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芳
摘 要: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不被學生重視,走出困境,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美術教學之路,讓美術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平臺。
關鍵詞:農村初中;美術教學;困境;策略探究
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國家大力倡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要求,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以更多的思考,如何在當前認真開展美術教學,特別是農村教育教學中開展教學,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為,當前農村初中全面開展美術教學存在以下的問題:
一是家長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由于受到升學等方面的制約,許多家長不重視孩子的美術教育學習,甚至于畫筆畫板等教學的常規(guī)工具都無法滿足學生,因此由于家長的忽略和不重視,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二是教師自身的原因。由于外在原因,導致教師自身對美術教學的認識也不到位,甚至于美術課被其它課程擠占,無法正常開展,農村初中學生的美術教學令人堪憂。
當然還有師資力量不足、美術資源無法共享等客觀因素,但是面對這些困惑,首先我們美術教師要端正態(tài)度,從改變自身的角度去影響學生,去面對課堂,當然這個過程比較長久。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歷,認為要改變農村初中的美術教學現(xiàn)狀,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美育教學是學生鑒賞和感悟的有機統(tǒng)一體。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自身一定要樹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把美術教師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把美術教學和美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在美術課的教學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學會鑒賞美,學會創(chuàng)造美。九年級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有了深厚的文化知識和史學知識,所以他們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利用這個優(yōu)勢,去引導學生感受美,鑒賞美。比如通過中國山水畫的鑒賞,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走進作者的靈魂,去感受作品傳達的詩意、作者傳達的情感,特別是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傳世佳作,我們要引導學生去感知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感受北宋繁榮氣象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讓學生通過畫面去認知、去感悟,去與作者的靈魂對話,學生分析的層次有高低,但是我們教師要加以引導,加以肯定,讓學生敢于發(fā)言,敢于思考。當然這樣的作品太多了,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我們教師一定要轉變感念,不能把鑒賞內容作為可有可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筆帶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用一支筆、一張紙就把美術教學給代替了,殊不知,美術教學的鑒賞和審美教學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鑒賞、感悟讓學生走進美術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我想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改變方法和觀念,是改變美術教學現(xiàn)狀的一個突破口。
二、在模仿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九年級學生由于課業(yè)負擔重,所以我們教師要盡量利用好課堂教學,不要把作業(yè)延伸到課外,課堂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課堂解決。作品的模仿是很重要的一個手段,幾年的美術教學,學生積累了部分的美術繪畫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展示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先學會模仿,學會臨摹,從“形似”的角度,讓學生去感受美術之美。仍以中國山水畫為例,學生可以選擇一個突破口,去臨摹作品的一棵樹,一角樓、一彎路入手,慢慢加大容量,一節(jié)課一個點或者兩個點,教師進行指導或者現(xiàn)場示范,日積月累,學生會慢慢把握部分要領的。當然教師不要急于求成,因為博大精深的一門文化要一點一滴的去積累、去奮斗。臨摹過程之后,可以讓學生去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把學生帶到田野、帶到室外,去和大自然接觸,讓他們去畫生活的山水,也許我們看來他們的筆法是稚嫩的,但是這是學生的作品、學生的創(chuàng)造,我們應該肯定并鼓勵。生活之美是永恒的,學會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從美術的角度表現(xiàn)美,從文學的角度寫出美,這豈不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最高境界嗎?不要因為學生的筆法稚嫩就放棄,不要以為學生的境界不成熟就嫌棄,須知“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只要學生有一點點進步,便是我們的成就,便是我們的貢獻。
三、畢業(yè)季是學生美好的回憶,留下一份值得回憶的東西。筆者在每年的畢業(yè)季前夕,都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筆,描繪三年初中生活的人或物,或者手工制作,來表達對母校、對老師同學的留戀和感激,許多學生用自己的筆或者制作來贈別母校和師生,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既是對學生美術教學活動的總結,又是培養(yǎng)學生道德情感、感恩情懷的一次歷練,所以在活動中,許多學生作品讓我十分感動,有校園操場的小路,有老師黑板奮筆疾書的簡筆畫,有學?;▓@的手工制作,許多作品都流露出同學們的眷戀感恩,我把這些作品都收藏到學校的美術室,有的甚至裝裱了,我想多年后學生回到母校,這些作品將會是學生少年時代美好的人生回憶。
四、因材施教,對于有特長的學生我們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案。在九年級入學階段,我們應該進行調查排摸,把有特長、有志于美術學習的學生列出名單,制定計劃,從中考美術的范疇去訓練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教師有計劃的培訓,系統(tǒng)地進行初中階段美術專業(yè)知識的訓練,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心中有底,去參加特長生的考試。
美術教學在初中階段特別是九年級階段,不應該被忽略,不應該被其它功課所取代,我們教師應該從自身觀念的改變入手,去尋找一條符合學生發(fā)展、符合國家美術教學大綱的道路,讓美術教學名至實歸,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