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柳芳
摘要:小學是兒童閱讀興趣、習慣培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提升的啟蒙時期,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課程已無法滿足需求,只有以兒童為中心,立足發(fā)展,挖掘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維立體閱讀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整合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才能全方位促進開放性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
關鍵詞:閱讀課程;課程資源開發(fā);小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C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6B-0056-04
新課改以來,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正發(fā)生著飛速變化,但在傳統(tǒng)“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影響下,我們的教學偏重于向學生傳遞單一的知識,而忽視了其作為“活生生的人”,需要“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這個教育的根本目標。要關心每個學生,促進其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就必須加強學生閱讀課程建設,努力推進課外閱讀的“四落實”(落實教材、教時、教師及評價)工程,實現(xiàn)“以讀書為要”這一宗旨。
推進學校閱讀工程,課程資源是重要的基礎和保障?!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各地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積極開發(fā)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1】“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苯衅渲?,關于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學??陕?lián)動社會、家庭等多方力量,延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建設立體多維閱讀平臺與資源。本文謹以太倉市城廂鎮(zhèn)第四小學(以下簡稱“城廂四小”)近年來在閱讀資源建設和課程開發(fā)等方面的實踐探索為例,談談具體推進措施與策略。
聯(lián)動:聚力“四位一體”的共讀平臺搭建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單線式”的圖書館、閱覽室借閱,或者是家庭收藏書本的閱讀,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廣泛、深人地開展閱讀活動的需要。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引,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閱讀總量,提出了“達到400萬字以上”4的要求。為落實此項“保底工程”,學??赡奂彝?、社會以及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等板塊的力量,聚力建設“四位一體”的共讀平臺。
(一)“即時閱讀平臺”,讓閱讀隨處發(fā)生
最自然適切的閱讀,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如呼吸一般”,隨時、隨地、隨性地與閱讀對象進行“親密接觸”。要達成這個目標,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圖書館、閱覽室“單線式”借閱,努力開辟開放、延展,吸引閱讀者的“彈性”空間。學校內可發(fā)掘的潛力是很大的:綠色園地、文化長廊及亭臺轉角,甚至校門口學生等待家長接送的“小驛站”,都可以巧妙利用起來,積極建設成“閱讀驛站”,給師生的校園生活提供更多可閱讀的時空,同時,可建設班級圖書角、漂流圖書箱,讓來自學校的閱讀資源,滿足師生即時閱讀需要。
城廂四小的“西廬師生共讀長廊”,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為彌補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面積小、開放時空有限的不足,學校舉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之力,建成近500平方米開放式閱讀大空間——“西廬師生閱讀長廊”。此廊道是利用教學樓二、三層樓間公共通道,經(jīng)精心設計、科學排布而建成的,分為教師閱讀區(qū)、學生閱讀區(qū),四周廊墻上布有讀書公約、名人讀書故事、好書熱播榜、閱讀分享、小報展覽以及最美西廬讀書娃、師生讀書名言、讀書心得等專欄。廊內不僅布置了供低、中、高不同年段學生自由閱讀的設備,還多方匯集了特別受師生喜愛的圖書資源,有學校采購的,有黨員教師愛心捐贈的,有各班級家長和學生自助“漂流”的,還有共建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愛心援助的,先后上架近20000冊。這樣一個凝聚多方力量、資源即時開放的平臺運行以來,已成為全校師生最喜愛的閱讀空間,為閑適的校園生活增光添彩,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家庭圖書館”,營造溫馨閱讀氛圍
