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迎春
摘 ?要: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是我們在課堂改革中思索最多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直接動力,只有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進入研究性學習狀態(tài)。繼而形成高效率地學習。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已有生活經驗;游戲策略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蹦苁箤W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激發(fā)興趣放在首位,使學生熱愛數學,把激情融入數學。
1.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比绾我龑W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開始就產生濃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新穎的導語,會引發(fā)學生“獵新”的興趣。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我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在我們的圖形王國中,有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它們幸福、快樂地生活著,經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其中,要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上來嗎?”這樣導入,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2 .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此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我在教學“空間與圖形”一課時,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球滾來滾去,有的甚至滾落到地上,他們有的跑到地上去追,還有的在桌底下鉆來鉆去,學生手忙腳亂。我抓住這個契機,追問學生:“為什么球會滾到地上?而長方體、正方體卻不滾來滾去呢?”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我又追問:“為什么家具、包裝箱都設計成長方體或圓柱體?”從問題中引出平面圖形。
本課的數學是生活中的數學,從生活中的平常物體引入,得到平面圖形的學習活動,注重讓學生以自己內心的體驗學習數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這樣的設計使數學活動生動活潑,學生更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3 .挖掘教材中“快樂”因素,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思維的具體性,越具體形象的東西,越能喚起他們的興趣。因此,直觀教學的運用,在一定意義上說,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通過直觀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在快樂中學會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充滿情趣;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喚起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氛圍中想學、會學、樂學,在輕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