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鵬 文
傳說三國時期劉備率軍伐吳時曾屯兵古萬州天生城,然而大軍遠(yuǎn)征,糧草問題難以解決,為了既不擾民,又能保證大軍供給,于是就地取竹編制蒸籠,將雜糧與羊肉相拌,蒸而食之,解了燃眉之急。后來經(jīng)過改良和發(fā)展,形成了今天獨特的“羊肉格格”。
“羊肉格格”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土豆、玉米面、辣椒面等,其中尤以羊肉最為特殊。恩施地處湖北省西部邊陲,形成了巫山、武陵山、齊躍山“三山鼎立”的地勢,且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性濕潤氣候,這為山羊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天然條件。這里的山羊大多都是原生態(tài)養(yǎng)殖,不但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E以及鈣、鐵、鋅等元素,而且肉質(zhì)緊實,綠色營養(yǎng)。土豆富含碳水化合物、淀粉、胡蘿卜素、維生素C、葉酸、鉀、磷、鎂、鈣等元素,玉米面含有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加入土豆和玉米面,能夠豐富營養(yǎng),降低膻味,提升口感。
“羊肉格格”的做法比較簡單。先將土豆切成小塊,放入碗口大小的竹制蒸籠底部;然后將羊排剁成小塊,加入玉米面、糯米面、辣椒面、鹽、味精和少許熱水拌勻,放在土豆上層;最后撒上少許香菜,蓋上蓋子,中火蒸制20分鐘左右便可出籠。不過還要注意,如無特殊要求,一定要撒上香菜,這可以進(jìn)一步減少羊肉膻味,增加香味;蒸制過程中要把握好火候和時間,要確保蒸熟,不然會很生硬,影響口感。
剛出籠的“羊肉格格”香氣撲鼻,色澤紅潤,撩動著人的味蕾。蒸熟的雜糧面粉入口即化,散發(fā)著羊肉的清香;再咬一口羊肉,緊實卻很鮮嫩,獨特又無膻味,匯聚了土豆與雜糧面營養(yǎng)與口味;土豆在蒸制的過程中,慢慢滲透了羊油和香味,吃起來糯軟而清香。平時若吃上一籠,便是絕美的享受,要是秋冬吃上一籠,更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增強免疫力,可謂解饞養(yǎng)身之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