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永遠是重中之重的教學任務之一。如何在教學中貫穿“讀”與“寫”是每位語文教師不可輕視的問題。通過參與課題實驗,筆者找準課內(nèi)外閱讀的接觸點,依托文本,點撥寫作方法,搭起讀寫橋梁,讓學生在愛讀、想寫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寫作;方法;點撥
溫儒敏教授認為:“語文學習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就要從本質(zhì)上引導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晌覀兂3牭胶⒆觽儧]有信心的話語:“整天就是學?!依?,兩點一線,沒有題材,怎么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參加了南平市課題《“隨課微寫”小學習作教學的新路徑探究》,嘗試用文本做引線,點撥學生拓展閱讀,開發(fā)寫作資源,搭建學生讀與寫的橋梁,點燃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火花。
一、?憑借經(jīng)典文,點燃閱讀火花
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閱讀能力!筆者嘗試以課堂教學為契機,尋找文本與課外閱讀的接觸點,試圖打開學生從課內(nèi)文本閱讀通向課外閱讀的通道,點燃閱讀的火花。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物描寫一組》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先和學生一起閱讀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然后舉辦一個推薦閱讀環(huán)節(jié):全班分8個閱讀小組匯報《俗世奇人》中你們最喜歡的人物,再說說為什么喜歡?喜歡他們的什么地方?學生們匯報的熱情高漲,一個個說得津津有味。有的被作者筆下的人物身上閃耀出人性的光輝所感動;有的被文章中的描寫方法所吸引;還有的被作者的語言風格所折服。說完之后,再一起來品味語言的魅力。于是,在打開書本學課文時,學生仿佛個個都是語言鑒賞家!有的同學說老師啊,我喜歡徐光耀的《摔跤》里的小嘎子;有的說老師我喜歡老舍的《他是一棵挺脫的樹》;還有的說我喜歡吳敬梓的。在學生說得情緒高漲時,筆者抓住這個契機,進而引導:你為什么喜歡這些人物?喜歡這些人物的什么特點?這么一點,學生的表達再次掀起高潮:有的說《摔跤》中的小嘎子與小胖墩的語言、動作描寫非常有意思;有的說《兩莖燈草》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太傳神了;還有的說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筆者深知:小學生就喜歡與自己年紀相仿的人物,這些文本中的典型人物,仿佛就生活在孩子們的身邊,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從不放過課堂中任何一個學生與文本碰撞的火花點。如教學《兩莖燈草》中,嚴監(jiān)生臨死前伸著的兩個手指這一細節(jié)描寫時,教師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猜一猜“2”可以表示什么?文中嚴監(jiān)生這伸著的兩個手指又可以代表什么?他雖然已經(jīng)說不出話了,可這“2”又是什么意思?文中描寫了幾個人物?各自猜這“2”的意思,都說明了別人都不了解“2”的真正意思,只有趙氏最了解他:“2”表示兩莖燈草,點兩莖太浪費了!死不下去!當趙氏猜中并掐滅了一莖,只點一莖燈草時,嚴監(jiān)生才死得下去。課文這一經(jīng)典的人物動作及語言描寫,簡直是讓人叫絕!在品讀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學習了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
教者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跟課本有關的作品,把從課內(nèi)學到的閱讀方法用于課外閱讀,如教學完本單元后,教師向?qū)W生推薦閱讀《小兵張嘎》《駱駝祥子》《儒林外史》,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既鞏固了閱讀方法,又擴大了閱讀面,也更進一步了解了作者的寫作風格。甚至還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從中了解作者不同的描寫、塑造人物的方法,從閱讀中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相關的作品進行閱讀欣賞,從而喜歡上閱讀,并在閱讀中了解了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在漢語言文學的海洋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點撥好方法,傳授寫作之漁
入選教材的課文,文質(zhì)兼美,教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優(yōu)美詞句段的品讀,挖掘文章的精彩之處,以優(yōu)秀的范例為抓手,點撥寫作方法,讓學生在學課文的同時,學習了寫作的技巧,運用到寫作中,提高寫作能力。
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激發(fā)學生親自去發(fā)現(xiàn)和獲取“米”,課文提供了這些寫作范例。如:在教《摔跤》一課時,引導學生賞析小嘎子與小胖墩的摔跤情景:“小胖墩跳起來,立刻退后兩步,一閃身脫了單褂兒,叉著腰”,筆者在引導學生品析這句話時抓住人物的特征(如小胖墩、小嘎子機靈、好勝);如《他是一棵挺脫的樹》中運用外貌、神態(tài)等多種描寫方法,把祥子這一體格健壯的形象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如《摔跤》中有一句“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著手疾眼快,從不單憑力氣,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摟”這一句,可以這么啟發(fā)學生思考:作者看到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一句呢?作者通過想象把心理寫得非常符合人物的特點,作者徐光耀為我們塑造了兩個機靈、可愛的兒童形象。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者先引導學生總結描寫人物常用的方法,再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你感興趣的人和事,比如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家庭里發(fā)生的風波、小插曲,課堂上激發(fā)學生說出來,并記錄下來,用一兩句話概述家庭里的發(fā)生的事件,如何解決這些事??