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不僅要將書本上的知識講到位,還應該對書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陌l(fā)散和延伸,而為了實現(xiàn)對于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在講述書本知識的時候,將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夾雜在其中,故而,文章就如何將道德與法制的內(nèi)容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
關(guān)鍵詞:道德與法治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雖然小學語文課本上的知識從表面上看上去和道德與法制教育搭不上邊,但只要在一線的小學語文老師都能夠?qū)ψ约荷险n所講的內(nèi)容進行靈活多變的設計,并且在教學的時候做到開放化,那么在上小學語文課的時候夾雜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目標便可得以實現(xiàn),因為這種教學方式是創(chuàng)新性的,其給學生的感覺就是新鮮并且有趣的,只要老師在串講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機足夠精確,那么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學到語文知識,還可以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識可以道德品質(zhì),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收獲也就不僅僅是語文課本上的那些知識了,還有關(guān)于道德與法制教育的知識。
一、 活躍教學時的課堂氛圍
為了能夠在進行正常小學語文教學的同時為學生講授更多關(guān)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讓學生在道德品質(zhì)養(yǎng)成方面有所保障,小學老師應該在心中樹立“道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同等重要的核心教育理念。因為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所以老師要想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道德與法制的教育也取的得良好的效果,老師應該先讓教學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其活躍氛圍的方法可以有:老師在結(jié)合學生愛玩、喜動、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大的特點,老師可以開展一些簡單且易操作的活動去活躍學生上課時的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上,那么學生對課本上的內(nèi)容和老師串講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也就會有更好的吸收。
例如,老師可以在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串講“三個廚師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是這樣的,在一家餐館里有三位廚藝旗鼓相當?shù)膹N師,此時一位記者去采訪他們在干嗎,其中一位脾氣顯得有點暴躁的廚師說到,我在炒菜,這你都看不懂嗎?第二位廚師說:我在為我的顧客做可口美味的食物,第三位廚師說:我在這家餐館去不斷鉆研自己的才藝和學習這家餐館的運營模式,以便于我未來自己開餐館連鎖店。此時故事情節(jié)來到了10年后,第一位廚師還在原來的餐館炒菜,除了身體上的衰老外在其他方面并沒有多大的改變,第二位廚師,因為自己的對于做菜的態(tài)度,讓自己的廚藝得到了很大的長進,此時的他在一家非常豪華的酒店里當廚師長,而第三位廚師不僅在廚藝上有很大的精進,而且其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讓他在全國已經(jīng)擁有了許多屬于自己的餐館連鎖店。通過這個故事的穿插,學生的注意力將會更加專注于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上,學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通過這種穿插故事的方式得到激發(fā),并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串講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的目標也可以得到實現(xiàn),這個故事主要是想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可能成為影響自身的一件大事,讓學生對生活中發(fā)生著的每一件事都去認真地對待,不要去看不起身邊的任何人,也不要去低估生活中發(fā)生的任何一件事的重要性。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在課堂上開展課堂小游戲的方式去讓學生了解更多關(guān)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
二、 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难由旌桶l(fā)散
要想做到這一點,老師應該找到一些可以進行發(fā)散和延伸的文章,將這部分文章中關(guān)于道德與法治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挖掘,然后通過所挖掘的內(nèi)容給學生帶來在思維上的啟發(fā)和收獲。因為這種方法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剖析文章的,所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和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產(chǎn)生鏈接,還可以拓寬學生看文章的角度。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平時能接觸到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都是充滿著生活化色彩。老師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應對語文課本上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在對文章內(nèi)容充分理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后隱藏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采取這種講課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課本原文的理解更加的深入,還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印象也會變得更深。
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講到《哪吒鬧?!愤@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當中,結(jié)合書本內(nèi)容講解一些關(guān)于法制的知識,讓學生對法制方面的知識有初步的認識,當然,在講授關(guān)于法制方面知識之前,應該保證學生對文章所闡述的內(nèi)容有比較充分地理解,為了讓學生對內(nèi)容有更充分的認識,老師可以推薦簡易版的《封神演義》,然后在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老師可以在班上開展一次關(guān)于《封神演義》的讀書交流的會議,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交流會議的含義,老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例如,學生可以在會議上分享一下自己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可以讓學生去選擇書中自己最喜歡的角色,然后再向班上的其他同學講解自己喜歡這個角色的原因,還可以讓學生選取書中自己所喜歡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開展這種活動不僅可以讓班級中的讀書氛圍得到增強,還可以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寬,在學生在分享自己的讀后感的過程中,講到關(guān)于法制方面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在這位同學講解完關(guān)于法制方面的知識后,結(jié)合這位同學所講的關(guān)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去進行強化和相應的拓展,爭取做到將這部分法制知識滲透到在座每一位小學生的心中,以達到教學相結(jié)合的效果。
