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姣 宋璐娜
摘?要:現(xiàn)在很多農村地區(qū)教育還很落后,尤其是音樂課程,師資欠缺、課本短缺、教學器械匱乏、教師教學理念還很陳舊。特別是音樂欣賞作為音樂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卻失去意義,音樂課就是唱歌課,或者就是單純的老師“放”學生“聽”的課堂。因此,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在音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農村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既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又受到主觀認識的限制。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欣賞課?這是當前農村音樂教師亟需探索的主要課題,以欣賞教學為突破口,打開音樂教學的新思路,改變老師"放",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關鍵詞:音樂欣賞;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興趣;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在我國,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很多農村地區(qū)教育還很落后,尤其是音樂課程,師資欠缺、課本短缺、教學器械匱乏、教師教學理念還很陳舊。特別是音樂欣賞作為音樂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農村初中音樂課堂卻失去意義,音樂課就是唱歌課,或者就是單純的老師“放”學生“聽”的課堂。因此,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在音樂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欣賞課?
一、運用多種手段了解學生有趣味地進行欣賞,激起農村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藝術有著其豐富的內涵與外延,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藝術形式。由于年齡特征、個性差異、知識層次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們對音樂的喜好千差萬別。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將音樂教育只局限于在“知識”、“學科”等狹窄的范疇內來理解,而應把“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fā)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丟掉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的絕對權威,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并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去探索美妙的音樂世界的“引路石”。目前農村初中音樂欣賞研究已經起步,比如:“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運用教學策略的研究與探索”等。但由于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難度大,農村孩子沒有音樂素養(yǎng)基礎,教師們不易把握,因而一般不愿意選擇和探討,所以目前的研究還比較膚淺,僅局限于細小問題的研究。我們試圖對農村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做更“全面的、深入的、精細的”研究,以求突破目前“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方面研究的瓶頸。社會和科技的 發(fā)展越來越完善,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也將越來越完善。無論從“同步發(fā)展”還是就“自身完善”,作為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和義務擔負起音樂未來發(fā)展趨勢中面臨的問題。所以,我們有必要開展“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教學探究”!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提高審美品味,培養(yǎng)高尚情操
上好音樂欣賞課,是提高音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決不能把音樂課僅僅局限于唱歌教學和學些識譜知識。那種認為音樂欣賞是可有可無,影響不大,甚至認為上音樂課只不過是教唱幾首歌等等的看法都是片面的。我們要重視欣賞課,不能抱著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來對待欣賞課。要利用現(xiàn)在的教學條件、電教設備等良好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與審美情趣,使每位學生喜愛上音樂欣賞課,從欣賞中享受音樂無窮的魅力與樂趣,使學生學會欣賞、學會分析和挖掘每首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激發(fā)他們充滿激情、充滿朝氣、充滿對生活的熱愛。
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已經不適應教育的發(fā)展,不適應學生的音樂能力、音樂素質的提高與發(fā)展,對學生個性的發(fā)揮起到了阻礙作用?!兑魳氛n程標準》中提出: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聆聽欣賞音樂的興趣,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lián)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三、在實踐中找方法,為農村音樂欣賞有效教學作鋪墊
搜集整理出“農村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的基本方法”,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空缺、不足之處,并深入研究某些細節(jié)。為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欣賞水平服務,為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拓寬領域提供建議和參考。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為音樂教學增添色彩。教師針對每一節(jié)音樂課,都要精心設計,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展開豐富想象,感受、體驗樂曲的內涵。根據(jù)每個音樂作品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欣賞音樂。根據(jù)學生年齡的不同這個特點,制定不同方法,讓學生張揚個性,發(fā)揮其特長、創(chuàng)設意境,學會在合作中學習。
以課堂教學為主線,結合課外特長班輔導、學生組織的各種音樂活動與各位老師相互溝通研究等方法。1.由于音樂知識、生活經驗的匱乏,欣賞教材的篇幅應由短小的作品開始,再逐步聽較長的作品,作品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段應由簡到繁,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應由易到難。2. 由于孩子們所接觸的生活范圍狹窄從學生接觸的生活范圍、喜愛的事物開始,再逐步由近及遠地擴大他們的視野。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其知識,使他們聽音樂時能進行聯(lián)想,從而提高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
開展課外興趣特長小組,通過各種風格的演出匯報,平行學校之間的音樂活動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欣賞教學的空缺、不足之處,并深入研究某些細節(jié)。為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欣賞水平服務,為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拓寬領域提供建議和參考。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為音樂教學增添色彩,為培養(yǎng)音樂人才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張玉亭.關于初中音樂有效教學途徑的探究[J].藝術科技,2017(6).
[2]?林英梅.試論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7,000(00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