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言琛
摘要:簡言之,“教是為了不教”??梢姡平陶?,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機誘導”,也就是說好教師不在于“使學生學會”而在于“讓學生會學”。改變課堂教學滿堂灌的舊教學模式,尋找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新教學模式,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是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一場攻堅戰(zhàn),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化學教學 ?素質教育 ?自主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比~圣陶先生也說過:“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復需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索,自求解決。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簡言之,“教是為了不教”??梢?,善教者,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機誘導”,也就是說好教師不在于“使學生學會”而在于“讓學生會學”。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師生之間以飽滿的情緒進行交流,使學生饒有興趣、愉快地學習,自覺主動地習得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教師的教態(tài)親切自然,莊重而不矯飾,謙和而不傲慢,積極營造親切、融洽的課堂氣氛,努力使得學生的心態(tài)輕松愉快,思維活躍敏捷,這種師生互尊,情感共鳴,必將推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嚴格控制教學的每一個程序,將給予學生自由支配的學習空間看成是一種“施舍”,甚至是一種浪費,這是造成學生被動學習、不會學習的主要原因。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1)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茖W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積極開展科學探究,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科學探究,可以使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fā)展探究能力。學習化學最好的方法是根據所具備的知識,不斷地去探究,從而發(fā)現了解新知識。教師的工作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發(fā)現。因此,自主學習應集中地體現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應讓學生廣泛參與,充分地探究與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始終參與認識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論。
(2)設計開放習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空間。以往,封閉式題型被教師們奉為法寶,大量的、重復性的試題雖然提高了學生解題的正確率,但是卻使學生的思想僵化。而題型的適度開放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又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廣闊的空間。例如在學完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后,我安排了這樣一道題:“H2和O2混后氣體20克,在一定條件下完全反應,生成了18克水,問混合氣體中H2和O2各是多少?”這樣設計的習題具有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①由于題型的開放,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技巧。②由于設計的問題是學生感興趣的,同時也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的,學生可獲得各種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③尋求答案的過程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觀察、交談、提問分析和課堂練習等隨時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的方法,從而激活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信心。
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以往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清楚要教什么、為什么教和怎樣教,而學生卻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樣學,學生的學習缺少方向、動力和方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難以發(fā)揮的,因此必須改革老師的教學習慣,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傳統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法,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很小,學生接受知識是被動的、消極的。在新課標下,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要相信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特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和自學的機會。保羅朗格朗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苯處煈喂虡淞ⅰ敖淌菫榱瞬唤獭钡挠^點,倡導學生獨立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變成自主的行為。而作為老師,應使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怎樣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計劃、自我指導、自我強化。
(2)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瘜W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基礎和保證。傳統的演示實驗,總是教師做、學生看,但往往是教師講十遍,不如學生自己動手做一遍。所以,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學中,教師講完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裝置、操作步驟、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項后,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分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各收集一瓶氧氣,然后讓學生對他們實驗的成功點和不足之處進行討論,教師只對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進行集中點撥。這樣既訓練了學生動手操作技能,又能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而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從別人的意見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及時彌補。因此,教學中要倡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上《二氧化碳的制取》這一課題時,我采取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每四個同學為一組,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進行全面的探討,從所給的化學儀器中選擇出適當的儀器組裝出一套最佳的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并探討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然后每組派代表上臺闡述本組探討的結果,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教師肯定最佳結果。這樣的小組學習,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給了學生平等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利于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學習的體驗。
總之,學生的知識不是“灌”的,是通過思考“悟”的,是通過活動“生產”的。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絕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新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自主學習的大力推行會讓學生“吃”到一份“讀書好+心情好”的能力營養(yǎng)大餐,并將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