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摘要:詩歌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然而無論是現(xiàn)代詩歌還是古典詩歌,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往往都帶有抽象意味,這無疑加大了初中語文的教學難度。但同時,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詩歌教學對學生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升也至關(guān)重要。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時應當對詩歌類型加以區(qū)分,基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詩歌,在潛移默化中沉淀語文知識,提升學生語文水平。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詩歌教學
詩歌與其他實用文體不同,更注重文學藝術(shù)上的雕琢和情感上的自然表達,弱化實用性的同時也加大了學生理解、領會、學習詩歌的難度。初中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時必須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適時調(diào)整教學進度。而在具體教學設計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對詩歌審美意蘊的挖掘,并要以此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從詩歌情感、內(nèi)容、語言等多個角度全方面感知詩人的情思心志,借助詩歌學習引導學生整合語文知識,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挖掘趣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詩歌是很多學生語文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畏難而退,缺乏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熱情。語文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時應當著力扭轉(zhuǎn)這種局面,帶領學生挖掘詩歌中的趣味,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效果。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往往大量運用典故或意象,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同時很多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也相當精彩,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詩歌教學時可以適當?shù)赝诰蚱渲械娜の对?,以現(xiàn)代化、趣味化的形式講解詩歌。值得注意的是,“戲說”要把握尺度,教師需要確保講解中價值觀念的積極性和內(nèi)容的可查性,需避免為吸引學生眼球而瞎編亂造的“胡說”。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七年級下冊《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從詩歌敘事內(nèi)容出發(fā),以學生熟知的“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為切入點對詩歌進行講解。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印象中的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或者談一談木蘭從軍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波折,既可以為課堂增添趣味,也能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聽課熱情。
二、注重朗讀,體驗詩歌的音韻之美
詩歌藝術(shù)不僅表現(xiàn)在語言文字方面,往往還呈現(xiàn)出流麗的音韻格律之美。無論是古典詩歌還是現(xiàn)代詩歌都對這一點十分看重,這也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帶來了便利。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讀”的一種形式,誦讀既有助于學生慢慢體味、理解詩歌的意義與情感,更能幫助學生感受詩歌獨特的音韻之美,是教師開展詩歌教學時所不能忽視的重要手段。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提前準備朗誦音頻或視頻材料,幫助學生在傾聽中體會詩歌中的情感變化和獨特的音韻之美;也可以鼓勵學生自發(fā)地進行朗誦,通過切身體驗感知詩人的情意與詩歌內(nèi)涵。
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上冊《鄉(xiāng)愁》時,教師就可以在帶領學生在體悟詩人思想情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詩回旋往復式的、帶有古典詩歌韻味的節(jié)奏格律之美。而在學習這首詩歌語言文字藝術(shù)的同時,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探索怎樣的語氣和節(jié)奏更能夠表現(xiàn)出詩人的“愁”情。這時,教師也可以準備合適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讓學生漸入佳境的同時也能收獲更好的詩歌朗誦氛圍和課堂效果。
三、引入情境,開展“沉浸式”教學
詩歌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詩歌常用多種意象組合成碎片化的表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出含蓄蘊藉的風格,初中生難以把握。但就詩歌整體意蘊與表情達意方面而言卻渾然一體,具有突出的感染力。教師可以從詩歌營造的情境和氛圍入手,通過引入情境開展“沉浸式”教學,帶領學生在心領神會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詩歌學習。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野望》時,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詩人在曠野四下眺望,本來在寫眼前所見之景,怎么到最后又唱起歌謠,懷念伯夷叔齊?考慮到這樣的問題,教師應當先向?qū)W生介紹作者王績:身處隋末唐初,歷仕兩朝,最終棄官還鄉(xiāng)、放誕縱酒,他的心中必然存在著許多不為人所知的苦悶與感傷。通過對詩人身世的介紹,使學生將自己代入到詩人的境遇中:天色將晚,倦鳥歸林,“我”獨自在荒野徘徊。四下眺望,入眼盡是秋色余暉,一片衰颯。又見牧人驅(qū)犢、獵人滿載,他們都有家可歸。而“我”既不見故人,又不見知己,不由悲從中來,只好追憶先賢聊以自慰。將自己沉浸到詩人的境遇之中,學生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深切的孤獨與悲涼,被詩中的情境所感染,也因此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
四、結(jié)束語
詩歌的教學始終是初中師生面臨的一大難題,同時也相對集中地反映了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初中教師需要在對學生語文水平清晰認知的基礎上,根據(jù)詩歌的不同形式和內(nèi)容開展差異化教學,同時鼓勵學生在廣泛閱讀、欣賞,通過閱讀、品鑒詩歌幫助學生感知詩歌之美,依托詩歌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和文學的興趣,推動學生在興趣的輔助下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吳婷.淺談初中語文詩歌的教學方法[J].讀書文摘,2016(13).
[2]劉學鵬.利用古詩詞教學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文教資料,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