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花
[摘要]小學數學命題的現狀,一是題目表述籠統,缺乏科學性和邏輯性;二是題目內容與學習的重點無關,且枯燥乏味。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和單元測試命題設計要富含思維性,尤其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命題設計;低年級;思維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23-0053-02
學業(yè)測評是檢驗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通過測評不僅能反映出學生掌握了什么,哪些內容沒有掌握好,具備了哪些能力,發(fā)展了哪些思維,還能激發(fā)教師對教育教學的反思,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而學業(yè)測評所用試題的命制工作至關重要。那么,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怎樣命題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下面以一年級數學習題為例闡述小學低年級數學命題的方向。
一、注重設計實踐性習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表現?!边@就要求教師在數學命題
設計時要關注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適當增加“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教學要求,體現“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學習的機會”。因此,一年級的數學命題要注重設計實踐性習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除此之外,還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經驗,充分關注他們的行為習慣和學習興趣,考查他們獲取知識的行為和途徑。現結合兩個實例闡述實踐性習題的設計與思考。
[例1]書寫數字0至9。讓學生先從形狀上說說這十個數字像什么,然后再模仿老師書寫,說說自己哪里寫得不規(guī)范,應該怎樣改正。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說一說、寫一寫,記住了數字的字形和書寫格式,理解了數字的意義。這樣,通過看、想、擺、說、寫等就能考查學生的書寫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抽象素養(yǎng)。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基礎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習題時,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化解學生的認知難點,讓學生學會規(guī)范書寫,在擺、說、寫等活動中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培養(yǎng)良好數感,“在發(fā)現中"接受數學知識。
[例2]計算“2+3=?”,并畫一畫。
本題以“2+3”為例,引導學生自主畫示意圖,并結合圖形理解算理。本題初步滲透了遷移和轉化的學習方法,以及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理解加法算式的意義,有條不紊地表述加法算式的算理和算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計算能力。
二、注重設計適應性習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習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等基本理念。因此,在設計一年級習題時首先要以課程標準為準則,立足學生的學習實際,注重考查“四基”,以及發(fā)展學生觀察、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等能力。在命題時,所設計的習題應適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適.當設計一些適應性習題,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例3]小紅去超市買3支筆,用去1元6角,還剩3元4角。小紅原來有多少錢?
本題的設計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思維習慣,命題時故意設計多余條件,這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重在考查學生的適應性。設計例3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全面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三、注重設計發(fā)展性習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認為,兒童是活生生的人,兒童是發(fā)展中的人。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讓愛思考、思維活躍的學生想一想、練一練,也讓其他學生能跳一跳、試一試。因此,在命題時要綜合考慮習題的難易度,要遵循“基礎知識,適當綜合,重在發(fā)展”的命題原則。發(fā)展性習題要求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知識和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解答題目,可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水平,培養(yǎng)學生會思考、會學習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例4]在方框里填上合適的數。
對于學習了一百以內數的學生來說,這些計算題看似簡單,但要正確解答它們需要較強的數感和計算能力。
[例5]
(1)小明前面有6個人,后面有8個人,這一列隊伍一共有多少人?
(2)一列隊伍,從前往后數,小明站在第6個;從后往前數,小明站在第8個。這一列隊伍有多少人?
以上兩道題,數字簡約,卻有基數和序數的對比,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題方法多樣化,使得一年級學生產生較大的認知沖突。
例4不僅僅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更多地關注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在實際運算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感,也滲透函數思想。例5中滲透了集合思想,可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畫一畫、排一排、寫一寫、算一算,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命題時,可設計一些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可設計一些相似題,促進學生認真審題,對比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設計習題時,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從低年級開始就要讓學生學會動口,讓學生學會將內在的思維外顯,學會組織語言,有邏輯地表達,并進行持續(xù)思考。
總之,數學思維的提升,不是靠拼命刷題來實現的。教師設計數學習題時,要注重“七性”,即現實性、應用性、人文性、豐富性、多元性、實踐性和整合性,切忌表述模糊,缺乏科學性。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深度挖掘習題所包含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方法和數學思維,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很好地培養(yǎng)了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孔忠偉,來曉春.小學數學命題設計的思考與實踐研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8(8).
[2]徐芳.數學試卷命題的五性[J].小學教學研究,2002(1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學業(yè)監(jiān)測實踐與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9-393)和莆田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命題設計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PTJYKT190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