第三種,幽默話語。
例如:有個學生Jim經(jīng)常遲到,恰好有天按時到了。
T: Shall we begin our class? Jim is already here!
原本教師是批評Jim 經(jīng)常遲到,但顧及學生感受,在課程開始用了一個詼諧笑話,活躍課堂氣氛,也讓Jim明白不要遲到這個道理,一舉兩得。根據(jù)Krashen的情感過濾假說中說道學習者的情感過濾因素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它包括了學習者的學習目的、學習動機、自信心、焦慮感等。如果學生覺得教師高高在上,很難接近,這必然會導致學生的“情感過濾”加強,不利于語言習得。因此在以“情感教學”為特點的外語教學課堂上,為了使“情感過濾”降低,使語言學習者能夠順暢地進入語言習得機制,最終達到習得語言的目的。因此使用幽默話語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是很多教師較普遍使用的策略。
三、影響面子策略因素
課堂中的面子威脅行為和相應的面子策略普遍存在,但卻是相對的,在不同的語境中是可以被調(diào)整。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面子策略受大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影響,更與師生人際關(guān)系、學習者個性特點這兩個因素密切相關(guān)。
1.學習者個性。大學英語課的開設(shè)國在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英語對學生而言是外語;缺少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習動機各異;此外,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學習主體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從小處于家庭核心
使他們形成了獨立、自我的個性,有獨立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他們一方面被家長過度保護,心理依賴性強,另一方面,又極度希望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自尊心極強,也因此更要“面子”,這些特點給師生中的面子威脅行為增加了強度。教師只有采取相應的禮貌策略才能有效減緩面子威脅行為。大學英語教師更多地通過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引起學生共鳴、鼓勵參與創(chuàng)新等策略的應用拉近師生距離、降低相對權(quán)力、減少強加程度、為學生自我形象的有效建立創(chuàng)造良好的寬松的條件。同時,教師在采用禮貌策略時要把握好度,促進青年學生心理發(fā)展。
2.師生關(guān)系。韓芹在《情感和英語教學》一書中提出了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必須具備三個要素:真誠、接受、和移情性理解。師生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信任、相互接受、相互理解。但是,現(xiàn)實的教育過程中,師生關(guān)系并不是單一的,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學生的年齡、個性等學習者個體差異,以及所學課程內(nèi)容等都有可能導致師生關(guān)系失調(diào),表現(xiàn)為教師的要求不被學生接受,師生情感對立、矛盾尖銳、沖突激化。如何才能有效地使師生人際關(guān)系從現(xiàn)實狀況轉(zhuǎn)化為理想狀況呢?對于當代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學生觀,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發(fā)展需要,多做換位思考,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師生在交往時彼此坦誠相待,注意發(fā)現(xiàn)、贊揚、欣賞學生的優(yōu)點,包容學生的缺點,但需要提醒與批評時,多注意使用禮貌策略。
大學英語課堂中,面子威脅行為也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數(shù)教師也采取一定的策略減少這種威脅度,這種策略與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策略是一致。但是,由于課堂對象的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樣。為了更好的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維護師生人際關(guān)系,中國英語課堂的大學教師應根據(jù)學習者個性較好地采用面子策略來減少面子的威脅。筆者相信教師多了解課堂潛在的面子威脅行為,采用得體的面子策略,對于創(chuàng)造良好寬松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Brown P,Levinson 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Brown P,Levinson 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A].Questions and Politeness: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Cambridge:CUP,1978.
[3]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Longman,1985.
[4]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芻議[J].外語界,2006(04):21-29.
[5]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韓芹.情感與英語教學[J].大學英語(學術(shù)版),2006(0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