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容
摘要: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性別,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給予定向培養(yǎng)。這就是說在班主任的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教育,按照學生的不同性格、氣質、興趣、情感、思維和行為方式等心理特征進行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關鍵詞: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心理教育;?道德品質
近年來,國內外中學生出現一系列令人擔憂的現象:家長眼里的乖孩子離家出走了,優(yōu)秀生受不了學習的壓力厭學了,甚至因父母不買手機自殺了……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使其健康成長,成為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班主任如何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使每位學生能健康成長,培養(yǎng)其道德品質,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針對學習優(yōu)秀、心理脆弱型的學生的教育
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一般具有自信心足、學習成績好、知識面廣、接受能力強等優(yōu)勢。但由于在校內外總是處在受夸獎和受人羨慕的氛圍中,往往容易讓他們自我評價過高、驕傲自滿,同時也有自尊心強、耐挫能力差等特點。對這樣的學生,就應該嚴格要求,警鐘常敲,讓他們克服自身的弱點,不斷地前進,同時要教育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提醒他們在日常的學習與集體生活中多發(fā)現別人的長處,讓他們通過比較,真正體會到,自己并不是什么都名列前茅,也有不如他人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提高,使他們明白“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二、針對學習中等,表現一般的學生的教育
學習成績中等,行為表現一般的學生,在班級里是占大多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間生”。這類學生思想品德、學習及其他方面處于中等水平,好事壞事似乎都不沾邊,容易被老師忽視。偉大的心理學家席萊說:“我們極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同樣的我們也極害怕別人的指責。”像一些聽話、穩(wěn)重、學習態(tài)度端正、各種任務都能完成的中等生,他們不愿出頭冒尖,成績一般,他們怕出錯,怕丟面子,內心卻又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遇到老師的批評馬上感到恐懼,從而更加嚴密地把自己封閉起來。對于這樣的學生,要多給予愛心,積極地找出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而不是輕易指責、批評。以此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樹立他們的信心。同時給他們在學習以外的生活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為集體服務的過程中表現自己的才干,使他們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三、針對學習差、表現不佳的“后進生”的轉化教育
每個班中多少都會有少數幾個學習成績差,行為表現不佳,思想性格怪異的學生,就是我們所謂的“后進生”。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要更新觀念,客觀地看待他們,用科學的方法教育他們。 因此這類學生,班主任要學會從情感入手轉化他們,讓他們“親其師”然后才能“信其道”。對他們要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做要“嚴中有愛,愛而不縱”。幫助他們挖掘自身的潛能,他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樹立自信。強化學生的優(yōu)點,維護學生的自信,指導他們學會學習,還要教會學生反思自我。班主任一定不能放棄,要堅信他們是可塑之才,一定要尋找適合的契機和方法從心靈上來改變他們。
例如:我班的學生張某,性格外向,脾氣急躁,又固執(zhí)倔強。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沒摸著該生的脾氣,我對他在上課時亂插嘴,好表現的行為很看不慣,因此有好幾次,當堂對這位學生進行了批評。沒想到以后提問的時候他竟然站起來“插蠟燭”,一聲不吭,斜著眼睛瞪我,任憑怎么啟發(fā),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啦)!這下我可著急啦,一是這樣下去,該生的成績會很快下降,二是有這種“頂?!爆F象發(fā)生,說明我班主任工作失策。曾有一階段,我真是為此煞費苦心,苦苦思索用什么鑰匙來開這把“強”鎖。機會終于來了,在一次社會實踐活動中,他一連高歌幾曲,音色、音質都屬上乘,同時學動物的叫聲贏得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活動結束時,我著力對他表揚,并請他說說自己的課外興趣。以后,常利用課間、午間跟他談心,了解他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適時給他幫助。每次他取得成績,給以贊賞性的微笑。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天,他眼中含著淚花說:“老師,您真好!”我也舒心地笑了,教師的耐心和愛心終于像鑰匙一樣打開了他心靈的鎖,澆灌出溫馨的師生友誼之花。
“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它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花費的苦心取得成效?!币虼税嘀魅卧谌粘=逃ぷ髦校槍Σ煌瑐€性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盡力培養(yǎng)其道德品質,并把所產生的不道德品質,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班主任在教育時要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配制好不同的“鑰匙”,注意靈活性和針對性?!耙话谚€匙開一把鎖”巧開心鎖,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樂學習、樂工作、樂活動,使班級工作上一個新臺階。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性別,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給予定向培養(yǎng)。這就是說在班主任的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按照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教育,按照學生的不同性格、氣質、興趣、情感、思維和行為方式等心理特征進行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1、《教師如何成為學生的心理專家》,梁新元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
2、《陶行知文集》;
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