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
摘 ?要: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角色扮演應運而生,其在增強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豐富學生創(chuàng)新空間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學生角色扮演過程中,還需要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學生;角色扮演
新課程理念對中學歷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主動求知的引導,其中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獲取更完備的知識體系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通過對知識的梳理,筆者總結出角色扮演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即學生可以扮演或把自己想象成歷史人物中的各種角色,運用小品、短劇等形式,再現(xiàn)當時的歷史場景,寓教育于表演過程中,把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巧妙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教學過程的生活化和藝術化,使學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感受歷史人物的角色內涵,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扮演能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學生角色扮演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多重于教師對歷史史實的講述,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難于接受。因此,角色扮演應運而生,成為了以學生為課堂主導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形式,在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在時間與空間上進行自主探索、自主思維,進而完成知識的自我內化。
學生角色扮演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應用的案例有很多,均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七年級下冊《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課時,結合該章的重點——北魏孝文帝改革,可讓學生分別結合北魏統(tǒng)一北方前鮮卑族的服飾和生活飲食習慣及漢化后衣食住行方面的變化進行分角色扮演,進而引導學生搭建起兩個方向的教學支架。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達到最有效的學習效果,更加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在講解《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文中,可以結合課本中描繪的西晉統(tǒng)治時期的腐敗場景、西晉貴族生活的奢侈腐敗,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從寫劇本入手,在對西晉王朝皇帝語言的潤色中,感受到西晉王朝時期老百姓生活困苦的原因,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
二、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重要作用
角色扮演對于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初中生活潑好動、喜愛表演,教師利用初中生的年齡特征,組織學生參與角色扮演,讓學生廣泛參與到歷史學習活動中來,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知識體驗的重要途徑。
(一)學生角色扮演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自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中國傳統(tǒng)的課堂便以教師教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尤其對于歷史等所謂的副科,學生更是抱有得過且過的僥幸心理,學習主動性不高,甚至缺乏對歷史科目的學習熱情。但如果在歷史課堂中增加角色扮演這一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其中。在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現(xiàn)代化的教學需求,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實踐,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分析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二)學生角色扮演有利于豐富學生創(chuàng)新空間,提高課堂趣味性
角色扮演是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體現(xiàn)。學生的角色扮演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角色扮演成為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歷史的喜悅,滿足了學生求新求變的學習心理,豐富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空間。比如在講解《西安事變》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討論學習。讓他們在扮演美方、日方和中共方代表中,以記者提問的方式再現(xiàn)歷史場景。讓學生在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的互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得到了相應鍛煉。
(三)學生角色扮演是深化新課程改革中心理念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理念的改革要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通過設置模擬情景、導入模擬情景,分配角色任務等途徑,可以讓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獲取相應的知識。角色扮演結束后要求學生匯報活動所得的方式,更能讓學生在概括學習成果,反思認知過程中,掌握了歷史知識的認知策略,實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理論。
三、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角色扮演的關鍵
(一)教師提前布置任務,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角色扮演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之前優(yōu)先確定好角色扮演的素材。因為并不是教材的任何內容都適合進行角色扮演。將角色分配到學習小組后,由學生通過節(jié)假日組織小組討論,合理安排時間,達到更好的角色扮演效果。
(二)學生要注意塑造歷史人物的真實性
由于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認知不清晰,為了減少其塑造歷史人物的難度,教師要給予積極的指引。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歷史課程中的角色扮演是有限度地塑造歷史人物,但絕對不是捏造歷史人物,學生也要在塑造歷史人物形象時貼合歷史實際。
(三)學生在主動求知中明確角色扮演任務
一堂新課的講授和學習要經歷教師引導學生選題、設計,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角色評價等過程。這一方面需要學生的主動求知,再者還要求教師在分配任務時要考慮到學生角色扮演過程中的參與度。
總而言之,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事件當中,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情境,與歷史人物一起思考和分析,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讓學生與歷史人物產生共鳴,更加精確地感受到歷史人物的所見所想。隨著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流變,角色扮演已經成為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求知的一種重要途徑,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的概念,為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蔡霞:《角色扮演:讓學生愛上歷史課的魔棒》,《文教資料》,2015年第20期.
[2]謝建輝:《課本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中學課程資源》,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