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小虎
摘 要:以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激發(fā)為起點,探討了基于多樣運動項目途徑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愛好的,即發(fā)展教師一專多能的教學優(yōu)勢,開展基于共同運動興趣的小組教學和項目選擇式教學;同時構建了基于激勵評價樹立終身體育運動習慣的策略,即過程評價、終結性評價和多元主體評價相結合。
關鍵詞:體育教學;運動技能;高中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B-0093-02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作為促進學生良好運動品質和終身鍛煉習慣形成的前提,體育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是運動愛好和運動習慣養(yǎng)成的前提。從興趣到愛好,再到習慣養(yǎng)成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和教學價值實現的保障。因此此,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為起點,培養(yǎng)運動愛好,樹立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一、基于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興趣
沒有運動興趣支撐的體育運動與鍛煉是很難讓學生堅持下去的。事實上,體育運動興趣作為學生最初運動動機的來源,是促使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學生持續(xù)進行體育運動的內驅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探討教學藝術的本質時指出,教學藝術的偉大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在于對學生興趣的激勵、對學生信心的喚醒和鼓舞。因此,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體育運動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學生方能主動積極地參加運動鍛煉,對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堂中所組織的活動愿意參與,樂于實踐和堅持,最終掌握體育運動的技能。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存在一部分學生雖然喜歡在課外進行體育運動卻不喜歡上體育與健康課的現象,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在參與運動中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事實上造成學生不愿意參與體育運動活動窘境的原因除了學生主觀因素外,主要原因還是教師體育與健康理念滯后,體育與健康課程及教學論知識老化,課堂教學組織方法陳舊等。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需要在每節(jié)課前更多地去謀劃怎樣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運動項目。教師不妨從了解學生運動興趣、愛好開始,將課堂活動的設計面向大部分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需要,同時兼顧和關照個別學生體質的差異和特殊運動需求,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課堂體育運動活動中有發(fā)展,運動技能有進步。課堂體育運動項目的內容設計定位和學生參與運動方法之改進要以學生樂于參與、樂于鍛煉為基礎,從而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的熱情,形成學生期待上體育課的良好效應。
二、基于多樣運動項目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愛好
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豐富多樣的運動項目是讓學生運動興趣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如果一節(jié)課在熱身活動后一直讓學生開展體育游戲,運動欲望強烈的學生達不到大強度運動的目的就會埋怨,如長時間開展大強度的運動項目,那么體質狀況較弱的學生就會氣餒。事實上,學生的運動愛好是有個體差異的,這種差異基于學生的不同體質以及學生對不同項目的運動選擇傾向。要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或者有自己擅長的體育運動項目,整體劃一的以體育老師為中心進行機械模仿難以達成,以鐵一般的課堂紀律約束學生的運動開展也是行不通的。
教師要發(fā)展學生的運動愛好,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教師要以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或自己的專項特長來發(fā)展學生的體育運動愛好,畢竟教師良好的專項運動技能可以對學生的運動愛好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以教師運動專項的模仿發(fā)展學生運動愛好樹立榜樣起到帶頭作用。一方面,學生的運動愛好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隨著學生體質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體育運動的項目的開展中進行基于學生運動愛好區(qū)分的小組教學,讓有相同運動愛好和傾向的學生在同一小組內運動,也就是學生以愛好聚集開展體育運動,將會極大保障學生運動愛好的持續(xù)和發(fā)展。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依據學校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嘗試開展項目選擇式創(chuàng)新教學,以學生分層和豐富的項目選擇為前提,讓學生在運動項目多樣化的選擇和承認個體差異中動起來,通過差異化的課堂項目教學,讓學生的運動愛好得到培養(yǎng)。
三、基于激勵評價樹立終身體育運動習慣
學生存在身體素質水平和運動技能水平的差異,這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遵循的客觀教學規(guī)律。但是,隨著學生年齡增長,最終還是要從學生時代走向成人世界,在學生逐漸社會化的過程中,體育運動和身體鍛煉伴隨學生終身發(fā)展,也是學生終身工作和幸福生活的保障條件。一旦體育與健康課堂開展的運動項目傷害了學生的運動興趣,不能發(fā)展學生喜好的運動項目,學生終身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就成為空談。
以往我們的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評價,注重對學生參與運動項目結果的評價,忽視了學生體質差異、運動技能傾向和學生參與運動項目時的意志力和堅韌度。
課堂是對學生運動習慣培養(yǎng)的起點,也是對學生運動習慣培養(yǎng)的橋梁?;陂_展課堂運動項目教學,教師對學生參與運動項目的評價一定要在過程、結果和評價主體三個層面都有所涉及。
一方面,教師要側重過程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即把學生參與課堂運動活動的興趣以及在運動項目開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力和身體抗壓堅韌程度作為對學生評價的內容和維度之一,讓那些運動技能掌握程度不高和參與運動項目結果不理想,但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得到肯定,從而增加他們的體育運動信心,為他們持續(xù)參加體育活動和不斷改進運動技能起到催化作用。
另一方面,教師要在體育項目結果的檢測中嚴守終結性評價的尺度,為那些身體素質良好、準確掌握運動技能和運動項目評價結果優(yōu)異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運動天賦的機會,讓他們提供基于體育運動展示自我運動水平、張揚自我個性和展示運動風采的機會,讓他們成為班級體育運動的達人,為一定范圍內開展競技體育項目儲備運動人才,并借此機會鼓勵所有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為學生認識自我、欣賞自我和評價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機遇。再者基于運動項目的體育與健康教學還倡導多元主體評價或多元主體參與的學生評價機制。
因此,在運動項目實施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根據某個運動項目的開展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即學生對運動前和運動后學生自我不同的運動表現進行反思和評價,教師也可根據運動項目組內其他學生對參與運動的學生進行評價,這為學生進行的多元主體評價策略豐富了教學評價的視角,為基于運動項目發(fā)展學生運動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運動習慣奠定了堅實的評價基石。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和多元主體評價結合,將對學生提高體能、掌握運動技能和培養(yǎng)團隊精神起到推動作用,并為學生終身運動習慣養(yǎng)成起到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洪或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與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10).
[2]尚力沛,程傳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目標、過程與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18,(2).
[3]唐佳錦.新課程理念下體育運動技能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究[J].運動,2017,(22).
[4]裴生毅.高中體育與健康分層走班教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9,(12).
[5]張曉玲,張慶文.PE-PCK:提升職前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基石[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6,(1).
[6]劉崢,唐炎,崔康麗.基于體育教師知識結構的體育教育專業(yè)主干課程重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