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超谷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中,通過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不但掌握化學知識,還有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中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觀察世界,發(fā)現問題,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性,從而獲取知識。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教學設計? ?原電池
此前,學生都從物質變化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性。在本課中,學生將從能量的變化和轉化的規(guī)律去認識化學反應。為引導學生探究知識,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建原電池原理模型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節(jié)課設計了以下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以圖片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各種化學電源,進而提出學習任務
首先,通過展示各種化學電源的圖片,學生初步了解到各種化學電源的優(yōu)點及化學電源為生產和生活帶來的便利,體會課堂知識和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出學習任務和引導學生探究原電池原理知識做好充分準備。
其次,通過簡單認識各類化學電源,學生初步了解一次電池到二次電池的區(qū)別,體會科學創(chuàng)新的價值,認識到人類社會在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中不斷進步。從而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實驗探究和設計試驗方案相結合,引導學生由宏觀辨識轉入微觀探析,掌握原電池工作原理,建構原電池的原理模型
1.組織學生完成2個探究實驗,初步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2.通過組織學生參與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3.回顧總結,梳理知識脈絡,構建原理模型。
三、發(fā)揮習題評價功能,檢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1.以知識理解為主的習題,評價學生對原電池基本原理知識的掌握以及對原電池各相關概念相互關系的理解。
2.以知識應用類習題,評價學生以原電池原理知識為基礎,從合適的角度分析和解釋實驗問題的能力,及在限定條件下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能力。
3.以遷移創(chuàng)新類習題,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在比較復雜情境中的分析推理能力,考查學生發(fā)現問題并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合理的教學設計包含兩根主線。一根是知識主線,通過合適的順序和有效的教學交流活動,讓學生掌握相關概念并建立起各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還有一根是素養(yǎng)主線,在引導學生參與預設的教學活動時,既要讓學生獲取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學科學習活動,構建起學科知識體系。同時,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萬延嵐,薛瑞卿,劉會巒,等.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研究 --以"化學反應的快慢"為例[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1):39-4
[2]王磊,魏銳.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導向的高中化學課程內容和學業(yè)要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 化學教育(中英文),2018,39(9):48-53.
[3]陳進前.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化學教學[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