《2019年度太倉市城廂區(qū)域兒童閱讀課程資源建設情況的調查》顯示:86.7%的兒童認為,喜歡在家里看課外書,父母陪伴著閱讀的時候特別靜心,讀得很認真。可見,家庭閱讀資源平臺的建設,是兒童閱讀課程推進的物質保障;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是兒童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基本條件。來自家庭的閱讀資源一藏書、報紙、雜志等,是學生開展對話交流的重要課程資源。學校可根據(jù)學生年齡、學生心理特點等,精心研制科學、適宜的年級“讀書包”,向家庭推薦,同時,定期開設“親子閱讀”課程培訓,引導家長重視“家庭圖書館”建設,不斷提高“親子閱讀”的技能技巧,建設“浸潤書香,共同成長”的閱讀家庭,為兒童享受優(yōu)質閱讀課程提供保障。
(三)“公共資源”,拓展“大閱讀”時空
隨著“閱讀型”社會的建設,“全民閱讀”活動正逐步走向深人。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校以外,來自公共圖書館、漂流書站、自助閱讀區(qū)等校外公共課程資源,為學生開放型閱讀資源的建設提供了便捷優(yōu)質的服務。學??啥ㄆ诮M織學生參觀這些場所,與少兒圖書館、漂流站的主管機構聯(lián)合開展交流活動,還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員及圖書管理志愿者走進校園,開展“聆聽窗外聲音”主題課程活動,為學生課外閱讀走向社區(qū),走向更廣闊的空間打開視界。
(四)“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助力閱讀向縱深發(fā)展
走進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系統(tǒng)多元的平臺空間、浩瀚的知識儲備,為閱讀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如何發(fā)揮網(wǎng)絡這把“雙刃劍”的積極促進作用,讓閱讀資源平臺建設走向更加科學、開闊?這是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閱讀課程建設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學校利用主題活動、信息技術課程,引領學生變革閱讀方式,逐步實現(xiàn)從“文本閱讀”轉向“超文本閱讀”,由單純的文字讀物轉向多媒體電子讀物等網(wǎng)絡讀物資源,在不斷變革與超越中,進一步豐富自身閱讀的形態(tài)和內容,助力閱讀向縱深處延展。
二、互助:促進“三全”交匯的共讀氛圍營造
良好的共讀氛圍,是校園推進閱讀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條件?!白岄喿x成為全校師生吃飯、睡覺一般的行為自覺”,是城廂四小營造閱讀氛圍的目標。因此,學校積極啟動“互助分享式”閱讀網(wǎng)絡建設,營造全科閱讀、全員參與、全時開放的“三全”交匯式共讀氛圍。
(一)全科閱讀
學校建構多學科閱讀網(wǎng)絡,鼓勵教師、學生不局限于語文課外閱讀,不但制定語文閱讀推薦書目體系,而且推薦數(shù)學、英語、科學、美術等跨學科聯(lián)動的共享書目,深人開展教師“全科閱讀”“跨學科整合閱讀”的主題研訓,積極探究新領域,優(yōu)化跨學科閱讀課程建設,打通學科壁壘,指向學生綜合素養(yǎng)與關鍵能力的發(fā)展,從理念到行動,全面推進全科閱讀主題活動,營造濃厚的“大閱讀”氛圍。
(二)全員參與
學校的閱讀課程基于“一個都不能少”的“全員參與”目標,面向校園里的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孩子。面對智力發(fā)育相對較緩的融合班學生,城廂四小“一對一”閱讀活動科學規(guī)劃、分步推進:從教師讀給學生聽,到學生讀給班級同學聽,高年級的學生讀給低年級的學生聽,乃至于家長讀給學生聽,讓共讀活動呈現(xiàn)多維立體的“互助共享式”網(wǎng)絡結構。因為全員參與,共讀資源平臺常常由教職工、學生及家長自發(fā)地主動整理,自主地開展互相監(jiān)督、自助管理,進人了良性循環(huán)的理想狀態(tài)。
(三)全時開放
要實現(xiàn)“讓閱讀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建設目標,閱讀資源必須全天候、無障礙、無縫隙地開放。對此,城廂四小精心設計,周密組織。例如,學校除了將“西廬師生共讀長廊”共讀活動安排進早讀、午讀時間,開展教師指導下的集中閱讀,其余早、中、晚自由時間,尤其是家長延遲來接的滯留學生,可全天候在公共長廊內自由閱讀。閱讀空間除了環(huán)境優(yōu)雅、舒適,還有很多來自教師、家長、學生的溫馨互助,讓大家一有閑暇,就情不自禁地流連其間,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塑造了全天候無縫對接的閱讀時空。
三、創(chuàng)生:挖掘匠心獨運的校本閱讀課程資源
(一)創(chuàng)編校本閱讀教材
