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秀珍
摘 要: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它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及寫作交流能力,這對學生們學習其他學科具有重要的影響,故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進行分析,以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學方式
一、 前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指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師和小學生對于語文的探究和學習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效性效果的達成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之后他們的發(fā)展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及時地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和社會需要,結合課本內(nèi)容和教學大綱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課堂上不能搞教師的“一言堂”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將課堂的“主人公”還給學生,讓小學生作為語文教學課堂上的主體,因此新的教學模式中,在小學生占據(jù)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也要及時地開展師生互動,提升他們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小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敢于對語文知識提出質(zhì)疑,敢于對于語文知識進行大膽的思考,也敢于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勇敢的提問和解決,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在整個語文教學當中就是不停地尋找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直到每個小學生對于所學的語文知識有一個清晰明了的認識后再轉(zhuǎn)入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傳授學生自學語文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之前,預習毫無疑問是圓滿完成課堂教學實效性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是學生接受即將學習新語文知識的第一步,它能夠讓學生在教師講解這些語文知識之前,對于課本的內(nèi)容有一個大致的框架理解,如果預習的足夠仔細的話,可以在課堂上節(jié)省大量的教學時間,提升教學效率,也能夠讓小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問關于課本中的各種問題,增強他們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然而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我們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少有小學生會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前去預習將要學習的課本知識,導致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小學語文教師沒把預習的作用引起足夠的重視,使得小學生在平時沒要求的前提下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所以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更加重視預習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積極作用,及時給小學生灌輸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讓他們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問題,并將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在語文課堂開展的時候找到相應的答案,得不到答案的可以及時地對教師進行提問,讓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更透徹,在這種周而復始的學習當中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成績和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課前預習,它不但可以幫助小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的語文知識,還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讓小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好習慣,在語文課堂開展之前能夠帶著疑問和問題進入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教師的講解當中解決這些自己記錄下來的疑問,讓小學生將被動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W習方式。例如在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節(jié)課《曹沖稱象》這節(jié)課當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提前將這篇課文進行預習,并可以提前安排一些問題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去提前預習,比如在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時候,朝臣們都提供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是最優(yōu)的呢等等,也可以讓小學生在課本預習的時候遇到不理解的語句和文字的時候進行記錄,在課堂上及時地找教室得到相應的答案,從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利用情境教學,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由于時代的變遷和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現(xiàn)在的小學生相對于以前的學生來講,會更加地活潑好動,并且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仔細的研究,加之他們年紀較小,心智還不夠成熟,對于許多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天生喜歡玩游戲等等,因此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當下小學生的語文教學,“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嚴重地束縛了小學生天生好動,異想天開的思維發(fā)展,既不利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開展,也不利于小學生之后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他們?nèi)松陌l(fā)展,所以為了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實效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及時地根據(jù)課本的內(nèi)容以及教學大綱和小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出各種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有促進作用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和提升小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能夠全面的發(fā)展,增強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第八節(jié)李白的《靜夜思》中,語文教師可以介紹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詩人李白所處的處境,以及當時的周邊環(huán)境是如何的,讓小學生能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種感同身受的體會,讓小學生更加理解作者每一句詩的代表的含義,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進度,讓一些小學生模仿李白進行詩句的吟誦,來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意境,然后根據(jù)小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一個合理公正,多為鼓勵的評價,讓小學生能夠?qū)τ谡Z文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不斷提升,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更加感興趣,也會在之后的語文課堂上使得小學生更愿意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讓小學生能夠在每節(jié)課中都積極參與進來,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基礎上也不斷提高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培養(yǎng)了小學生能夠更加感興趣,主動積極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也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各行各業(yè)進行了深入的應用,它不僅僅能夠提升企業(yè)發(fā)展的準確性,還能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對于教育同樣應該及時地應用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來講,及時地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讓本來較為枯燥的教學方式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語文知識能夠以文字、圖片以及音視頻的方式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在教學課堂上能夠提升極大的學習興趣,也為他們通過多媒體語文知識的展示來培養(yǎng)他們能自主學習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習慣,這也是將信息技術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現(xiàn)代化技術融入教育當中,為小學生提供更容易接受知識的捷徑,從而不斷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守株待兔》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同時,通過多媒體設備,將這個故事情節(jié)在顯示屏上進行直觀的感受,讓小學生通過直接觀察這個視頻后,對于語文課本內(nèi)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然后在觀看完相關的視頻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視頻的內(nèi)容及時地向小學生進行提問,讓小學生進行思考我們要不要做一個守株待兔的人呢,如果我們成為這樣的人會對我們自己之后的發(fā)展有什么樣的影響呢等等,通過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小學生借助多媒體的教學,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當中,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知識的能力對于小學生終生的學習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教學方式在不斷吸引提升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興趣的同時,也在不停地提升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在日積月累中得到提高。
(四)增強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合理評價,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對于年紀較小且心智不夠成熟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最想做的就是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另一方面如果要他們做好一件事,就需要大人給予一定的積極鼓勵,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及時在教學全程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并合理安排小學生進行積極問答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對于小學生的回答給予相應的鼓勵和評價,讓小學生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方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更加注重自己獨立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自己觀點的辯解能力等,另一方面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合理、有效、積極的評價,也能夠讓小學生在完成回答問題后有一種激勵,鼓勵他們在之后的語文教學課堂上能夠更加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坐井觀天》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將班級的小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小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完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之后,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課文中的疑點和難點,并且在小組內(nèi)通過同學之間的辯論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見,再將每個小組的意見由一個代表進行發(fā)表,小學語文教師根據(jù)每個代表的發(fā)言情況以及對于問題回答的準確度給出一個合理有效的評價,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應該適當給予一些鼓勵,讓他們敢于在下次說出自己的理解,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則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表揚,讓這些小學生在之后的教學中再接再厲。通過這種小組合作以及合理評價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小學生能夠隨時跟著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課堂的進行,讓他們更加愿意主動地,積極地去參與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當中來,也使得每個小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表揚,而更加愿意去探索、思考語文知識并進行回答,從而在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上也鍛煉了小學生獨立思考、積極主動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 總結
綜上可知,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實效性時,首先需要小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接著需要教師利用情境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小組合作和評價的教學模式綜合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同時也在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彩羨.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84-85.
[2]王曉旭.淺談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的開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