三、 有助于學生正面價值觀的形成
在小學時期,道德與法制課程的側(cè)重點在于學生道德觀念的構(gòu)建,有助于學生正面積極價值觀的形成,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書本原文內(nèi)容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時,也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進行潛移默化地吸收,并讓學生對課文背后想要向?qū)W生傳遞的價值和道德觀念有初步的認識,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在講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的過程中,向?qū)W生講述一些積極的道德品質(zhì)的知識。在這個教學過程當中對于教學的融合有著很好的體現(xiàn),通過講解課本上知識的同時串講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吸收書本中所傳遞的價值觀,還有利于學生對老師所講的知識和書本的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所以說這是一種比較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例如,老師在講解《師恩難忘》這篇課文的時候,作者的那位老師每次講課的時候都會給學生們分享一個故事,故事雖然不長,但這些故事卻帶給了作者很多的啟發(fā),也正是因為田老師所講的故事,讓作者對文學產(chǎn)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在課文的最后給學生留下了一道思考題,該思考題為:問學生對書本原文中某句話的個人理解。此時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借此問題向更深的方面進行探討,例如,問學生為什么作者在聽了田老師分享的那么多的故事后,會在文學方面產(chǎn)生極其濃厚的興趣,接著老師還可以詢問學生的一些想法,問學生在閱讀了這么多的課本文章后,是否有產(chǎn)生一些新的想法。老師可以通過這些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原文的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入地剖析,學生也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對文章中所講的故事進行更好地梳理,對故事的內(nèi)涵有更深入的挖掘。在老師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的時候,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去總結(jié)出有關(guān)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例如,老師在對《師恩難忘》這篇文章進行總結(jié)歸納的時候,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向?qū)W生總結(jié)出有關(guān)“尊師重道”的內(nèi)容,而“尊師重道”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而這也要求學生在心智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就應該具備這種思想意識。因此,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在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引導方面也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積極的道德品質(zhì)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也可以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并且小學生的人格也可以因此而變得更加的健全。
四、 讓課堂上有效的交流和討論次數(shù)變得更多,形式也變得更加的豐富
老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應該讓課堂中所進行的有效的交流和討論的次數(shù)變得更多,在交流和討論的形式上也應該變得更加的豐富,因為學生在進行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會漸漸地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樂趣,并且學生在進行交流和討論的時候可以間接的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因為每個學生在思考問題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學生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對教材所講的內(nèi)容也會進行適當?shù)难由旌脱a充,此時老師在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串講方面也就有更多的插入點了。如果學生在小學語文的理論知識學習方面不存在很大阻礙時,此時老師的專注點應該在于學生思維的拓展,老師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教學的時候多做一些延伸,多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學科能力的另一種表現(xiàn)。
除此之外,老師也應該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在學生學習方法這一方面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指導,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上的課文并不是全部都需要學生去完全掌握,有些文章只需要學生對其進行略讀就行,所以老師應該將課本上只需要學生去略讀的文章告訴學生,并讓學生在閱讀之后發(fā)表自己的一些感想,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進行交流和討論,老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往道德與法治方面去思考,除此之外,老師可以每周舉行一次小型的讀書分享會,也可以讓學生每周都去寫一篇讀書筆記,以上的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學生的學科能力得到增強,也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結(jié)合。
五、 結(jié)語
根據(jù)上面所講述的內(nèi)容,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在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講解的同時,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進行適當?shù)拇v,既要保障學生對語文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也應該讓學生在上語文課的同時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也有一定的了解,老師可以通過活躍課堂氣氛,對課本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延伸和發(fā)散,讓學生積極地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交流,讓小學語文老師自己在課堂上有更多的空間對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進行相應的講解,從而讓學生自身的法制意識和道德品質(zhì)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樂秀梅.基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9(9).
[2]廖麗雅.君子文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科普童話,2019(6).
[3]王海燕.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探究[J].科普童話,2018(15).
[4]謝紅梅.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2).
[5]林欽耀.基于兒童立場?滲透法治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探究[J].新教師,2019(5).
作者簡介:
蘇玲玉,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柴家門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