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麗
摘? ? 要: 以學習、宣傳和貫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以《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為指導,將“學習強國”APP中英對照文章有效融入課程教學,求真務實地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思想性、實效性和時代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挖掘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思政意識,并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融入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 大學英語? ? 課程思政?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 教學模式
作為大學通識課平臺上的重要窗口,大學英語課程著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能聽會說,能讀會寫且譯,能應用詞句篇章等語用知識和社會、文化、科學等科普性知識,旨在拓寬學生國際視野及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要對大學生進行愛國愛集體,力爭為社會做貢獻,側(cè)重于理想、道德、紀律、國防、法制和民族團結等方面的教育?!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由中宣部主管,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nèi)容,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學習網(wǎng)絡,實現(xiàn)有組織、有指導、有管理、有服務的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論成果,這一點在最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沒有明確的要求,國家提出我們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有必要進行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模式探討。通過相關文獻研究,英語教學思政類的論文不多,本文主要探討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最新的理論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指導思想
2017年教育部發(fā)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1]指出大學生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實施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走出去”有效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增強國家語言實力,加強與各國人民在不同方面的交流學習,確實提升國家軟實力。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及為誰培養(yǎng)人”,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主要圍繞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指南》提出英語教師應給予學生思想、情感、人格、審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大學英語教學參考資料的選用應注重思想性、權威性和相關性,兼顧拓展性和多媒體性。指南中反復提及的“思想性”落腳點是學習、宣傳和貫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尤其是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指南》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課程教學,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思想性、實效性和時代性。
第二,處理大學英語教學里西方社會文化高比例與日益增強的傳播中華文化呼吁之間的矛盾。語言承載著社會背后的文化因素,英語作為西方主要的交流語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中西方文化碰撞時,需要融入中國文化認同教育,凸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指南》明確指出:“作為一門語言基礎課程,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拓寬學生認識知識的方式,還通過了解世界文化提高自身素質(zhì)?!贝髮W英語課程是一門課時量相對較大且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綜合素養(yǎng)課程,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落腳點是什么?先回答高校要“培養(yǎng)什么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在大學課程設置上,大學英語和思政課程同為全校性公共通識課,從理論上講,“思想性”落腳點要從兩門課程的指導原則找到相似之處,以《指南》為指導,以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整合兩者的共通之處,可以將中國優(yōu)秀的理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從而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思想性、實效性和時代性。
大學英語課程中大部分文化教學就是進行英美文化教學,包括視聽說讀寫譯教學材料多涉及西方文化。為了減少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本土文化帶來的負遷移,英語課程盡力回避本土文化。中國大學生應當對中國文化充滿自信,成長為建設國家的棟梁和為社會主義奮斗的人才。高校培養(yǎng)人才需要滿足求真務實的大學生,所學的英語切實符合社會所求。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反對走形式,滿堂灌知識點而不顧及學生的領悟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歷經(jīng)了三十多年的變革和更新,新時代的要求迫切提出需要推進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人文素質(zhì)教育改革。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模式探討
以新時代思想為引領,以《指南》為指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有效融入課程教學,遵循思政教育規(guī)律“點線面”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模式[2]。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從點做起”。
部分骨干教師們形成教學團隊率先行動起來,從開展一堂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示范課開始,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等研究和討論。分別找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元素的比重,收集能反映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材料,并探討在大學英語課程中以何種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以點引線”。
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元素融入教育的“以點引線”全流程設置思政元素,教學團隊從不同角度配合開展大學英語思政教學。設想如下:
1.撰寫教學大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有必要制訂出英語文化和思政元素有機結合的教學大綱。
2.開發(fā)大學英語思政教育資源。在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挖掘思政元素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關鍵,可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從現(xiàn)有大學英語授課教材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和反映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材料,提煉有關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協(xié)同育人”的思政教育模式的題材,比如“個人理想”和“中國夢”的統(tǒng)一。
