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將立德樹人滲透到初中化學教學中,突出教學課堂的育人性,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觀念,運用有效的方法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目前,初中化學教學處于深入改革階段,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從自主學習、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在立德樹人下構建初中化學生本課堂,強化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素質教育對初中化學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化學;生本課堂
以生為本是新課改的重要思想,需要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初中化學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問題,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綜合能力。但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只關注到了學生化學知識的積累,沒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導致初中化學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化學素養(yǎng)不高?;诹⒌聵淙说某踔谢瘜W生本課堂能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化學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一、 立德樹人與生本課堂
立德樹人是指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關注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多次強調:教師應把立德樹人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圍繞立德樹人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要做到以德育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政治思想、文化素養(yǎng)等。新課改指出初中化學要體現(xiàn)出人文特點,利用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诹⒌聵淙说某踔谢瘜W教學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念,使學生了解到化學在生活中的正確運用,培養(yǎng)學生綠色化學的道德意識。
生本課堂是指課堂上的任何活動都以學生為主,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生本課堂的構建能突出學生的價值,有利于創(chuàng)造意識和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體驗。構建生本課堂就是以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主開展初中化學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和探究,不僅在課堂上傳授化學知識,還要發(fā)散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認識到生本課堂的構建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學中自由實踐、探索。初中化學生本課堂的構建能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激發(fā)出學生的化學興趣,使學生主動動手獲得化學知識,加強學生對自我的肯定,有利于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
二、 初中化學生本課堂存在的問題
首先,初中化學教師存在思想保守的問題。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行為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目前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存在陳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也不愿改變單一、機械的教學方法,很難滿足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學習需求。在新課改背景下,如果教師一直占據課堂主體地位,采用灌輸?shù)姆绞浇淌诨瘜W知識,會降低師生間的互動效果,不利于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激發(fā)學生化學興趣。部分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依舊運用原有的經驗教學,只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沒有讓學生了解到知識的來源和運用,這會導致學生無法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不懂得將化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面對中考壓力,教師會用題海戰(zhàn)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阻礙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教師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改變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但部分教師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僅不利于學生化學興趣的激發(fā),還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部分教師的評價不合理,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需要用正面積極全面的教學評價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效果。但部分教師的教學評價死板單一,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而且只是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依據,沒有考慮到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三、 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化學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主體地位
立德樹人與生本理念同樣都提出了要尊重學生,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才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意識。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雖然對化學充滿了興趣,但無法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因此,教師必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作用,才能在化學教學中投入充分的熱情。情境教學不僅能順利導入課程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化學興趣,啟發(fā)學生的化學思維,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如講述化學史、演示化學實驗、探索活動等,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實踐創(chuàng)新中理解化學知識,形成綠色化學的意識。例如在《金剛石、石墨和C60》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海峽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視頻,為學生介紹《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用墨汁繪制而成的,描繪了富川江兩岸初秋景色,是中國水墨山水畫的扛鼎之作,再提問學生墨汁主要成分是什么,為什么用墨汁繪制國畫時隔600年還依舊墨跡濃黑、不褪色,以此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出與碳有關的知識,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標。接著可以展示金剛石、石墨、C60的圖片,讓學生思考這幾種物質的組成元素相同嗎,如果相同的話為什么它們的物理性質差別如此之大,這樣學生能根據課文內容分析金剛石、石墨和C60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同時,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運用趣味、幽默的語言,這樣才能活躍學生思維,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
(二)重視思維啟發(fā),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想要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構建初中化學生本課堂,教師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學習能力。生本課堂要求教師遵循民主、科學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課堂主人翁的意識,使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放松情緒、主動探究。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結合學生學情構建動態(tài)教學課堂,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探索和研究,擺脫傳統(tǒng)封閉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金屬材料》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生活中金屬制品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些制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還知道哪些金屬,見過哪些金屬制品。再展示出銅、鐵的實物,鼓勵學生思考這些金屬的物理性質。先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形,接著輪流感受它們的重量,判斷它們密度的大小,試一試它們是否能被彎曲、折斷,感受它們的硬度,再用電池、小燈泡試一試它們是否導電、如果導電,燈泡的亮度是否相同,之后再用火烤一烤,測試它們是否傳熱,讓學生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寫在表格中,根據不同的現(xiàn)象判斷它們的性質及用途,以此來啟發(fā)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
(三)組內交流討論,增強合作意識
小組合作是生本課堂主要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有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自由分配任務,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問答方式,這樣鍛煉學生的自我協(xié)調和合作學習能力。而且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需要共同幫助、分享,逐漸對化學形成深刻的理解,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恰當使用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員的幫助下明確初中化學教學目標,在合作中發(fā)揮每位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和質疑,形成良好的化學綜合能力。以《原子的結構》教學為例,原子是一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微觀粒子,對于學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需要借助合作學習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使他們主動理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原子是什么,它的外形是什么樣的,引發(fā)學生對原子的猜想。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驗證自己的猜想,說說原子是由什么組成的,原子核是由什么構成的,質子、中子、電子的電性和電量是怎樣的,播放教學動畫為學生解釋問題,使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基礎內容。接著在組織小組合作,讓學生討論不同種類的原子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同一原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在數(shù)量上有什么關系,所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嗎,如何計算原子的質量,什么是原子的相對質量,再提出這一系列問題后先讓學生結合自己對原子的理解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享意識,促進初中化學生本課堂的構建。
(四)巧妙設計實驗,鼓勵學生探究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只是記憶知識的過程,而是發(fā)現(xiàn)、探索和運用的過程。基于立德樹人的初中化學生本課堂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相比改變了單一講解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化學,形成化學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當正確運用實驗教學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引導學生合理設計、實施化學實驗,在預設、尋找問題答案中經歷知識探索過程,以此來轉換師生在課堂上的角色,由教師擔任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擔任課堂主體。例如在《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事先準備好燒杯、滴管、pH試紙、氫氧化鈉溶液、酚酞溶液、稀鹽酸、稀硫酸、肥皂水、牛奶等實驗需要的材料,先讓學生回顧酸與堿的化學性質,再猜想酸與堿之間是否會發(fā)生化學反應,利用多媒體播放化學實驗,提問學生實驗中玻璃片上的物質是氫氧化鈉嗎,為什么,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xiàn)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再組織學生合作進行化學實驗,制定出實驗方案、步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酸與堿的中和反應。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在化學課堂中的參與度,也鍛煉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有利于學生對化學整體能力的發(fā)展。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代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既要承擔知識傳播的責任,也要承擔德育教育的責任,在立德樹人下構建初中化學生本課堂,在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營造出寬松、自由開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思維、探索、合作等多種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教學課堂,利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合作學習、實驗探索中提高學生化學思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初中化學生本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晏榮.基于初中化學“生本課堂”構建下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J].內蒙古教育,2019(35):98-99.
[2]李德虎.教書先教人,育才先育德:談初中化學德育的滲透[J].亞太教育,2019(6):56.
[3]孫悅.初中化學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4]徐宇婧.探究初中化學“生本課堂”構建下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13.
作者簡介:
喻銀,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長沙市雅禮雨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