茨膫€同學說得多,學生的思維得以激發(fā),回憶、積累的事件就多了,有搶電視遙控,有做干飯還是稀飯,有穿什么衣服,誰洗碗等等,學生自發(fā)積累發(fā)生在家庭里的事兒,很有感悟。這樣學生就自發(fā)地積累了寫作的素材。引導學生說說在學校里發(fā)生的與同學的小糾紛有哪些,學生回憶起外號、惡作劇、調(diào)座位、擦黑板等學校里發(fā)生的事兒,發(fā)生的糾紛,讓學生記錄下來,用一兩句話概述,寫寫如何解決這些事兒。把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方法應用到情景寫作中。教者故意問:為什么文中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呢?最后讓學生學著總結有關人物的描寫方法,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趁機布置課堂練筆:寫一寫你觀察到的同學吧!現(xiàn)場實戰(zhàn):現(xiàn)買現(xiàn)賣,不僅閱讀興趣被激發(fā),寫作熱情也被點燃了!而后,從描寫身邊熟悉的同學、親人,到運用描寫人物的方法描寫指定的人物時,就有法可學,有章可循,寫誰都不在話下。
人物描寫包括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五個方面,是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對其進行的描繪。由課內(nèi)學到的這些描寫人物的范例,從模仿片段描寫開始,到把一件事寫完整,再到通過一件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這樣循序漸進,人物的性格分明,形象有血有肉,人物就鮮活了起來了?!敖虒W的問題,乃是尋找材料使一個人從事特殊的活動的問題?!?/p>
三、?拓展閱讀鏈,搭建讀寫橋梁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杜威認為:“教材須與人類的共同利益有聯(lián)系才是人類化的教材?!苯處熢谝龑W生閱讀體驗的同時,拓展閱讀鏈,關注生活,搭建讀寫橋梁,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到寫作有本可依,有樣可學,從而喚起他們潛在的閱讀熱情和表達欲望。這樣可以讓他們無論在閱讀還是在寫作中都會感到由衷的喜悅。舉辦多種讀書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書熱情,驅(qū)動學生讀書;交流與檢測讀書成果,激勵學生樂讀。展示、收集學生讀書成果,達到交流、借鑒的目的,也是讓擁有優(yōu)秀讀書成果的學生更有讀書求知的動力。同時,讓很多的學生受到鞭策去讀書、用心讀書。
我校開展書香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以“讀名著品經(jīng)典,走進中外文化”為主題,舉辦了系列讀書活動;舉辦了書香校園“書香滿教室”的板報活動;舉辦“讀名著品經(jīng)典,走進中外文學殿堂”手抄報活動等等,全校學生踴躍參加,展示了幾十幅優(yōu)秀手抄報作品,師生們從中感受到祖國優(yōu)秀文化帶給大家心靈的震撼與洗禮。引導學生閱讀,要重視讀書過程,但也不能忽視讀書成果的展示。閱覽室還展覽了學生寒暑假讀書成果,舉辦了書香校園“讀書與成長”學生讀書演講賽,從班級展示到全校演講。各種活動,對優(yōu)勝者進行適當獎勵,設計以獎勵分換取名著等,大多以精神鼓勵為主,旨在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提升師生的語文素養(yǎng),師生齊上陣,甚至師生同臺競技,總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學生讀書熱情,全校滿溢濃濃的書香。舉辦讀書活動,從活動的組織、指導、閱讀、展示、評價與激勵,都要煥發(fā)學生讀書激情,達到學生自覺讀書、讀更多書的目的。學校領導也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花大力氣打造書香校園,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讓師生在濃郁的書香校園中學習、生活,老師們開心工作、學生們愉快學習,身心沐浴在文化的陽光下。雖說我們學校是鄉(xiāng)一級學校,走進校園,文化氣息毫不遜色。學校文化氣息的引領,也受到了鄉(xiāng)鎮(zhèn)所在地領導與群眾的一致好評!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了解時事有助于小學生及時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拓寬視野、增長知識。在我們班師生的課外閱讀活動當中,還包含一項有意義的閱讀項目:閱讀新聞。要求學生每一天抽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閱讀新聞,當然,這種閱讀是廣義的閱讀,可以是閱讀報紙、閱讀網(wǎng)頁、觀看電視等。然后讓學生在一周閱讀的新聞中挑選一則自己認為很有價值的新聞,拍攝新聞播報視頻。這個指導過程包括教學習慣性地收集檢索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處理信息。學生的思維意識逐漸成熟,最終成為有主見、有想法的閱讀者。在這“一帶一路”輻射鏈接式的閱讀教學中,此時,我又想起了胡紅梅老師說的那句很實在的話:“不能光想著讓學生讀,老師自己不讀?!弊詈笠痪?,是筆者自己要告誡自己的話:“想閱讀,永遠不會沒有時間。”筆者不僅自己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育學生的!葉圣陶先生認為:“課外閱讀的鼓勵和指導必須配合教材隨機進行?!闭Z文課堂閱讀,向相關內(nèi)容延伸,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的經(jīng)典名著。然后,在課堂交流反饋,如此,持續(xù)進行。語文課堂閱讀,講究方式,方法得當,激發(fā)學生讀書熱情,轉(zhuǎn)化自覺主動地閱讀學習。學生會愛上好書籍(包括名著),徜徉在書籍的海洋,就會形成書香班級,從而創(chuàng)造書香校園。
教者有了正確的語用觀,以教材為依據(jù),找準時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搭起閱讀與寫作的橋梁,點燃學生閱讀與寫作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2.
[2]汪潮.不同文體教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300.
[3]李志方.捕捉訓練點,適時微練筆一一小學語文語用訓練有腳點例談[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4).
作者簡介:
陸東通,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市順陽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