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蓉
【摘要】?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戲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與音樂有著密切關系。該模塊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較高藝術形式的呈現(xiàn)載體,也是我校第一次在高中音樂課程里開設的選修模塊。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著著重采用讓學生參與其中、體驗感知的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學生從一張白紙到有了線條和框架,從一開始的束手束腳到后來的放開手腳,對表演藝術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對表演的認知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這些教學實踐中的點點滴滴,對今后這一選修模塊的教學都將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音樂與戲劇表演》 體驗感知教學方式 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3-136-02
《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是高中音樂新課程的選修模塊,也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較高藝術形式的呈現(xiàn)載體。音樂與戲劇表演教學則是以音樂為中心,通過角色扮演來體驗一種生活內容,或者是一種生活情景而展開表演。教師通過欣賞與音樂相關的戲劇或參與與音樂相關的戲劇表演活動,使學生認識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系,并完成相關的戲劇表演活動,目的恰恰在于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在豐富變換的音樂中體驗戲劇帶來的不同感受,又在戲劇表演中更好地理解音樂。而這一模塊的主要功能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戲劇表演能力和創(chuàng)編能力。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激趣———從欣賞開始
片段一:
“老師,您這門是不是要教我們唱戲啊?”“老師,您是不是要讓我們學京劇啊?”學期初的第一節(jié)開門課上,學生們滿腦子的問號,給我提出了一堆問題,急切地想解開心里對這一模塊的諸多困惑。顯然,對于我們學校第一次開設的這個模塊,學生非常好奇,但內心也是疑問重重的。待同學們的議論漸漸平息下來,我坦言:“其實啊,你們大可不必擔心,我們這門課程是《音樂與戲劇表演》,而非《戲曲》課。”說完,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一模塊的主要包含的三方面內容:
1.戲劇鑒賞和戲劇常識。如:鑒賞中國戲劇、中外歌劇、中外音樂劇及戲劇和影視劇配樂等。
2.戲劇表演。如:選配適當?shù)囊魳?,聲情并茂地朗誦散文、吟誦詩詞、講寓言、童話等。
3.戲劇創(chuàng)編。如:能夠選擇適當?shù)念}材,自主創(chuàng)編有配樂的戲劇小品或小型音樂劇?!?/p>
“原來是這樣啊,那還有點意思,我們還以為是要教我們唱大戲呢!”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倘若能恰到好處地激發(fā)學生們對這一課程的學習興趣,那必將能回饋他們一個漂亮的感嘆號。我巧妙地設計了這節(jié)啟始課:選擇了從戲劇欣賞入手,在開始階段的每節(jié)課里,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選出一些經(jīng)典戲劇片段,如《雷雨》、《茶館》、《哈姆雷特》、《茶花女》等經(jīng)典劇目選段,引導學生學習、感受、理解各類戲劇作品,豐富學生的戲劇體驗。這一節(jié)課堂看似普通,但其中教學內容的設計卻在在《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教學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開好了頭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通過這節(jié)課,告訴學生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特征等。同時也讓學生對戲劇的概念、戲劇的種類、生活與戲劇的并存關系等,使教學內容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guī)律,更關鍵的是能有效地激發(fā)出學生的想學和想演的探索興趣。
二、培趣——從模仿開始
片段二:
某日課堂上,我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視頻,然后出了一道即興表演題:
模擬與表演:
1.人物模擬:請一位同學模擬熟悉的人物,讓大家猜猜看是誰;
2.師生點評;
①就該同學的模擬表演、大家展開評論(自評、互評相結合)
②老師點評:重點點評學生表演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更好地改進。
③認知語言、動作和表情是演員表演時的重要手段。