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課外閱讀是需要整體推進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重構課程,建設閱讀資源與平臺。近兩年來,城廂四小依托全國組塊教學聯(lián)盟實驗學校、全國“七彩語文”閱讀實驗學校以及蘇教版全國小學語文教研課題“小學語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的實踐研究”、太倉市教育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區(qū)域閱讀教學實驗學校等平臺,積極加強閱讀課程建設與研究。學校成立了“組塊一體驗語文教學研究核心工作室”,強化課程研發(fā)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先后編寫了《西廬雅頌——傳統(tǒng)經(jīng)典閱讀》《西廬雅頌——優(yōu)秀習作選》《享受閱讀》輔助讀本等共計13冊教材,指導各年級、各學科教師緊緊圍繞課內外閱讀活動,積極開展閱讀主題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在經(jīng)典誦讀、高效閱讀、指向寫作的閱讀等實踐活動中獲得成長。
(二)優(yōu)化教師“閱讀共同體”
教師閱讀課程建設和閱讀教學能力提升是加強閱讀課程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這個問題,城廂四小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師發(fā)展聯(lián)盟“三三三”讀書工程活動。教師們三個月內共讀三本教育理論專著,撰寫讀書心得、教學案例以及教育論文共三篇。學校邀請科研專家全程指導,細致跟進,教師們的狀態(tài)不斷優(yōu)化:從“不想讀”“不會讀”,到“科學讀”,直至邁向“高效讀”,較好地推進了學校閱讀課程建設和教師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突破閱讀指導“瓶頸”
為了更好地解決小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不足的瓶頸問題,城廂四小努力加強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豐富課程建設,開設每周一節(jié)美讀課(欣賞課),引領學生打開閱讀視野;其次,學校教師閱讀教學共同體定期開展主題教學研磨活動。近年來,學校積極主辦或參與校際、教育聯(lián)盟校等區(qū)域內外聯(lián)合主題研討活動,開設“家校共育”親子共讀主題論壇,贏得了省、市專家和聯(lián)盟.校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四)重視課程的“過程性質量”
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課程建設搭建了發(fā)展的平臺。城廂四小定期開展“書香班級、書香家庭、最美西廬讀書娃”等優(yōu)秀閱讀團隊(個人)的評比,以多種形式向各年級師生進行“好書推薦”,面向不同師生、家長,有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讀書評論、讀書沙龍,促進課外閱讀實踐成果的提升和延展。一年一屆的讀書節(jié),學校已開展至第15屆,師生家長在讀書手抄報、書簽制作、創(chuàng)編童話等豐富活動中,養(yǎng)成了時時、處處開展閱讀的好習慣。
四、研構:實現(xiàn)“自主+互動+多元”綜合評價
(一)以校本教材為依托,開展閱讀評價
學校團隊編寫的《西廬雅頌——傳統(tǒng)經(jīng)典閱讀》校本教材系列共有6冊,按照年級及課程標準相關目標、內容編寫,分古詩文必背與選背、傳統(tǒng)經(jīng)典誦讀及課外閱讀書目必讀與選讀等多個板塊。學校針對年級誦讀任務制定評價考核目標,按月分解,有序操作,科學開展星級評價與反饋,將學生自評、伙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以及校內自助測評等多種評價有效整合,積極化解誦讀難點,全面提升了閱讀實效。
(二)積極開發(fā)自媒體,豐富“自主+互動+多元”評價
面對閱讀興趣濃、閱讀量大且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的中、高年級學生,城廂四小鼓勵其在教師、家長和伙伴的幫助下,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努力開發(fā)閱讀自媒體,例如,搭建“微信公眾號”“美篇”“微閱讀”等網(wǎng)絡平臺,嘗試自主設計、自主研發(fā)媒體宣傳框架與主題內容等。在自主、個性、富有創(chuàng)意的自媒體平臺上,學生可以撰寫自己的閱讀感悟、讀書心得,還可以創(chuàng)意寫作,成字書寫自我,即時發(fā)布、交流閱讀體驗,尤其是整本書閱讀,可以通過連載發(fā)布,促進閱讀活動持續(xù)、有效地走向深人。教師、同學、家張以及網(wǎng)上的朋友們都可以加以關注,給予支持、交流和指導,促進閱讀產生良性的漣漪效應。學生在自主互動的氛圍中,不斷改進閱讀感受的表達內容與訪式、方法,以客觀、多元的評價促進閱讀興趣、習慣的養(yǎng)成,提升閱讀質量。
當然,依托多方力量,基于兒童視角開展開放型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建設,并不是隨意而為,還應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內容,考慮學校、家庭和學生的多方面實際因素,與社會資源有機融合,聯(lián)動創(chuàng)生,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核心素養(yǎng)抽枝長葉、蓬勃生長,讓閱讀課程點亮校園生活,塑造高品質教育。我們將一如既往,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2][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0,80,13.14.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