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芬
摘 要: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持續(xù)深入推進,如何引導低年級的學生自然而然地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從而在語文閱讀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成為了當前教師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為了能夠有效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教師需要從語文閱讀教學實際出發(fā),規(guī)避“為實現(xiàn)場景化教學而創(chuàng)設場景化”的誤區(qū),引導學生在場景化的閱讀教學氛圍中實現(xiàn)情感的深化,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拓展學生各項基本能力,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低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的切入點,論述了場景化語文閱讀策略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低年級;場景化;語文閱讀策略
所謂的場景化語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結合文本素材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構建出具有生動形象元素的教學場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場景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氛圍中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讓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情感以及體驗的過程中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啟發(fā)學生的閱讀“心靈之光”,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場景化語文閱讀教學氛圍的構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能在形象化的場景中深入地感悟語文閱讀的精髓,為學生接下來的語文閱讀奠定基礎。
一、場景化語文閱讀應用案例分析
陶行知認為,適合的教育是要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知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做事的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識字量的問題,語文閱讀一直是一道難題?;诖耍P者構建了場景化閱讀方式,以期能夠為教學提供借鑒。
(一)借助校園環(huán)境,構建閱讀場景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閱讀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來完成。針對這一特點,筆者以《神奇的植物》為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拓寬閱讀知識面。
首先,筆者在閱讀課之前,讓學生自己在校園內,尋找美麗的植物,拍攝照片,并且查找繪本,觀察他們的特點,記錄下來,制作出個性卡片。以小組為單位,幫助他們記錄不同植物的外貌、形態(tài)、顏色等特征。
其次,筆者借助于植物,在教室內構建出一個“植物王國”場景,讓學生按照植物種類劃分出不同的區(qū)域,給植物王國的區(qū)域取名字。如本草園、蝴蝶園、蜜蜂園等名字備受同學們歡迎。
最后,筆者通過設置問題和情境模擬,讓學生演繹自己作為一株植物受到侵害的時候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在場景化的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查閱字典,循序漸進地閱讀《神奇的植物》這一篇文章。
(二)借助于空間組合,構建閱讀場景
小學階段的兒童,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較強,且喜歡獨立自主,基于此,筆者借助于空間場景的構建,展開閱讀教學活動。
筆者在多個班級內部建立了公共交往空間,每一個空間,都有一個閱讀主題,比如童話故事、科學知識、自我保護、旅行世界等等。學生可以跳出自己的班級,去探索不同空間內的內容。以興趣為導向,進行教室間的“互訪”,互相贈送讀書筆記,以愛好發(fā)展“朋友圈”。
(三)借助于生活模擬,構建閱讀場景
在閱讀《我的爸爸媽媽》這一文章時,筆者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真切地理解父母的辛苦,提高道德品質。采取生活化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逐漸完成閱讀。
首先,筆者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搭建起屬于自己的“家”,然后將準備好的圖片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物,模擬圖片中的場景,當然也鼓勵學生加入自己的真實故事。
其次,筆者讓學生模仿購物、工作、做飯、照顧孩子等場景,體驗父母在家的分工和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交往能力。
在學生對生活場景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筆者使用拼音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
二、低年級場景化語文閱讀的應用策略
(一)以實際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構建閱讀教學場景
首先,為了能夠引導低年級的學生掌握語文閱讀教學的精髓,教師應當以低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構建生活化的語文閱讀教學場景,讓低年級的學生在場景化的語文閱讀中將自身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與文本素養(yǎng)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對于文本素材的親切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的歸屬感,讓學生能夠在場景化的語文閱讀中進行閱讀學習以及探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閱讀的趣味性。
其次,生活化的場景構建應當以內容的需要、學生的訴求、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礎進行構建。以《升國旗》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為例,為了能夠讓低年級的學生感受到國旗升起過程中所帶來的莊嚴感以及激動感,教師可以在語文閱讀課堂中播放《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以及《義勇軍進行曲》,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到升國旗的活動中,在升國旗的過程中讓學生向著國旗立正敬禮,直觀地欣賞國歌聲中國旗是如何徐徐的升起的,在面向國旗立正敬禮的過程中感受到迎風飄揚的國旗是多么的美麗,進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此時學生將會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種探究國旗的欲望,教師可以借助學生所產生的探究欲望自然地進入對本文內容的學習中,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最后,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文閱讀教學場景時,教師應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來設置。低年級學生自身知識儲備水平較低,再加上他們對于事物的認知缺乏全面性,因此,教師應當以直觀化以及經(jīng)驗化的方式將文本內容以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呈現(xiàn)出來。由于《升國旗》這一活動是學生每周都必須參與的活動,通過播放《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以及《義勇軍進行曲》等音樂能夠自然而然地激發(fā)學生產生共鳴,此時學生將會自發(fā)地創(chuàng)建教學場景,從而實現(xiàn)場景化語文閱讀的應用。
(二)以肢體語言為基礎,構建表演化閱讀場景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正處于懵懂階段,因此,在面對較為抽象的內容時他們往往缺乏正確的認知,以“冷笑”等面部表情的表達為例,大部分的學生在面對這種面部表情的表達詞語時往往會感覺到陌生,不知應當如何正確地理解文本中的內容,以至于學生對于文本中的內容會產生隔閡感,甚至是畏懼的情緒,這嚴重傷害了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自信心。以《羿射九日》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為例,一方面,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九日”對于人類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太陽底下進行感受性的教學實踐,在體驗太陽所帶來的影響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禾苗被曬枯、土地被烤焦”等相關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在體驗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重視學生的安全問題,避免出現(xiàn)意外事故。另一方面,為了能夠讓學生感悟到“羿射九日”的決心,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別扮演羿、九日以及禾苗等形象,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所扮演的形象以及文本中的內容理解來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知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形式來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培育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寬學生的認知空間,讓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內容有更加深入地認識。
(三)以音樂為基礎,構建藝術化閱讀場景
實際上,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性的教學,而場景化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實質上是表演藝術的具體呈現(xiàn),音樂具有極強的情感感染力,能夠使教師所創(chuàng)建的場景化教學氛圍以更為直觀且生動的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在情感上使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與其他學段的學生不同的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音樂具有較為豐富的感知力,音樂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本中所蘊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含義,達到更理想的閱讀效果。以《要下雨了》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為例,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下雨狀態(tài)下燕子以及兔子等形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與《雨》相關的音樂,在播放的過程中朗誦文本內容,以音樂的變化來引導學生感悟情感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要下雨了》的寫作結構、描寫手法以及表達情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語文閱讀的技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能夠提升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教師應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來構建場景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氛圍,將抽象化的文本內容以直觀化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熱情,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尤維軍.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9,(7).
[2]汪成建.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生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名師在線,2019,(14).
[3]邵雪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
[4]李瑩瑩.新課程視角下小學語文低年級情境教學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