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重點,并貫穿于每一個人學習過程的始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很大的作用。作文學習作為對學生語文知識掌握程度考驗性最強的部分,與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1-0157-02
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和大學作文,不同階段的作文對于寫作要求也不盡相同。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的詞匯儲備量有限,對于寫作手法也沒有太系統(tǒng)的學習,所以對于字數(shù)的要求較少、對于文章的評判標準也較低,而且大多以命題或半命題為主。為了在日后的寫作學習中,小學生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寫作教育,加強寫作訓練,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不斷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
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經(jīng)歷的事情并不多,對于事物的認知過于簡單,思想情感也特別單純。因此在寫作過程中,當面對完全陌生的題目時就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他們筆下的故事可能會非常直白,缺乏情感,對讀者沒有吸引力。而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會從一些優(yōu)秀文章中摘取一些段落讓學生背誦并應用到自己的文章當中。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會造成許多問題,如學生的文章千篇一律、寫作缺乏個人情感、文章缺乏感染力。對此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作情感的培養(yǎng),努力尋找與學生的共同話題,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通過不斷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以《我開心地笑了》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用該題目進行創(chuàng)作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最開心的事情,回想一下這件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與結果,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一事件進行加工,最終形成一篇文章。因為這件事情是學生自己經(jīng)歷過的,所以很容易在表達時將當時的情感代入課堂中,學生所描寫的文章也會非常生動。
二、豐富寫作課程內(nèi)容
文章內(nèi)容單調(diào)、語言枯燥是小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很大一個問題。由于小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探索才剛剛起步,腦海中的知識儲備量過低,因此能用來寫作的元素有限,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寫作水平的發(fā)展。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寫作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文章框架,然后所有的學生再往寫作框架中填補自己的內(nèi)容。雖然文章的內(nèi)容與情節(jié)會存在一定偏差,但是由于有相同的主題與相同的寫作手法,甚至相同的文章結構,這就導致了所有學生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學生個人特色。而且由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缺乏,文章的內(nèi)容或許也會單調(diào)。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一定要盡可能在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給學生補充課外素材?,F(xiàn)如今智能化教學的普及范圍已經(jīng)越來越廣,電子白板幾乎已經(jīng)成為每個學校必備的教學設備,教師必須好好利用科技提供的教學便利,通過圖片、故事、音樂、視頻等材料給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豐富教學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教學貼近生活實際
藝術來源于生活,寫作素材與靈感也來源于生活。然而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經(jīng)常會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對于作業(yè)內(nèi)容沒有清晰的印象,僅僅依靠想象很難形成完整的文章。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效率,還喜歡布置隨堂作業(yè),學生缺乏足夠的思考空間,也就很難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這種教學方式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重視生活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影響作用,在考慮到學生對于事物的接受范圍的情況下盡量讓教學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積累許多寫作素材,這些素材足夠支撐小學生完成一篇幾百字的文章。教師要在課堂中多多運用學生熟悉的、經(jīng)??梢越佑|到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向學生講解《我最喜歡的人》的時候,將這個范圍縮小到了學生的家庭中,給學生預留了5分鐘時間,讓學生思考家里面最喜歡的人是誰,為什么會喜歡這個人,這個人對你的好都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生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爺爺奶奶,喜歡的原因也特別多。我再引導學生將這些原因總結應用到文章中,最后檢查作業(yè)時就發(fā)現(xiàn)學生的文章各具特色且充滿真情實感。
四、鍛煉學生的仿寫能力
教師在進行語文寫作教學時不妨先從仿寫入手。首先帶領學生閱讀仿寫范例,熟悉范例中應用到的寫作方法,通過對優(yōu)秀片段的模仿掌握描寫手法的正確運用方式,然后進行不斷的描寫模仿,直到可以熟練地將這種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教師還要針對各類文章的寫作特色給學生尋找不同的仿寫素材并開展專項仿寫訓練。對于學生的主體差異,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寫作短板設置不同的仿寫任務,以求每個學生的寫作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高。我在講解寫作課程時一直注重對學生描寫手法的訓練。在講解擬人的手法時為學生提供的仿寫片段摘取于《小蝌蚪找媽媽》;在講解比喻的手法時為學生提供的仿寫片段摘取于《黃山奇石>等。因為每個學生擅長的文體都不同,所以我在每周結束后都會對這一周的寫作課程做出總結,然后找出存在問題最多的文體類型,開展針對性的訓練。
五、結語
綜上,在小學寫作課程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寫作訓練的要點,通過各種訓練方式加強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小學生的文章質(zhì)量,為學生日后的寫作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樹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訓練要點研究[J].學周刊,2019(12).
作者簡介:景麗花(1975. 11-),女,漢族,甘肅省玉門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習作教學。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