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鵬
摘 要:管樂團是以室內樂團演奏為主的管樂合奏團體。近幾年,管樂團在各大高校得到普及,對我國管樂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音樂專業(yè)管樂作品排練課中存在許多問題,文章針對音樂專業(yè)管樂作品排練課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對策,促進管樂排練課程教學發(fā)展。
關鍵詞:音樂專業(yè);管樂排練課程;教學改革
我國音樂教育培養(yǎng)給予音樂技巧運用很大重視,將音樂專業(yè)個別課程放在核心位置,集體課受制于音樂教育觀念,課程未進行體系化設置。音樂技能個別課程強調以培養(yǎng)表演人才為主要目的,集體課關注音樂技能,強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的參與性。隨著我國音樂教育多元化觀念的產生,音樂普及教育日益受到重視,音樂專業(yè)管樂作品排練課也受到重視。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管樂作品排練課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分析管樂排練課程教學問題對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管樂團排練概述
管樂是以管發(fā)聲的樂器,分為吹孔氣鳴樂器與單簧氣鳴樂器,唇簧氣鳴樂器是銅管組,包括中音號、圓號等銅管樂器、雙簧氣鳴樂器和唇簧氣鳴樂器。同時,管樂器還可以分為木管與銅管樂器兩類。其中,管樂是世界音樂的始祖之一,史前有不同的貝殼材質的吹奏樂器,木竹類管樂最早出現(xiàn)在7000多年前,青銅管樂器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前3600年[1]。
管樂的美是其他樂器無法展現(xiàn)的,管樂器之美包含造型美、音色美。管樂器學習包括樂器持法、正確呼吸方法、基礎練習、演奏技巧練習等。常見的管樂隊分階段排練教學包括基礎知識、基礎樂理的學習,基本功的訓練等內容。管樂演奏人員基本功涉及范圍較廣,包括氣息的耐力、手指與舌頭的結合等,強調耐力練習,增加演奏者的演奏時間,耐力訓練可以通過基本長音練習等方式增強耐力。
掌握基本技巧后開始練習短小的曲目,在大合奏開始前訓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提升樂隊的凝聚力,鍛煉氣息控制[2]。管樂隊進行合奏,成員要清楚自己的聲部位置,使個人意志與樂隊保持一致。合奏訓練注意各種節(jié)律的統(tǒng)一,注意命令的變化速度。通過簡單的基本訓練增強學生樂團合奏意識,可以嘗試訓練小樂隊的作品,從而達到相互協(xié)作配合的目的。
二、我國管樂藝術教育的發(fā)展
西方管樂藝術最早傳入我國的時間尚無定論,明末清初我國開始組建西洋管樂隊,為我國培養(yǎng)具備專業(yè)水準的西洋樂器演奏人才。各類藝術社團應運而生,西方管樂藝術隨著我國學校教育對西方音樂體系的吸納開始普及[3]。
西洋管樂藝術在我國從無到有,改革開放后形成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我國管樂團分為業(yè)余與專業(yè)兩類:業(yè)余管樂團包括中小學高校音樂社團、各階層非專業(yè)人士組成的管樂團;專業(yè)管樂團是由具備專業(yè)管樂知識技巧的人才組成的團隊。
三、高校音樂專業(yè)管樂藝術教育現(xiàn)狀
高校音樂專業(yè)課程設置要體現(xiàn)音樂學科的藝術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yè)基礎課是音樂專業(yè)教育的基礎,管樂是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分支。管樂教育基礎課程涉及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基礎理論、音樂技能等。管樂器課程主要通過講解樂器理論知識,讓學生了解樂器構造,管樂教育需要強有力的理論支持,管樂理論基礎課程以傳授國外先進音樂教育理念為主,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音樂基本理論。
各系課程建設的目的是構建學科主課程系統(tǒng),管樂專業(yè)主科應為教學理論與實踐相關課程。專業(yè)核心課程中管弦樂配器法為理論課程,為學生在音樂教育實踐中的音樂欣賞、演奏能力做理論準備。管樂隊指揮課、樂隊合作排練為實操性課程。教學中以體驗實踐的教學方法達到學習目的。管樂演奏基礎課程以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增強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為原則,課堂上以教師引導為主,讓學生在觀摩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學習,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
藝術實踐對管樂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管樂音樂教育實踐分為校內外兩部分。校內藝術實踐包括專場音樂會、教學音樂會,校外藝術實踐包括管樂宣傳演出、觀摩比賽。藝術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運用得好,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同時體現(xiàn)出課程的教學質量。
