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忠
摘 要:近年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相繼而出,“問題鏈”教學就是其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初三化學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jù)自己的一些經驗以及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困惑進而引出得一連串教學問題就可以采用“問題鏈”教學。
關鍵詞:問題鏈;初三化學;復習課;實踐與思考
在初中學習中會出現(xiàn)問題,而伴隨著問題的解決得到學習的提升,因而問題與學習相伴而行。“問題鏈”是有中心有順序,獨立又關聯(lián)的一連串問題,一問接一問,問與問之間緊密相連,合理運用“問題鏈”教學能夠促使學生理解以及掌握所學知識。
一、“問題鏈”的設計要求
(一)“問題鏈”的概念
所謂的“問題鏈”雖然是一連串的問題,但是卻有著核心內容,根據(jù)初中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預測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問題轉化成一連串緊密相連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利用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特點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學生共同探討以及學習知識,由于“問題鏈”中的問題與學生所要學習的目標緊密相連,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活躍思維。
(二)設計要求
初中的課程主要是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展開教學,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通過對問題探討以及問題的解決來構建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因而問題的設計就是教學的核心。所以在設計“問題鏈”的時候需要注意五個問題,其一首先需要考慮問題是否與教學目標相關聯(lián),是否能夠將教學內容進行遷移以及建立一定的廣泛聯(lián)系。其二問題是否具有明確的目標以及鮮明的主題,內容的核心是否與學習內容相關聯(lián)。其三問題是否為學生構建了基本知識框架,是否跟得上教學的進度。其四問題展示的內容是否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是否能夠引導學生思維的拓展。其五問題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能夠突現(xiàn)核心價值。
案例:在復習“二氧化碳的性質”這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所發(fā)生的反應”這一知識點,設計了一個“問題鏈”:
(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相互作用時,無明顯現(xiàn)象,能否說明它們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2)請思考能否能用氫氧化鈉溶液檢驗二氧化碳?
(3)我們如何通過有明顯現(xiàn)象的實驗來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讓同學們通過實際的操作探究問題中的原理,在實際操作后讓同學們相互之間討論,交流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原因,隨后老師通過實驗的現(xiàn)象引領學生分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jù)是有無新的物質生成,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現(xiàn)象只能幫助我們判斷是否發(fā)生化學變化,但不能作為判斷依據(jù)。往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相互作用后的溶液中滴加鹽酸,觀察到有氣泡冒出,說明有新的物質碳酸鹽生成。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以及相互交流的時間,從細微的實驗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原理的存在,從而更好的理解知識點,隨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使得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為什么會產生這些現(xiàn)象?而導致這些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化學實驗的原理又是什么?化學方程式又該怎么寫?
二、“問題鏈”的類型
(一)差異性“問題鏈”
差異性“問題鏈”也就是指十分相似的一類問題,卻有著令人出乎意料的結果。差異性“問題鏈”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化學的前概念產生矛盾,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想要去探究這些問題存在的差異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實自身。
案例:在復習“探究碳的還原性化學性質”時,設計了一個“問題鏈”:
(1)碳如果燃燒得充分,就會生成CO2;若是不充分,就會生成CO。那如果碳和氧化銅反應呢?
同學1答:有可能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同學2答:兩者根本不會反應。
(2)如何證明生成的固體是銅,氣體是CO2還是CO?
同學3答:通過做實驗對氣體進行驗證。
同學4答:將點燃的火柴放進氣體中,如果熄滅了,那氣體就不是CO2;如果沒有熄滅,那氣體可能就是CO。
通過實驗,同學們都會有所疑惑,竟然以上同學回答都是錯誤的,由于學生受到了認知沖突,實驗的現(xiàn)象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矛盾,這就造成了差異性“問題鏈”的出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想要探尋真理。
(二)遞進式“問題鏈”
遞進式也就是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將一連串的問題從易到難,依次遞進。
案例:在復習“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時,直接讓學生探討一氧化碳在加熱條件下是否具有還原性?大部分的學生都會持沉默,一時間肯定答不出來,所以就需要將問題轉化成層層遞進的形式,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
在初三化學復習課中,主要也就是以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主,因而設計一連串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根據(jù)老師的引領解決問題,最后在自主學習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問題,隨后根據(jù)交流討論研究問題,最后對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
參考文獻:
[1]王露萍.試論化學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J].化學教學,2013(3):6-10.
[2]"問題鏈"教學在初三化學復習課中的實踐與思考.2016.2.王香.
[3]“問題鏈式專題復習學案”在初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袁系林.學科教學(化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