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凱月
【摘 ?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論是教育工作者,學習者還是家長都對教育教學是否公平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筆者在本文中將對教育公平中的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公平對學生學習的產生影響的基本情況,表現(xiàn)和原因進行多角度的分析,重點分析了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產生影響的原因。
【關鍵詞】教育公平;教師教學;平等對待
引言
教育公平不僅要關注公平分配外在物質資源的問題,而且更加應該關注分配學校內部非物質資源①的問題。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是課堂內部的主要非物質資源分配者,對于非物質資源的分配公平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學生角度
1.1個體發(fā)展的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主體,且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之一,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因素,從時間發(fā)展來看,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都有著不同的感情發(fā)展需求;從學生性別來看,男學生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從學生個體發(fā)展水平來看,好成績、中等成績、落后成績的學生對教師教學公平的需求也會不同。而處于青少年期的學生是屬于敏感時期,對于周圍所有的教學要素有著特別的敏感性,尤其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關懷、關注對學生個性、社交、心理成長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教師盡可能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而這里的學生主要是指以學習成績?yōu)闃藴实闹懈叩人降膶W生,對于學習成績偏下的學生最多的給予關注而不是關懷,根據(jù)馬斯洛需求層次來看,每個人的都有著不同需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給予不同人的不同關懷或關注是不現(xiàn)實的,至少在現(xiàn)階段的班級授課制的狀態(tài)下。
1.2主觀能動性的差異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同的,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較高,對于教師提問更為主動,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反饋信息多且準確,而成績較落后的學生由于在自信心等方面的缺乏,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動性較低,給教師教學成果的反饋較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學生會得到更多的關注,而學習主觀能動性較差或者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往往會被教師忽略,從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一些學生受到不公平待遇。
2.教師角度
2.1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
教師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體,在古代教學中,教師是“主宰”;在近代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是“主體”之一,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在不停的變化,但其主要地位始終-沒有改變,即使在現(xiàn)在網(wǎng)絡科技發(fā)達的年代,教師主導和學生主動的角色開始扁平化,網(wǎng)絡教育也沒有改變教師作為教育者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仍然處于“主動”地位。所以在教師的傳統(tǒng)教育價值觀中,學生應該“服從”教師,對于課堂上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和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同時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指標,因而成績較好的學生會擁有更多的“特權”,如課程任務會根據(jù)好成績的學生進行安排,課堂關懷更多的給予好成績的學生,在以成績和升學率為主的傳統(tǒng)教育價值下,課堂教育教學不公平現(xiàn)象更加顯現(xiàn)。
2.2教育公平理念觀
教師在進入教師行業(yè)之前,教育公平理念較強,給予落后生更多的關懷,優(yōu)等生更多的鼓勵,中等生更多的關注,然而在進入教育行業(yè),教育公平理念卻在不斷的淡化。學生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給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資源分配,課堂任務分配及課堂關懷給予給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在教育公平理念薄弱的條件下是難以實現(xiàn)的。對于教育公平理念觀,課堂教學的公平問題并未得到大部分教師的重視,認為所謂的教育公平就是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在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因材施教”理念貫徹到教育公平的實踐教學中。因此,對于教育公平理念觀在教師行業(yè)存在這兩個問題,一是教育公平理念在教師行業(yè)中并沒有得到一定的重視,二是在貫徹教育公平理念的過程中,如何將教學效果提升到最佳狀態(tài)。
2.3學科專業(yè)知識觀
教師進行學科教學,對于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有一定的見解,并且對每一個知識點有著全方位的理解。在班級授課制中,一個班級有幾十名學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是相同的,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對于不同的同學的不同評價,需要專業(yè)知識的全面性,如果其中一名同學的解題方式教師沒有考慮到,那么所做出的評價也會模棱兩可,對于學生解題思路的創(chuàng)新性就會有所壓制。因教師學科專業(yè)知識不全面,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壓抑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備課全面,具備較強的學科專業(yè)知識,解題邏輯清晰,對于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公平,課堂關注平等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3.社會角度
3.1家庭因素
學生的家庭背景是影響教師課堂教學公平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社會是一巨大的關系網(wǎng),而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免受到學生家庭的影響。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則會選擇向教師送禮或者請客等方式與教師進行溝通。首先,學生家庭背景等級對于學生在教學中是否的得到公平待遇有著重要關系,高干子女,教師子女,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的學生通常會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其次,家庭背景較好的學生會選擇具有更好的學習資源的學校,對于學生發(fā)展起著催化劑的作用,也從側面反映出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是造成教學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3.2學校因素
首先,在現(xiàn)階段的學校中,主要倡導精英教學,傳統(tǒng)教學理念是造成教師課堂教學不公平的主觀因素,精英教學使學校的注意力都放在優(yōu)等生上面,無論是微觀上的教師關懷還是中觀的獎學金評定都是以優(yōu)等生為中心,這時就會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在精英教學中,優(yōu)等生備受教師關懷,中等生會被教師忽略,而學困生②則會被教師“關注”,成為學校和教師的“棄兒”。這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不公平現(xiàn)象成為一種常態(tài),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現(xiàn)象。其次,課堂教學公平監(jiān)測與評價機制的缺失。學校對于教師課堂教學公平的監(jiān)測機制并不完善,教師教學公平并未得到相應程度的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對學生的評價帶有主觀因素,且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教學機制也是造成教師教學不公平的重要外部因素。
4.結語
在課堂教學中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因素有很多,如學習成績,儀表和性格,家庭背景和擔任班委等,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例如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擔任班委,在這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能力強,擔任班委的學生辦事能力強,都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從而得到教師的青睞,而學習能力和辦事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被忽略掉,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使學生的個性和社會關系得不到充分發(fā)展。
注釋
①非物質資源:指那些非物質性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人文資源(如思想觀念、理論知識、科學技術、宗教信仰、文化傳統(tǒng)、道德倫理等)。
②學困生: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學生,他們喜歡自由、有時懶惰貪玩、孤芳自賞、甚至狂傲不羈。其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yè)應付。
參考文獻
[1]魏敏,張偉平.當前課堂教學公平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科學壇,2016(17):25-27.
[2]楊東平.對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認識和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08):5-8.
[3]邵曉楓.中國師生關系觀變遷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8(0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