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逐步發(fā)展,當代青少年步入社會的時間其實是越來越早的,青少年群體,尤其是大學生需要面對的人際交往情況通常來說會比較復雜。無論是在校期間或者是求職期間,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會促使部分心里脆弱的大學生不停地身處迷茫的境地,而如何脫離這種困境是我們要面臨的課題。
【關鍵詞】心理問題 ?大學生 ?自我定位
引言:通常在研究心理問題時,會把青少年群體乃至大學生群體單獨作為考慮和研究對象。因為其所處的環(huán)境通常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比如面對突然的角色轉換能不能順利適應,新的學習任務能不能快速接受,戀愛問題怎么處理,理想和現(xiàn)實的沖突怎么平衡,人際關系怎么處理,未來的職業(yè)如何規(guī)劃等等。怎樣使學生群體避免或消除因為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各種復雜的問題,保證身心處在健康的狀態(tài)下,積極地面對新生活,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fā)生,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成為我們今天的重要任務。
其實青少年群體(大學生群體)作為國家的關鍵力量,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僅和他們自身相關,更加與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和民族的發(fā)展息息相關。曾有關于當代人主要素質(zhì)的調(diào)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zhì)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zhì)。具體表現(xiàn)為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差、適應力和自理能力差,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難以樹立自信心,依賴性強等。近幾年來,青少年(大學生)輕生的例子屢見不鮮,有的人因為社交時遇到挫折而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心理,自信心全部喪失;有的人因為考試一時失利接受不了現(xiàn)狀而喪失對未來的期待;也有的人因為經(jīng)受不住身邊的誘惑整日癡迷虛擬世界,幾乎與現(xiàn)實世界零交流……大量的調(diào)查都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xiàn)有很多,例如: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jīng)衰弱等。
其所面對的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如何定規(guī)劃,定未來(此中并不是講確定未來,而是作出大致的方向),通俗來講,就是想好接下來自己如何適應學校,如何保持自己的正確軌跡。但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存在著諸多困惑。
(1)所處大學學習環(huán)境與高中及以往學校環(huán)境不同造成的心理落差。以上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為什么大學這么松,高中被上課、刷題充滿的那種緊張感蕩然無存,感覺到時間會這么快的流逝,但自己確確實實沒有完成關于學習的任何事情,一種緊張與一種消閑互相抵觸。就以上困惑,既出于對大學生活的理解不夠深入,也出于對“充實”定義的混淆。
(2)對未來的過度擔憂??吹絼e的同學與自己不同—衣食上的好壞差異,交流時的靈活程度,為人處事時的態(tài)度等等。有差異必然就有比較,正是看待差異的態(tài)度,造成同學們的過度擔憂。他這么(努力,刻苦,有錢,帥,能言善道),都還在不斷前進,那我未來怎么能超越他或者說比得過他呢?于此,便產(chǎn)生了心理憂慮。這正是由于同學們沒有理性看待生活差異,沒有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能力,未來可期,切不可把期望變成失望。
(3)生活環(huán)境(日常作息,同學面貌,宿舍環(huán)境、氛圍等)突變的暫時困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大學生活,有的人來自封閉式高中,有的人來自公立學校;有的人對待大學的期望很高,而有的人對此無所要求;有的人從小未離家,有的人從小獨立上學;有的人偏內(nèi)向,而卻處在活潑的宿舍氛圍中。
種種的情況,使得同學們從一個自己已經(jīng)適應的舒適圈兒,跳到另一個陌生圈兒,這就導致同學們應激性反應,表現(xiàn)出煩躁,憂郁。
大學生心理特點是多種多樣的,正處于一個心理轉變的時期,從稚嫩到成熟,這中間,難免會有一些人變得脆弱,變得易感,人生的岔路都會走,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在于引導。
就我所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大學入學時,很多人都無法及時調(diào)整狀態(tài),同時,有一部分人出現(xiàn)了安逸、虛度的苗頭。這種現(xiàn)象必須扼殺在搖籃里,早期的觀念如果就是這樣子的話,會給我們未來帶來許多麻煩,到時候即使想努力,也心有力而力不足。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了以后可能會存在的問題,要點如下:
(1)學習時間分配不均勻,放松力度不會把控。大學的自主性與自律性給予了學生諸多便捷,但也給自律性差的同學埋下了隱患。大一每天最多8個小時的課,所以就會有一大部分自主時間給予同學,很多人不知道方向是什么,將這段時間用來上網(wǎng),消閑,游玩,無形之中,將知識淡忘許多。
(2)情感把控不得當。有聽過家長的一句話:去了大學再搞對象。這句話點醒了大一懵懂的心,各個摩拳擦掌。初入感情中,存在著許多細微問題,有的同學對待感情太過重視,為了愛而舍棄學業(yè),有的同學專心致志,用搞對象將自己的生活全部填滿,有的同學不斷付出,但沒有意識到感情是雙方的事兒,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一定要意識當前的重要任務。
(3)社會層面接觸缺乏。很多學生存在死讀書的現(xiàn)象,靠著死記硬背來到交大的校園,沒有自己探索或者說是經(jīng)歷過社會的人,這難免會造成學生判斷能力極度匱乏,我們現(xiàn)在就是要將死讀書轉變成會讀書,讀活書,并且要增加學生接觸社會時的抵抗能力,使他們能辨別社會上的各種情況,期待多方面發(fā)展,而不是取其糟粕,成為書呆子。
而且,今年我們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新冠疫情當前,如何在這個特殊時期調(diào)整好心理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其實即便宅在家,我們依然可以找到調(diào)整情緒的辦法,也依然可以讓居家生活過得快樂而有意義。比如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小物件;比如每天10分鐘的時間靜心冥想;比如每天運動30分鐘;比如和家人一起包餃子……把注意力集中于當下正在做的事,也是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好方法。同時,也請大家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有研究表明當我們過多沉溺于內(nèi)容時,會在停下來時感到更加無聊和沮喪,而忘記了生活本來的樣子。
參考文獻:
[1]宋志強.殘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 中央民族出版社, 2009.
[2]鄭雪.人格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387-398.
[3]胡啟先.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其對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李雯 (2000-)遼寧省丹東市人,就讀于大連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