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香
摘 要創(chuàng)造充滿“語文味”的課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罢Z文味”的內涵是指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感激發(fā)和語言品味等手段,讓人體會到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創(chuàng)造充滿“語文味”的課堂,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深度鉆研教材,在課堂質疑問難、嚼詞析句、讀寫結合等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材特點,激發(fā)學生情感,揣摩品味語言,拓展想象空間,使學生情感體驗更豐富,感悟語言更深刻,想象空間更開闊?!罢Z文味”,讓學生長期浸潤在詩意化的課堂中,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味;質疑問難;品詞析句;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0-0156-01
質疑問難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必要手段,提問的藝術對于課堂教學藝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質疑問難,問出“語文味”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觀摩聽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有效率的語文老師,總是非常注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這些充滿濃濃“語文味”的提問,讓學生主動思考、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一)導入提問宜精要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庇纱丝梢姡n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讓語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這種導入利于學生質疑破題,直奔課文重點,著眼于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思維訓練,讓他們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
(二)追加提問要適時
新課改中倡導讓學生個性化讀書,在讀中感悟,有些時候學生的感悟是獨特的,這時教師如適時問問“為什么,你能把理由說說嗎?”比如有一次教學《烏鴉喝水》一課,通過教師啟發(fā),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于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教師馬上追問“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學生回答說:“昨天我玩過了,瓶里有大半瓶水時,投進石子后,水會滿到瓶口;瓶里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而書中只說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小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睆闹锌梢钥闯?,追問,能讓我們走進學生內心,可能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讀寫結合,悟出“語文味”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閱讀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遍喿x文本是為了積累、運用語言,而運用語言能力的高低體現(xiàn)在寫上,要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發(fā)展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就要在讀寫結合上花大的氣力。讀是一個多方面吸收的過程,讀是寫的基礎,寫從讀中吸取養(yǎng)分。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從文本挖掘出寫的亮點,幫助學生練寫,提升作文能力,悟出語文味。
(一)重點詞語,串一串
字詞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很多詞語教師不但要教學生會讀會寫,還要會用,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一次筆者在教《在大熊貓的故鄉(xiāng)》,學了課文后,筆者布置的寫話練習是:選用以下的詞語,我們也來夸夸大熊貓的故鄉(xiāng)(并出示“流水涓涓、蒼綠幽靜”等詞語)。這一做法得到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像這樣運用文中的詞語,在教材中有很多寫景的文章都可以試試,長此以往能串成閃閃發(fā)光的珍珠項鏈。
(二)特色段落,練一練
教材編寫者選用的課文極富代表性,有些段落結構很特殊,這需要老師用慧眼發(fā)現(xiàn)并讓學生練一練。有些總分段式,如《貓》在讀中感悟寫法后,可以讓學生用“我家的小狗真淘氣”為總起句寫寫;有些用排比句描寫事物的幾個特點,如《桂林山水》中對漓江水、桂林山的特點的描述,在學了之后可用“家鄉(xiāng)的竹子真……”“家鄉(xiāng)的山真……”等景物引導寫話;有些用對比方法突出特性,如《白鵝》為了把鵝的步態(tài)寫好,拿鴨子做比較,老師可讓學生在學了鵝的吃相后,把鴨子的吃相寫出來,進行比較,這也是一個“練點”。這些練點,潛移默化,從明白作者怎么寫,到自己仿寫,學生習得語言,活用寫法。
三、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堂越來越體現(xiàn)出新語文的特色:人文精神、語言感悟、自主探究、激勵性評價……都體現(xiàn)出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課堂上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這樣的課堂中,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課堂富有詩意化,學生學習積極投入,情緒高漲,無論是品味語言還是感情朗讀都有滋有味,給人一種余香滿口、回味無窮的暢快感。這是語文界一種多么可喜的現(xiàn)象。對于學生而言,若能長期浸潤在這種充滿“語文味”、富有詩意化的課堂中,情感體驗不斷加深,語言能力充分鍛煉,思想認識不斷深化,其語文素養(yǎng)自然能得到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程少堂.《語文味:中國語文教育美學的邏輯起點》
[2]楊秀芬.《創(chuàng)造充滿語文味的課堂》
[3]《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