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環(huán)境也在逐漸地變化,從原來的注重應試教育到現(xiàn)在更重視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學方向和重點也提出了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高中的教育中針對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不斷地改革,在人才視角下的高中政治也進行了教學方向和目標的改變。本文對于高中政治主觀題進行了教學探討探究。針對高中政治的現(xiàn)狀是,高考試卷中,政治主觀題較為重要,可以看出對主觀題的重視,評判一個學生學習知識的綜合素質,最好的考量就是政治主觀題的完成情況。
【關鍵詞】 人才培養(yǎng) ?高中政治 ?主觀題 ?教學研究
在全國各地高考試題中,政治學科的主觀題是必考的內容,通過學生自己的總結和歸納表現(xiàn)出真實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從近幾年的高考可以看出,政治的主觀題難度越來越大,涵蓋范圍越來越廣,內容較深,涉及層次更多元化,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政治主觀題的復雜程度,讓教師和學生都容易忽略,選擇基本的題進行加分。其實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近觀幾年的高考試題就可以看出,主觀題的分數(shù)取得是政治成績的關鍵,想要取得好成績,必須認真學習高中政治主觀題,值得教師和學生深思。
一、剖析高中政治主觀題對人才培養(yǎng)的影響
在教師的心里認為高中學生在學習上應注重的是考試分數(shù)的學習,忽略了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特別是政治學科,政治主觀題就是考量一個人對于國家和社會的認識程度,是否已經做好了適應社會的態(tài)度。高中政治主觀題表現(xiàn)為經濟類和政治類,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去尋找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會他們學會審題,在看到問題時,要能明白是要表達某一種意義還是全部意義,在解答意義時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間接,由微觀到宏觀,由近及遠的原則,思路一定要清晰,解題時要緊扣材料,最后再聯(lián)系一點實際生活,結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體現(xiàn)出時代性。教師要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將高中政治主觀題學懂學會,并且注重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高中政治主觀題的教學方法
1. 彰顯人才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切學習的動力都來源于興趣,教師要想提升課堂效果,提高政治主觀題的學習,首先要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適當?shù)馗淖冏约旱慕虒W方式,采用多樣化教學,可以跟學生一起探討哲學寓言,可以一起觀看經典幽默漫畫,播放一些美妙的音樂,同時跟學生分享一下國內外的重大事件,組織學生每天講一個時事焦點。這樣的方式方法都是可以融入到政治課堂中,學生有參與才會有興趣。在探究中尋找學習的意義,在傾聽中感受學習的熱情,通過分享,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端正,通過課堂講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設計上,老師應該以學生的思考想象為主,教學引導為輔,讓學生分角度、多層次地學習,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的辦法,可以是激烈的討論,可以是分享自己的想法,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對問題的理解。舉例說明:在我們學習《生活與消費》中,在對多變的價格知識內容講解中,我們可以借助歷史故事開始授課,展開我們今天的學習:春秋時期,齊國的大王對生活與消費研究得就非常明白,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命令所有臣民穿絲制衣服,本國內禁止種植桑樹,只能種植糧食,讓養(yǎng)蠶種桑更好地被百姓所接受,因此減少了糧食的種植量,因此,也就相應地增加了對蠶絲的需求量,加快分數(shù)攀升。鄰國魯、梁看見這樣的情況,就鼓勵百姓多養(yǎng)蠶種桑,糧食的種植就大大地減少。這樣過了幾年,齊王有命令臣民必須穿粗布衣,不允許糧食私下交易,導致魯國和梁國沒有糧食吃,鬧饑荒,最終齊國不費吹灰之力將他們梁國占領。故事告訴我們政策對于經濟的影響就是有利于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不同的政策對于經濟產業(yè)鏈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故事結束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受,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就可以結合歷史故事,將政治內容表達出來,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更好地讀懂政治知識,課堂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學生也從中學到了知識。
2. 以人才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找到正確的政治學習方法
高中政治主觀題的特點是內容涵蓋范圍較深,涉及內容較多,層次較深,學生必須掌握學習方法,才能學會解題。舉例說明:常見的政治主觀題有十種類型,主要分為一類是體現(xiàn)類,答題時可先把材料中的關鍵句組合摘抄,再說明是教材中的哪些原理、觀點和知識點,最后將列出的材料寫出相應措施或做法;二類是依據(jù)類,答題時基本上是課本上的基本觀點、原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答重要性或意義;?三類是為什么(原因)類,這類簡答題是主要是對“做法”或“事件”的意義進行提問,常用“積極影響”、“經濟、政治意義”、“意義”這樣的詞語作為引導詞,答題時可以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這樣的排比句進行答題;四類是怎么辦(對策)類,答題時一定要認真審查給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針對問題,尋找措施;五類是啟示類,這類問題的回答時,先提出理論依據(jù),然后再提出應該怎么辦,根據(jù)材料問題找到解決的措施,答案一定要與觀點與材料相結合;六類是認識類,這類問題主要是對某種已定型的某種現(xiàn)象、制度、做法的認識或者是對某些具有爭議性的現(xiàn)象和觀點的認識,這樣有了清晰的思路就會知道如何去解題。我們在看動漫片《田螺遺夢》時,可以知道這是民間的故事,有點迷信和庸俗的色彩,但是就是這樣的故事才突出了中國文化不同的價值觀念、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發(fā)。
結語:
在人才視角下高中政治主觀題的教學中,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不要以學習成績?yōu)槟康牡慕虒W,要以學生學懂、學通為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真正的政治學習情懷和經濟發(fā)展眼光。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學習要領,成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薛良淮.解答主觀題不可忽視語言的組織[J].現(xiàn)代讀,2010(21).
[2] 王德明.“三言”破解主觀題失分之“難言之隱”[J].教學月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