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韓三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三國會議對推進三國之間的全面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對維護東北亞地區(qū)的繁榮與穩(wěn)定也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以三國會議的中方發(fā)言為研究語料,對其韓譯本進行研究分析,以期為國際會議的口譯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日韓三國會議翻譯;功能對等理論;韓譯研究
引言
2019年是中日韓啟動合作的20周年,迄今為止三國合作已取得豐碩成果。本次中日韓三國會議著眼未來10年,推動三國提升合作水平,促進地區(qū)和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繁榮。對深化中日韓合作、促進亞太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本文以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以三國會議中的中方發(fā)言為研究語料,從詞匯、句子和篇章三個層面分析其韓譯本是如何實現(xiàn)功能對等的,以期為國際會議口譯提供借鑒,探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對國際會議翻譯的指導作用。
一、功能對等理論概述
功能對等理論是美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提出的。該理論對世界翻譯界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也是奈達對翻譯界做出的突出貢獻之一。尤金·奈達指出,翻譯應該實現(xiàn)源語文本和譯入語文本間的功能對等,即源語讀者對源語文本的反應與目的語讀者對譯入語文本的反應一致。主張“翻譯以讀者為中心”,首要的翻譯要求是信息傳達的對等和一致,還強調語言表達、風格、文體、表達效果等方面的對等?!皩Φ取卑ㄋ膫€層面,詞匯、句子、篇章、文體的對等。本文主要從詞匯、句子和篇章三個層面,探討分析中日韓三國會議的翻譯方法。
二、功能對等理論在中日韓三國會議翻譯中的應用
(一)詞匯對等
在功能對等的四個層面中,詞匯對等是最基礎的對等,是指翻譯詞匯時要確保準確傳達原文意思的同時要符合譯入語國家的表達習慣和規(guī)范。為了符合功能對等的要求,在翻譯詞匯時,盡量使韓文和中文的詞匯表達一致。
1.四字成語的翻譯
例1.我們直接了當,坦率的討論問題
譯:???????????????????????????????.
例2.對中國市場可以捷足先登
譯:????????????????????.
中文表達中經常使用四字成語,如例文中的“直接了當、捷足先登、枝繁茂葉”,但是在韓語中并沒有與此一一對應的固定翻譯,因此找不到詞匯對應的固定翻譯時,譯者可以根據原文的意思參考韓文相關的表達進行翻譯。如例1,“直接了當”直譯為韓國的四字成語“????”,該詞意思是“開誠布公,敞開心扉”,與直接了當意思相近,在準確傳達原文意思,做到詞匯對等的同時追求形式上的對應。例2的“捷足先登”采用了釋意的方法,將成語中隱含的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捷足先登比喻行動快的人先達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東西,此處將其意譯為“????”,該詞意思是“先占,搶先占領”,很好的詮釋了四字成語的內涵,也符合韓語的表達習慣,達到了詞匯對等。
2.專有名詞的翻譯
例3.促進經濟一體化
譯:????????????????.
例4.中日韓自貿區(qū)
譯:????FTA
因為該文本背景是中日韓三國會議,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領域,因此不乏會出現(xiàn)一些專有名詞。鑒于這一類會議發(fā)言的嚴謹性和政治性,譯者在翻譯時必須使用對應的固定表達方式,從而做到真正的詞匯對等,而不是自己創(chuàng)造隨意翻譯。
(二)句子對等
句子對等是指翻譯句子時不應拘泥于原句固有的形式,要完整準確地進行翻譯,同時也要符合譯入語國家的表達習慣,實現(xiàn)譯語讀者對譯文的感覺和原語讀者對原文的感覺一致。
例5.這次會議是中日韓第20年,20年來中日韓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譯:???20?????????3?????????????????????.
中文中為實現(xiàn)感情的遞進,在連續(xù)的兩句話中出現(xiàn)了兩次“20年”,第一句中為賓語,第二句中為時間狀語,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符合會議翻譯對時間的把握要求,將前一句的內容進行壓縮省略,合成一句,能夠實現(xiàn)符合韓語表達習慣的情況下,最大限度還原并突出原文中心內容,語言簡練,中心思想明確,從而實現(xiàn)句子對等。
(三)篇章對等
篇章對等是指為使譯文符合譯入語國家的語境,對譯文的段落和結構進行正確調整,使譯文更加準確。
例6.現(xiàn)在中日韓的合作在東亞地區(qū)已經形成了重要的作用。我為什么從中國來說?
因為中國和世界上單個國家國家共同體合作,我們達到的貿易規(guī)模是5000億美金,而中國和日韓兩個國家達到的貿易額是7000億美金,世界上沒有哪兩個國家和中國貿易額規(guī)模如此巨大。
譯:????????????????????????????????????????????????????. ??????????????????????????????????5000?????????????????????????. ??????, ?????????????7000?????????????????.??????????????????2???????????????????????????????????????????????.
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中文和韓語的結構、邏輯等不同。因此該篇章采用段落合并的翻譯方法,將“我為什么從中國來說?因為....”這兩段話合并,譯為“???????????”使譯文簡潔流暢,更加符合韓語的表達習慣,從而達到篇章對等。
三、結語:
本文在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對中日韓三國會議翻譯進行分析研究,從詞匯、句子和篇章三個層面分析其韓譯本是如何實現(xiàn)功能對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合理運用功能對等理論會使譯文更加精煉和準確,達到源語讀者對源語文本的反應與目的語讀者對譯入語文本的反應一致的目的。希望本文可以為會議翻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管超.功能對等視角下《十九大報告》翻譯策略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07):70-72.
[2]劉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政論文翻譯中的應用——以2014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為例[J].文教資料,2016(33):32-33.
[3]鄢盼盼.功能對等視角下政治文本翻譯策略——以《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本為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8):365+367.
[4]張玉川.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政府文件中的翻譯研究——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5):63-64.
作者簡介:于小軒(1995—),女,山東,漢族,學生,研究生,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朝鮮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