四、管樂排練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中國管樂發(fā)展處于起步階段,高校音樂專業(yè)管樂作品排練課程教學具備一定的規(guī)模,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宏觀方面包括國家政策資金支持不足、師資匱乏、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問題。
管樂教育實行師資課程共享,管樂教學在音樂專業(yè)教育中獨立存在,缺乏師資與教材,與指揮專業(yè)共享師資,只能提高學生的表演技能。師資建設相對落后,管樂團教材選擇對管樂排練教學來說非常重要,目前管樂團教材數(shù)量少,多以單個樂器演奏法為主,缺乏系統(tǒng)標準的管樂團合奏教程。
管樂隊排練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樂隊編制不合理、音準不好、過于強化樂曲連貫練習、音量演奏無變化等。大部分學生喜歡輕巧的樂器,由于低音銅管樂器重量較重,很少有學生選擇學習,而且低音樂器采購費用較高等,導致便捷式樂器在管樂隊中的組成比例異常。樂隊均衡要靠好的音準維持,單一的管樂校音器校音,通常只有單一的音準,忽視了學生的聽覺功能,應鼓勵學生利用聽覺進行調整。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管樂隊排練忽略了音響效果,有計劃地排練才不會耽誤學生時間。
管樂團學生流動性大,這對樂隊日常排練造成很大影響。學生的基本樂理水平參差不齊,原因復雜。有的學生未從小進行系統(tǒng)的樂器演奏學習,臨時突擊基本知識;有些學生從小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管樂團缺乏教師管理,管樂教師身兼音樂教學任務,部分教師非管樂樂器專業(yè)出身,致使管樂排練水平難以提高。管樂團日常排練中存在管理不規(guī)范、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
五、音樂專業(yè)管樂隊日常教學管理策略
音樂專業(yè)管樂隊多為業(yè)余性質,樂器數(shù)量不同,若能增加低音樂器數(shù)量,可使整體效果得到提升。樂隊成員主要是各種樂器演奏者,包括器材管理者等。樂隊演奏人員應具有一定的音樂素質,音樂素質包含節(jié)奏感等,可以通過模仿測試檢驗,學習過樂理知識、熟悉樂隊演奏樂器的演奏者優(yōu)先考慮。
樂隊管理面臨許多問題,可以從人事管理與樂器管理方面入手。選用有強烈責任意識的人進行樂隊管理,選用操作能力強的學生作為隊長,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等方面受到管樂隊影響,隊員要演奏出美妙的管樂曲,使其他學生更好地欣賞樂隊的演奏。銅管樂是西洋樂器,樂器價格昂貴,在訓練中要保證學生愛護樂器,訓練后將樂器上的水瀝干,木管類樂器小心拆除,演奏時必須將樂器箱子隨身攜帶。
由于管樂團成員流動性大,每年補充新的成員,要保證樂隊整體水平不受影響,應使樂團成員均勻分布在各年級、樂器分布在不同年級,減小學生畢業(yè)對樂隊排練的影響。每年招收新成員應做好計劃,保持樂隊工作正常開展。對于招收的新成員,由樂團指揮及校領導考察,確保樂團成員的質量。管樂團老師通常兼職藝術教育與排練工作。有必要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策略,對校內管樂團教師進行多渠道培養(yǎng),提高管樂排練水平。聘請專門音樂團體樂器教師,定期進行不同樂器的排練,提高管樂團的排練水平。
要保證管樂團排練工作順利進行,必須建立管樂團規(guī)章制度,由專人負責制度的監(jiān)督,管樂團制度包括樂團紀律、組織制度、獎懲制度、樂器保管制度等。建立管樂團排練激勵機制,使學生積極投入管樂日常排練,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管樂團日常排練有計劃地開展需要提前制定訓練計劃。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的基礎,學生具備良好的視唱練耳功底,樂器學習會更加高效。打好基礎管樂團排練才能更長遠地發(fā)展。管樂團可以聘請演奏水平較高的專家授課,上課形式不局限于教師講授的傳統(tǒng)模式,可以讓管樂團員在臺上獨奏,其他同學發(fā)表意見,由專家點評。專家可以演奏同一曲目,鼓勵學生刻苦學習,有效提高管樂團排練效率。
總之,管樂團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管樂藝術實踐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綜合素質。有效解決管樂團在日常排練中遇到的問題,需要管樂團建立制度化的教學管理體制。管樂團排練水平提高需要學校領導及管樂團教師長期地努力,才能取得較好的排練效果。
參考文獻:
[1]馬金龍.在學校建立管樂團的幾個要素[J].北方音樂,2016(5):124.
[2]李曉明.學校音樂教育課程的重要一環(huán):管樂團的組建方案與教學[J].中國民族博覽,2019(6):30-33,39.
[3]沙柏廷.試論管樂教學中的技巧訓練與曲目選擇[J].當代音樂,2018(5):100-101.
作者單位:
河西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