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梅花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塑造學生法治意識,對規(guī)范學生行為習慣,使之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著手,結合教學內容,選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主動發(fā)展。本文對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
關鍵詞道德與法制;主動性;培養(yǎng)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0-0107-01
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更名為《道德與法制》,代表著國家由關注法制朝向法治教育方面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變革。在這之后,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更加關注“依法治國”“法律至上”“權利保障”等價值、原則以及相關觀念的教學。塑造學生法治思維和意識,最終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學生主動學習相比被動接受知識,學習質量、學習效率、學習態(tài)度等都有很大提升,下面就對實現學生主動性學習進行闡述。
一、挖掘學生的內在學習需求
學習需求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必須擁有的內在要求?;谶@種學習需求,可以有效釋放學生的主動性,督促自身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學生在小學道德與法制學習需求,主要體現在可以通過學習,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準則;能夠利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切身權益;運用法治思維,完成自身未來的生涯規(guī)劃。挖掘學生內在學習需求,對學生終生發(fā)展都是極為有利的。
教師結合學生學習需求進行備課,避免應試教育影響,道德與法治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更要將相關知識轉化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強化法治學習,是每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和意識。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在備課階段就應該有針對性,從終身學習的角度組織各項教學工作,創(chuàng)設服務于學生學習需求的授課模式。
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的內驅力,學生學習運用知識的過程,同樣是興趣發(fā)展的過程。充分考慮小學生年齡,選擇學生理解能力范圍之內的內容,充分感受法治作用,并將法治轉化為班級治理的策略,一點一點感受法治的作用。教師積極尋求生活實例,鼓勵運動法治對比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發(fā)現法治思維的優(yōu)劣勢。懂得在生活中發(fā)現實際問題,主動探索問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構建學生主動學習氛圍環(huán)境
如果想要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現學生知行合一,形成正確法治意識和道德觀念,教師需要在新課程理念基礎上,貫徹以生為本教學選擇,尊重學生主體發(fā)展,通過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以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實現途徑,并運用健全的評價機制,構建學生主動學習的氛圍環(huán)境。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如果教師和學生可以像朋友一樣交流,那么教師無論開展什么種類的教學,學生都會有主動參加的欲望,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求知和探索欲望的重要渠道。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教學工作應該勉強全體學生,每一位學生都平等的個體,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和人格上面的平等。營造和諧師生關系,在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中最直觀的體現是民主、平等以及互相尊重等等,強調學生的學習體驗,了解課本只是不僅僅是紙上談兵,更是學問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過程。
小學生處在構建思維體系的重要時期,教師提供給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引入實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且積極與他人分享自身的看法,逐漸形成科學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例如,“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模塊之一,在此模塊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言,“保障自身合法權益都有那些途徑?”這時候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認為應該向有關部門投訴、有的認為應該找居民委員會、也有的人說上法院,讓司法機關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給出的答案,大致判斷出學生面對法制問題時的思考模式和角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急于否定學生,應該了解學生內心所想,適當給予一定批判,引導學生得到最優(yōu)答案。學生通過表達自身,極大滿足了自身的表現欲望,這種滿足感會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
主動性不僅僅體現在學生個體上,通過集體也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展,因此構建合作學習模式,也是鍛煉學生主動性的有效方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合作學習小組,拋出論點,讓每一個小組組內對問題進行探討,小組可以選擇討論、競賽、辯論等等方式對論點進行剖析。在這個過程,學生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進而獲取足夠的技能,這是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積極樂觀地面對各項學習中的挑戰(zhàn),這也是道德與法制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關系到社會整體素質提升,教師應該促進教學活動發(fā)展,提供給學生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遵循新的課程理念,充分實現主體性,進而為學生學習主動性發(fā)展提供契機。教師不僅僅要通過自身改變學生,更要讓學生從主觀上意識到主動學習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化,采取多元化手段引導學生道德與法制知識的內化,并將其作為學生日常生活和行為和重要準則。
參考文獻:
[1]海世智.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7(2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