第二,積極補充有關包括思政元素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材料。從自身學科特點出發(fā),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平臺上的外語學習資源,實現(xiàn)思政教育目標,切實做到英語語言學習、文化和思政教育無疑對接。利用“學習強國”央視英文紀錄片《鳥瞰中國:繼往開來China from Above:The Future Is Now》引導學生領略中國各項偉大工作給人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提高聽說能力的同時,增強愛國情懷。學堂在線的慕課“英語暢談中國Introducing China in English”,該課程用英語講述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文化內(nèi)容:中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國民性格、審美情趣和心靈世界等。還包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對照)、西方英文媒體The Times,The Guardian,The New York Times等的報道與評論(紙媒、視聽)和中國英文媒體China Daily、People Daily等的報道與評論(紙媒、視聽),從中挑選包含思政元素的材料。閱讀類材料反映語境的優(yōu)秀英語文章和譯文;聽說類材料可以收集中國文化為背景的聽力和口語材料,讓學生不斷練習用英語描述中國,宣傳傳播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
3.在教學評估方面把對思政元素的考查納入英語口語考核范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漢譯英試題明確規(guī)定考核大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所以在大學英語期末考試中設置一部分有關中國文化的內(nèi)容,可以推動大學生學習中國文化。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以線帶面”。
推廣到整個年級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明確正向示范引領,反向劃底線的總體方針。正向示范引領指參照教學團隊的示范課,全面增強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意識,強化課程思政資源建設,完善“講課+實踐+沙龍”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多元化“教室+基地+網(wǎng)絡”的立體化教學載體。在育人上,大學英語課程作為綜合素養(yǎng)課跟思政課不同。大學思政課是顯性育人,大學英語課程體現(xiàn)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隱性育人特性。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是英語課和思政課協(xié)同育人,不能喧賓奪主,也就是說,英語課可以有思政味,但不能取代思政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課程地位。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模式。
大學英語課程進行思政教育改革,大學英語思政教學課程實驗教學實施方案的各步驟如圖所示:
圖? ? 大學英語思政教學課程實驗教學實施方案示意圖
1.教師優(yōu)化、精選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內(nèi)容,學生課前完成個人網(wǎng)絡學習。教師應在課前根據(jù)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大綱和學生實施指導手冊的要求,考慮分層次培養(yǎng)和個性化教學的要求,在課程資料庫中精選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內(nèi)容,篩選相關課件和視頻資料。
2.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思政元素選題指南,根據(jù)自身的能力、興趣、時間、精力、經(jīng)濟狀況等因素,確定選題,并根據(jù)選題內(nèi)容編入實驗小組。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教師進行小組指導。此階段的核心要點在于將課堂還給學生,實現(xiàn)師生角色的轉(zhuǎn)化,即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教師更多地當好“旁觀者”和“引導者”,選擇性地講解實驗重點、難點和注意事項,掌握不同小組的進度,保持互動,答疑解惑。學生完成報告或論文,將論文相關內(nèi)容拍攝成微視頻。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里匯報結果和論文,并回答教師和其他評委的提問。
3.課程結束之后,定期使用量表對班級成員就大學英語思政教學課程、結果和自身理想信念的樹立、養(yǎng)成之間的關系進行追蹤調(diào)查,評價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實際效果。根據(jù)量表追蹤反饋結果適當更新思政課程資料庫和選題指南,以更新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內(nèi)容。
四、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構建實施方法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要引導學生學習貫徹最新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diào)堅定“文化自信”。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是值得傳承的,比如說關于道德修養(yǎng),古代先哲提到“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等,對于塑造人的品格有不容否認的積極作用[3](20-22)。
大學英語和“課程思政”的融合,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為主導,教學方法可采用老師講授,學生課后查閱,課堂討論或展開辯論法等,注重英語語言知識詞句篇章構思和思想美德的教育。結合課內(nèi)外,積極推進在時間和空間上擴展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zhì)。以下是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實施辦法:課程思政英語課該上什么內(nèi)容,該怎樣上,該怎樣考。
1.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主導的大學英語教材,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蘊含的豐富人文題材,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大學英語教研室開展一系列大學英語思政教育公開課——閱讀課、寫作課、聽說課和翻譯課。閱讀課充分利用國內(nèi)外權威報刊找到求真務實的人物事跡,給學生樹立榜樣;寫作課引導學生有關國家、社會、個人講述“中國夢的實質(zhì)”“求真務實的價值”等觀點;聽說課上引入《中國現(xiàn)代故事》《感動中國》等一大批鮮活的聽說資源,對“求真務實可行嗎?”進行討論和認證;翻譯課要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能力,能借助詞典翻譯有一定深度的介紹中外國情或文化的文字資料,比如翻譯“學習強國”平臺推送的“雙百”人物、“道德模范”等欄目文章。
2.從對單一詞匯語法知識性的大學英語教學過渡到能從社會現(xiàn)實問題著手,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模式協(xié)調(diào)安排大學英語課程的語言、文化和思維教學。其次,通過思辨式討論默化思政教育。變革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中大量灌輸?shù)托У姆椒?,鼓勵教師引導學生以口頭和書面形式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和遇到問題進行思辨思考的能力。
3.評價與測試是大學英語思政教育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根據(jù)教學效果推動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理論是有效地開展評價與測試工作的前提。其次,掌握先進的評價與測試手段是掌握更有價值的評價與測試結果的保證??傊?,實現(xiàn)大學英語思政教育課程的總體目標需要有專業(yè)化的評價與測試體系和機構。
五、結語
在大學英語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習強國”APP中的素材進行思政教育,以習近平教育思想為指導,圍繞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持續(xù)提高思政課質(zhì)量的基礎上,推動聽說讀寫譯各門課“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將學生分小組開展學習討論,教師采取講授法、查閱法、討論法、辯論法等豐富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獨立探究能力,以充分發(fā)揮思政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將思政元素成功經(jīng)驗引入英語課教學過程,推動英語課課程內(nèi)容改革創(chuàng)新和教學組織形式更新,并在教學實踐中對這一模式加以檢驗和完善,已經(jīng)成為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育部2017版)[EB/OL].http://dwb.jnxy.edu.cn/info/1089/1843/htm,2019-02-19.
[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EB/OL]. http: //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2019-12-08.
[3]學習強國百科介紹[EB/OL].https://baike.so.com/doc/28621639-30081384.html,2020-4-20.
[4]梅強.以點引線? ? 以線帶面——高校兩類全覆蓋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8(09).
[5]王美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英語廣場,2019(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