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新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語文作為小學基礎學科之一,具有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質(zhì)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發(fā)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較低,很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要加強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提高小學生文化水平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本文對班級管理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展開探討。
關鍵詞:班級管理 小學語文 關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66
小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社會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所以,小學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但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過程。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點的教授,對思想道德的教育僅停留在口頭上,忽視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導致學生雖然接受了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所以,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新課改明確指出要將小學語文的教學同班級管理相融合,讓良好的班風促進小學生在小學語文上的學習,通過小學語文的教學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二者相輔相成,目的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綜合
素質(zhì)。
一、班級管理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
1.班級管理和小學語文的教學有相同的目的
教化是小學語文的重要作用之一,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時,可以為小學生傳授人生哲理和德育觀念,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小學生知道哪些底線不能觸碰,幫助小學生形成自律能力。
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小學生通過班級大環(huán)境的影響產(chǎn)生團隊意識,樂于在班級的學習和生活中幫助他人,在班級中形成凝聚力,促進整個班級向上發(fā)展。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促進小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自我,主動去幫助別人。因此,班級管理和小學語文的教學要融合起來。
2.協(xié)同合作,相輔相成
在小學生階段,學生的認知普遍不足,注意力難以集中。所以,小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能主動地學習,在課堂上自由散漫,甚至明目張膽地和其他同學說話,不僅降低了自己學習的質(zhì)量,更對其他同學造成了影響。因此,要加強班級管理,讓小學生明白課堂環(huán)境的嚴肅性,提高小學生的自律能力,讓他們懂得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情,明確課上與課下之間的界限。
教師還要幫助小學生掌握規(guī)劃時間的能力。目前,在我國的小學中,學科的分化并不十分清晰,所以語文教師承擔了對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責任。通過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學習,學生們要明白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遵守紀律,為什么要自律。為了讓小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思想道德的相關內(nèi)容,教師還可以在相關人物事跡的講解中,為學生分析相關的道德精神,樹立榜樣意識,引導學生們向榜樣學習。實現(xiàn)班級管理和小學語文教學相輔相成,共同對學生道德文化產(chǎn)生積極影響。
3.堅持以人為本
班級管理與小學語文教學有很多相同之處,從本質(zhì)上來講,他們都堅持以人為本,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要向小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同時要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奠基。班級管理也十分重視以人為本的觀念,讓學生在班級中發(fā)展自己個性的同時,學會對自己進行約束,也讓學生看見自己的不足,進而加以糾正,不斷前進。
二、班級管理和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班級管理要打破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模式,不能只將學生框在教師畫的圈里,還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小學生的自律性不足,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做出反應。所以,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這一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與配合度,這樣會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打破傳統(tǒng)刻板乏味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班級管理
方式。
2.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
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教育就是多彩的畫筆,教育決定了這張白紙上的畫是什么樣子。所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對小學生的人生是很重要的。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很多積極向上的故事,通過故事來講述道理,有的贊頌了英雄舍己為人的精神,有的傳遞了人生哲理,還有的講述了人的美德。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對小學生道德文化的影響是很深的。但只靠口頭敘述,而不進行實踐,只是紙上談兵。因此,應該將小學語文教學同班級管理實踐相結(jié)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
三、班級管理和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的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明白,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要保持陽光的心態(tài)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面對困難時,只有心態(tài)樂觀,才能沉著冷靜地解決問題。
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們,一個人再強大能力也終究有限,只有集體的力量才是真的強大,就像在班級中,每個人都是班級里不可缺少的一員,在遇到困難時,只有同學們齊心齊力,才能夠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這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樹立集體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2.結(jié)合教材進行引導
教師不能只重視教授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是根據(jù)現(xiàn)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編寫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們明事理,辨是非,在養(yǎng)成基本思想道德觀念的同時,學會如何將其進行應用和實踐。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對課文的重點進行講解,讓學生抓住中心思想,形成思維邏輯體系。在學生了解教材知識后,教師可以通過加強班級管理的方式,檢驗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實踐能力,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在遇到問題時,教師也可以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糾正。
3.合理分組,共同進步
守紀律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時,要采用恰當?shù)氖侄?,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zhì)量和效率。
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合理開展良性競爭,將學生進行分組,在每次教學結(jié)束后,根據(jù)各組表現(xiàn)情況公布小組名次,激發(fā)排名較低小組的斗志,讓他們可以主動發(fā)現(xiàn)身上的問題,進而不斷改進。在班級中進行良性學習競爭,有利于激發(fā)全班同學的學習熱情,從而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個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由此,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在給予學生一定個性化發(fā)展空間的同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承擔起了培養(yǎng)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責任。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飽含人生哲理的課文,但教師僅僅進行口頭講述,無法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生還處于“三觀”逐漸形成的階段,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班級是小學生所處時間最長的場所,所以班級氛圍對小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將班級管理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充分發(fā)揮兩者在培養(yǎng)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丁世波《芻議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有效結(jié)合》,《課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0期。
[2] 宋春霞《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有效融合探析》,《中國校外教育》2020年第10期。
[3] 呂記軍《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結(jié)合探究》,《課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
[4] 邢彥文《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有效結(jié)合》,《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年第14期。
[5] 朱秀娟《淺析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有效融合》,《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19期。