這個熱身訓練之后,我趁熱打鐵,布置由各小組分別表演自選所模仿的劇目。才表演了兩個組,同學們不止是觀看,對表演者的疑問和思考也開始越來越多了:“老師,他們組的男主角模仿的不像70歲的老人哦!”“為什么無論怎么看他們演得都不怎么像戰(zhàn)士?”在讓學生模仿劇目片段表演環(huán)節(jié),同學們開始留意舞臺上表演的每一位同學,留心觀察他們的表演與經(jīng)典劇目間的差距。一組同學一表演完,觀眾同學就趕緊發(fā)問表演者:“你演老大媽的神態(tài)能不能再像一點???慈祥一點嘛!”“你跟他發(fā)火的語氣可不可以再重一點???”觀眾同學會把表演同學的表現(xiàn)與劇目中的表演作對比,而表演的同學在聽到觀眾同學們的反饋之后,也感覺自己的表演的確是需要做一些調整和改進。經(jīng)過連續(xù)幾節(jié)課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的良好鋪墊,學生們對戲劇表演有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表演和創(chuàng)造才能,《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規(guī)定了學生參與戲劇表演的具體內容的學習,必須建立在欣賞內容的學習基礎之上,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愿望,通過大量的欣賞、觀摩,能夠積累起豐富的戲劇表演體驗,發(fā)展藝術想像力,這無疑會對學生的表演有很大的幫助。我在課程模塊里也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模仿表演,體驗和參與的規(guī)定內容,例如:
“一個穿著舊大衣的年輕女人,抱著不滿周歲的孩子,在紛紛揚揚飄落著大雪的胡同里蹣跚而行。當她走到一盞昏暗的路燈下時,停了下來,把大衣裹了裹,緊緊地包住懷中的孩子?!蔽医o出了一幕電視劇的視頻畫面,讓學生來模仿,同時特別提醒學生留意觀察與思考:那寒夜是什么樣子?雪花怎樣在飛舞?女人的打扮是怎樣的?走路時的精神狀態(tài)?怎樣抱著孩子?怎樣裹緊大衣?等等。而同學們的反應也是異常強烈,各小組躍躍欲試,表演的細胞被激活,同時也對表演各個細小環(huán)節(jié)的關注也更加細膩。
三、樂趣——從創(chuàng)編中來
片段三:
“人生路上,不要只顧著低頭前行,而忽略了路邊風景。也許我們都忙碌地學習和生活,卻忽略了忙碌在我們身邊的親人。我們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時才發(fā)現(xiàn)親情的可貴。”說完,我做了個小小的預告:這是一部只有6分鐘時長的微電影,但片中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真切的情感卻感動了很多網(wǎng)友,也希望你們看完之后能有所觸動,有所感悟。接著,我播放了網(wǎng)絡作品《天堂的午餐》。
當視頻結束,字幕升起的時候,只聽得教室里一片悉悉索索的抽泣聲、感嘆聲。本著“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生活”,經(jīng)歷了前面的啟發(fā)、體驗,我嘗試著讓學生體驗一下創(chuàng)編,讓學生通過創(chuàng)編一個微作品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對作品的理解。我鼓勵同學們:請以六人小組為單位,各小組長為導演,各盡其責,在尊重原作、內容健康向上的大原則下,允許適當改變其劇情,可以適當增加或刪減故事情節(jié)或任務角色,但最好是運用不同的表演形式、不同的結局等恰當?shù)姆绞絹磉M行創(chuàng)編表演。同時,也可以大膽地進行原創(chuàng)作品的創(chuàng)作。但是,引導學生盡量避免太泡沫劇的劇本,微作品必須要有個主題,比如要在作品中表達出宣揚什么、批判什么、愛什么、恨什么、學習什么、反對什么等等。也希望能以這樣的方式來鼓勵學生,讓學生們在經(jīng)歷設計、創(chuàng)編、表演的完整過程中,一定會有極大的收獲和成長。而在后來的分組展示中,我更是贊嘆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一個個創(chuàng)意新穎、各具特點的作品呈現(xiàn)在課堂上:其中有配樂小品、啞劇、小音樂劇等表現(xiàn)形式,有喜有悲不同的結局。同時,孩子們也做到了學有所用,根據(jù)劇情的需要選取不同的音樂,配合劇情表演,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前幾節(jié)課中所學到的“音樂在戲劇表演中的積極作用”的知識,使劇情更加豐潤飽滿、深入人心。在最后最重頭的環(huán)節(jié)——表演中,學生也漸漸找到了投入表演的感覺,劇情中人物的情感得到宣泄,而觀眾同學們的掌聲和認可也使他們的內心得到了滿足。表演結束后,對于不同結局、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同學們也對各小組進行了互評,說出優(yōu)點及不足,在實踐中共同進步。通過這樣的實操體驗,同學們的創(chuàng)造力、表達力和相互評價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高,對于他們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重視表演創(chuàng)編實踐活動,這個內容對于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絕對是意義深遠的。哪怕只是讓學生即興說一句話,創(chuàng)編一句臺詞,都能發(fā)揮學生的表演才華和創(chuàng)造能力。比如講故事練習:我要求由一個同學開始講故事,時間、地點、事件等都可以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想象來講,其他同學必須仔細聆聽,同時盡可能地展開自己的想象。因為當這個同學講到一定時間的時候,我會指定他身邊的同學延續(xù)前面的故事情節(jié),接著繼續(xù)往下講。