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學輝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借助史料實證輔助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教師需要對相關史料進行客觀分析,進而采取有效的史料幫助學生客觀認識歷史。教師要重視史料的搜集、整理,并做好拓展和實證工作,不斷優(yōu)化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綜合素養(yǎng)。基于上述,本文中筆者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展開討論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1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意義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現在人們越來越看重孩子學生教育的問題,這從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教育的進步,對于我國的文化教育來說,教師不再單單只是注重知識的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已經變成了教育界中的焦點話題,成為了業(yè)內的專家學者探究的新的課題。并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現在在教學中,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歷史課對于學生知識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歷史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我國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另外,對于高中生來說,核心素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使得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讓高中生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種學習歷史的方法。從而激發(fā)高中生對歷史的興趣,了解到歷史所存在的魅力。因此,對高中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行相關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研究
2.1搜集身邊的史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身邊的史料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歷史帶來的快樂。歷史教師應該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注重身邊的積累,并將其進行整理。通過將身邊的史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達成教學目標,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真實,加強學生與歷史的密切聯系。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身邊的史料進行收集,并且讓學生通過照片或者家長講述的方式來了解社會的變遷。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的感悟與體驗,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于史料的理解,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真正落實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2研讀史料,涵養(yǎng)歷史思維
歷史思維是一種把過去、現實、未來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習慣,它要求我們在分析當下遇到的問題是要以史為鑒,要有把古今連通的才思?;谶@種設想,筆者讓學生研讀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不僅是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真實起點。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轉型的界標意義,明顯超過……鴉片戰(zhàn)爭。——沈渭濱《論辛亥革命與東南地區(qū)社會結構的變遷--兼論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材料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宣告各友邦書》中指出:滿清封建君主專制政府,“據無上之權,……裁制民權,抗違公意?!薄?912年《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指出:“亟當振興實業(yè),改良商貨,于國計民生有所裨益?!薄秾O中山全集》
請回答:概括材料一中作者關于辛亥革命的觀點,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項說明這一觀點成立的理由。
教師依據材料一得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辛亥革命與以往的改朝換代有絕然不同的意義,它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它在推翻清王朝專制統(tǒng)治的同時要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臨時約法、國會、總統(tǒng)、司法等制度的出現,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架構。臨時政府采取的保護私有財產、鼓勵興辦實業(yè)、制定法律、減稅減費等措施很大程度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之一在于推動了中國近代意識的覺醒?!案脑熘袊鴩裥浴痹谛梁ジ锩鬄楦嗟娜颂岢鰜?,自由、民主、平等的現代意識在中國普通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辛亥革命完成了建立民主共和制及推翻封建帝制兩個目標,改變了傳統(tǒng)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一般基調,使共和、民主、法治等新思想、新觀念深入人心,成為當時社會的共識,其對中國歷史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
2.3客觀引導學生進行實證剖析,提高思考能力
針對大量的史料,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基本的史料辨析能力,以不斷提高其尋找證據獲取真實史料的能力。這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及正確學習方法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借助史料學習、認識歷史并形成獨有認知的能力,幫助學生正確、有效地剖析史料,以不斷提高其歷史學習能力。如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分別展示出《漢書·食貨志》中關于漢初經濟狀況的記述及《中國古代史》中有關于漢武帝執(zhí)政時期社會問題的反映兩段文字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漢初將黃老思想用作治國理念,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學生會回答是清靜無為,基于此,教師可要求學生思考:為什么漢初要尊崇黃老思想?學生會結合漢初社會現實,思考黃老思想在統(tǒng)一思想、穩(wěn)定社會及促進社會生產力有效發(fā)展方面的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并對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的合理性產生深刻認知。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史料實證素養(yǎng)體現的就是人的素質,在進行史料實證素養(yǎng)研究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求真、求實的態(tài)度。另外,史料實證素養(yǎng)也符合現在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推動現在的精神文明的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將史料實證素養(yǎng)與高中歷史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何英.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04):83-84.
[2]謝奇賢.探討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人文之友,2019,000(01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