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瑛
【摘要】時代在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如若仍舊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那么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同社會最終要求的人才不相符合,所以,如何借助一門學科,讓學生從中獲得多元的知識,這是現階段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基于新課程背景下,首先簡要地介紹了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意義,接著分析了學科整合的原因,最后重點提出了一些整合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 ?小學數學 ?學科整合
小學數學具備生活化、工具化的特點,主要作用則是讓學生借助已經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符合新時期的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利用信息資源、生活資源的優(yōu)勢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具體感知,這樣在活躍課堂氛圍的時候,也能挖掘學生的多種潛能,擴寬他們的思路,從而達到一個最優(yōu)化的教學成果。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意義
教育教學領域在不斷發(fā)展,學校也應該按照改革的要求,科學、正確的整合數學學科去適應當下的發(fā)展需求,滿足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因此從學生的層面去看待當下的教育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所服務。小學數學教師意識到自身的職責,充分詮釋出自己對于教育的熱愛,不斷總結自身的教學經驗,然后結合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在實踐的過程中尋得恰當的整合方法,真正將小學數學的價值體現出來。
二、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原因
(1)過分依賴信息技術。新時期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廣泛應用,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認可,按照教材內容,借助文字、聲音和視頻等途徑,使得知識更加生動、直接,便于學生理解這些知識。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而言,這種教學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教師開始減少黑板上寫字的時間,導致學生對教學工具、學具的認知變得愈加模糊,尤其是空間結構方面的知識,還是需要學生進行實體的感知。所以教師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還應該適當的引入一些生活資源,開展實踐活動,用于增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2)現階段教育的基本需求。為了改善當下的教學水平,教師盡量從陳舊、落后的觀念中走出來,要去創(chuàng)新和實踐,借助科學化的理念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同時數學教師也應該按照當下小學生的個人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要知道,學科整合的核心點還是課程改革,而課程改革的重點是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所以要從教師的綜合素質為出發(fā)點,盡量在教學風格上獨樹一幟,這樣才能推動學科整合工作的有序進行,滿足現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策略
(1)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關注學生的個人情感。新課程改革給教學方法帶來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在改革工作持續(xù)推進的時候,有些問題也隨之出現:有的學生參與度低、不愿意合作學習,究極原因,還是教師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學科整合的優(yōu)勢性,無法靈活運用“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利用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游戲同數學的有效結合,也將小學生的個人情感包含在內。要知道,游戲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一種活動,他們在游戲中會遵循相應的規(guī)則,而且整個人也是非常愉悅的。教師將數學轉變成為孩子游戲的一個過程,感受到游戲中也存在著諸多的數學知識,借助以往的教學經驗,按照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這樣在相互作用下,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游戲所帶來的趣味性。
(2)利用生活資源,實行反饋訓練。課本上的許多知識同現實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也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的一種手段,按照最簡單的運算法則,為日后的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對于這個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應用題是非常復雜的,而且涉及的知識點也比較多,不只是要懂得一些數字運算,還應該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那么適當的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當教師講授了一些簡單的公式以后,讓學生去測量課桌的面積,或者是帶著他們到操場上,將測量的范圍擴大,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測量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指導,借助一些實際方法去達到一個有效鞏固的目的,讓他們回到家的時候測量房間,順帶著設計一些問題:怎樣通過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又能計算出一個空間的面積?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相應的探討和操作,當學生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可以快速地計算出這些面積,擴寬知識的范圍,體現出數學這門學科的現實意義。所以,將生活資源同數學知識整合在一起,在基礎上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盡量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這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去學習知識。
(3)信息技術同數學的相互貫通,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诮虒W的要求,將信息技術同數學學科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探究方法,一方面,針對編寫的方案,教師按照教材的內容、學習方法等,對每節(jié)課的內容、過程進行整體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另一方面,針對需要開放的課件,對相關內容進行優(yōu)化,然后按照教學目標、方法去構建教學資源。對此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去編寫一系列完整的練習方案,將整個被動式的教學轉換成主動,借助一些娛樂性的練習,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興趣,及時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評價和反饋途徑。
(4)數學同其他學科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當知識與活動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也能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動力,要想讓他們動起來,就要將心理活動、實踐活動與數學這門學科整合在一起,盡量讓小學生在活動中去親自體驗和感知,真正領悟到知識的魅力。要知道任何復雜化的問題,往往都是從一些小問題開始的,數學課程也是一樣,其中涵蓋了日常生活中多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將數學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結合,以速度、時間為例,這就包含了物理方面的知識,將兩者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還可以將數學和語文進行整合,當學生在感受到文字博大精深的時候,也能為數學增添一些全新的文學色彩,尤其是在小學語文古詩詞中,適當地加入一些數字,那么閱讀的時候,會顯得更為通順,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
總之,新課程的要求下,數學學科整合對于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尋得其中的整合途徑,既能優(yōu)化教學模式,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教師要按照當下的學情,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于數學符號的整體感知,達到改革整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艷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7,(1).
[2]陳石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研究[J].新智慧,2018,(25):30.
[3]郭萬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探究[J].青蘋果,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