依此類推,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又比如,在進行《別》這一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我找到了靈感,也獲得了驚喜。我提供了幾種可表演的場景:畢業(yè)生間的告別、兄弟姐妹間的告別、戰(zhàn)士間的告別、夫妻或情人間的告別等,各小組自由選擇一種場景進行表演。沒想到同學們的想象力也異常豐富,特別是戰(zhàn)士間的告別,那時間報以、那環(huán)境、那特定的場景,深深地打動了觀眾同學們的心,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不論臺上的演員亦或臺下的觀眾同學,都為之動容。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千萬要鼓勵學生不要事先準備,一切都是臨時應變,即興創(chuàng)作與表演。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這也恰恰是我們開設這個選修模塊的初衷。
四、戲里戲外兩精彩
“老師,是您讓我們感覺到了戲精上身的刺激,更感受到了戲劇之美!”“老師,確實挺過癮,我太喜歡戲劇表演了!”隨著學生們對戲劇表演這個模塊的了解不斷加深,他們完全不只滿足于聽、看、演了,在整個課堂被激活的氛圍感染下,音樂與戲劇表演的教學所需要的學生主體參與,也讓學生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參與感。遵循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原則,把教學重心放在藝術實踐過程中,從身邊熟悉的人物和情境入手,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斷嘗試表演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藝術表現(xiàn)能力、提升理論知識和對戲劇表演學習的成就感。同時,在表演實踐中體會作為一名演員,走心的表演需要演員自身的素養(yǎng)與內涵,而配樂知識的掌握,則是讓他們細膩地感知音樂在表演中所起到推波助瀾的烘托作用。在以學生是活動的主角而不是觀眾、人人都能參與的體驗原則指導下,通過引領學生們由欣賞到模仿,再到自己創(chuàng)編,同學們學會了運用語言、肢體動作、音樂等手段,揭示劇本的主題內涵,增強其藝術表現(xiàn)力。并在表演過程中,體會合作學習的快樂。
無論學生是不是零起點,音樂戲劇創(chuàng)作表演也暫且不論水平高低,作為老師,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尊重和鼓勵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和獨到見解,鼓勵學生的自我突破與創(chuàng)新精神,強調小組共同探究、實踐與合作,將教學過程變?yōu)閷W生直接獲取經(jīng)驗的過程,讓學生自身去經(jīng)歷、感悟。同時,結合學生這個階段的年齡特點和當今社會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精心設計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大膽創(chuàng)造,為學生們搭建一個展示戲劇表演才能的平臺。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音樂”與“戲劇”都是來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藝術。我們的《音樂與戲劇表演》課程并不是旨在培養(yǎng)音樂家、戲劇家,而是讓學生真正在學習、了解和模仿經(jīng)典劇目的過程中培養(yǎng)興趣愛好,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音樂藝術的激情,在排演和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嘗試與創(chuàng)新,真正發(fā)揮素質教育和藝術審美在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音樂與戲劇表演》這門課的教學,我跟有感悟:學生通過課內外的學習,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戲劇藝術了;我自身通過在教學中的思索、探究和學習,也大大拓寬知識面、提高了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高中音樂模塊教學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和更多的音樂教育者一樣,在高中音樂新課改的領域里,勤思考,細感悟,將高中新課程改革更好地發(fā)展和推動下去。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高中《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教學方式與策略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4198)】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師范教育司組織《音樂課程標準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金亞文著《高中音樂新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3]金亞文著《理解與實踐高中音樂新課程——與高中音樂教師的對話》2006.5.
[4]朱則平等《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