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奇 覃妮妮
[摘 要]文章論述了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計算機專業(yè)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針對《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課堂實訓學習效率低和課后學習缺乏指導等問題,提出應該通過采用私慕課平臺建立課程教學網絡管理平臺,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入翻轉課程教學模式理念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高職計算機專業(yè);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0)02-0024-03
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與教育的結合,為高等教育特別是以技能培養(yǎng)為主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手段,能有效地提高實訓課堂的授課效率和質量,所以高等職業(yè)教育必須加快教學信息化、教法現(xiàn)代化。作為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骨干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從事網絡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與設計、網絡工程、網絡管理、信息安全、數(shù)據網絡信息化等工作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其中,《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是計算機網絡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重要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操作所必備的基礎理論、命令語句格式和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針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特點和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我們對該課程重新設計和實施,以微課、慕課等多種網絡教學資源為學習載體,采用“對分易”作為教學網絡平臺,有效地組織課前、課后、課中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為高職信息化教學發(fā)展提供借鑒和改革思路。
一、《I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教學特點
(一)Linux系統(tǒng)更新快、操作命令多,內容枯燥
《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采用主流的Linux操作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的廠家較多,公開免費版CentOS更新較快,幾乎是每半年就有新的版本出現(xiàn),且每個版本的操作命令集又略有不同,學生要熟練記憶較多的英文操作命令,學生需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掌握這個枯燥的命令并能合理地配置操作。
(二)系統(tǒng)操作配置的熟練層度的提高需要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強化練習結合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需要閱讀課本和操作指導書,對Linux的各種操作命令格式和系統(tǒng)各項服務配置管理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在課堂上針對教師講授、演示的命令的內容進行學習。在課堂實訓學習時,通過反復的練習操作,才能掌握課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并且確保命令運行結果的準確性。課后強化是專業(yè)技能得以鞏固和拓展的關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在“時分易”教學網絡平臺上布置的實訓任務,可進一步提高對Linux命令操作的熟悉能力。
(三)教學場地、實訓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的教學重點是各種操作命令的使用和系統(tǒng)服務配置的流程;教學難點是各種操作命令的參數(shù)設置。這就需要有專業(yè)的機房和計算機,學校的機房有限,有些計算機配置達不到本課程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利用自己的臺式電腦、筆計本進行操作實踐。以前《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實訓教學過程,是教師先采用PPT講解命令格式、使用操作步驟,再進行現(xiàn)場操作演示,學生用投影機或電腦傳屏觀看。由于教師操作演示一般是一次性的,時間較短,學生難以快速地理解和記憶,感覺難以掌握,教師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較困難,難以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微課、PPT等網絡教學資源,結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發(fā)揮線上線下學習優(yōu)勢并結合起來進行的教學活動。
(一)教學資源
網絡教學資源采用慕課平臺教學,現(xiàn)在主要分MOOC慕課和SPOC私慕課兩種,根據高職學生特點,結合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教學我們采用“慕課平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線上采用慕課平臺提供各種教學資源,線下的傳統(tǒng)課堂運用翻轉課堂理念教學。
適合高職院校并廣泛推廣的國內慕課平臺有“學堂在線”和“中國大學MOOC”等。教師通過MOOC慕課平臺引入課程教學資源,為教師建設SPOC私慕課程平臺課程打下基礎,從而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利用個人移動終端學習校網網云平臺上的SPOC課程。如果學校還沒有建設云平臺,可以使用互聯(lián)網上的一款名為“對分易”的教學平臺建設自已獨享或課程團隊共享的微型SPOC平臺。該平臺功能強大,有學生分組、成績統(tǒng)計、學習資源、課程練習、消息管理、在線考勤、作業(yè)提交、討論區(qū)等功能,通過這個自建的教學平臺,可以向學生提供課程資源,布置課前、課后任務,幫助、指導學生進行MOOC慕課學習,完成學生MOOC慕課學習狀況評價。
(二)授課形式
授課形式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模式,翻轉課堂將MOOC慕課、SPOC私慕課和師生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完整地對接起來,構成完整的教學鏈條和學習鏈條。傳統(tǒng)課堂可以是講座大班課,也可以是小班研討課,或者是二者的結合。根據翻轉課堂的理念,知識的傳授、講解主要由MOOC和SPOC來完成,教師在課堂上檢查學生的MOOC、SPOC學習狀況,通過設計、組織不同的主題活動,如重點補充、學習討論、小組匯報和練習等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消化和提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對話者,學生是參與者,師生間保持平等的互動關系,雙方共同學習知識、研討問題,形成以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采用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中科學、合理的考核是其運用的重要保障。根據我們的教學實踐,考核可分為線上作業(yè)、線下學習成果展示和期中期末測試三個環(huán)節(jié),各部分比例分別占40%、30%和30%。線上作業(yè)可由課前任務、互動討論和課后任務構成;線下的成績統(tǒng)計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知識技能演示、學生小組互評、任課教師評定;最后部分為期中考試成績+期未考試成績。從制定評估考核心機制看,我們更重視形成性考核,增大了形成性考核中各部分的成績權重,并與總結性考核結合起來。
(三)應用效果評價
《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第四學期學習的課程,高職生源一般有二種:一種是高考上來的,基礎較好、學習主動性較好的班級學生;一種是中專對口入學升上來的,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是太好的班級學生。我們將該教學模式應用在對口班中實施。從班級考核結果顯示,全班38人,考核合格為34人,合格率為94%,同時期未考試的平均成績對口班還略高于高考班的平均成績,充分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確實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專業(yè)技能水平有較好地促進作用。通過與對口班學生的溝通,大部分學生愿意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學生成為技能知識學習的主動者,課余時間減少了他們的游戲時間,學生可以自行支配學習時間,及時對不懂的知識進行學習,根據自已的進度、基礎自行安排學習,形成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目的性,即使課堂上教師的講授聽不明白,課后也可以根據學習平臺提供的微課、PPT等資源自學。特別是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他們也發(fā)現(xiàn)學習變簡單了,有了學習的成就感。
三、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很快,這要求教師能很好地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結合不同的課程特點有效地開展實施教學活動,實踐證明,通過微課、MOOC+SPOC資源共享、翻轉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是適合《Linux系統(tǒng)服務》課程教學的,強化了本課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構建可行的形成性評價考核機制,強化學習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是當時高職教學改革的有效應用。
[參考文獻]
[1]段春雨.國內翻轉課堂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重慶高教研究,2014(4).
[2]張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課程過程化考核探討[J].現(xiàn)代計算機(專業(yè)版),2018(30).
[3]錢錦.翻轉課堂在《Windows服務器配置與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信息與電腦,2016(14).
[4]諶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4).
[5]尹華東.對國內外翻轉課堂熱的冷思考:實證與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16(1).
[責任編輯 鄭 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